申論歷年真題高分作文:壓垮成年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由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申論歷年真題,申論歷年真題範文,申論高分範文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公務員考試5G資料包領取★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近日,江蘇一位家長因不滿老師要求批改作業憤而退出家長群,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這位家長在視頻中說,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之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
本應是家校溝通橋梁的家長群,卻成了家長和老師的「壓力群」「負擔群」。隨著微信、QQ等社交工具被廣泛應用,「家長群」這種社交平臺上的群組成為許多學校與家長聯繫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家長群成立的初衷,本是為方便家長與學校、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促進家校共育。但在現實中,不少家長群卻逐漸「變味」:有的老師在群裡布置作業、要求家長「秒回復」,有的家長在群裡炫富、曬娃、打廣告,使得家長群逐漸演變為「攀比群」「馬屁群」「廣告群」。於是乎,一些家長既要忙工作,又要忙「群事」,以至於不堪「群」負,甚至憤而退群;另一方面,也有老師抱怨「自從進了家長群,每天都是家長會」,群裡家長們隨時隨地的提問讓老師得不到休息。
這些現象反映出一些學校現存教學管理模式不盡合理,學校、老師和家長之間存在交流障礙,有必要對家長群「約法三章」,通過制定相應的規則來保障良性互動。2018年,大連一幼兒園為家長群設立9條規定,其中明確了老師和家庭溝通時間、個別問題私下交流、切忌在群中「奉承拍馬」等,受到家長理解和歡迎,這樣的做法就值得借鑑。
更深層次來看,圍繞家長群產生的種種矛盾背後,還反映出「家校共育」的邊界亟待釐清。以老師在家長群裡布置作業為例,本意可能是希望家長督促學生完成作業,但在一些家長看來就有「甩包袱」之嫌。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和學校已經開始行動。2019年,教育部在答覆政協委員提案時明確提出,教師不得通過手機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業,不得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今年10月,山西省太原教育局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不得指派家長參加本該由師生完成的事宜、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等。這些措施的出臺,讓人看到了家校關係回歸本來面目的希望。
家長需要關注和配合學校教育,但不能過度參與、監督和代勞,學校也不能撇開責任。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哪些是老師的分內工作,哪些又是家長應當做到的?只有明確家校雙方的行事邊界,在教育互動中擔負起各自責任,不缺位、不越位,才能溶解橫亙在家校之間的溝通堅冰,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環境。
(編輯:元寶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