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知道,女人好不好看和年紀沒有關係。
如果不是《乘風破浪的姐姐》,我大概不會知道——距離《十八歲的天空》播出已經18年了,金莎仍然還是那個少女感十足的「初戀女神」。
今年39歲的金莎,不僅保持著自己的初戀感,還依然是那個甜美的鄰家妹妹模樣,仿佛歲月從未在她身上留下痕跡。
可是,雖然金莎一直是無數少男們的夢中情人,她卻陷入了和外表完全不符的情感旋渦。
如果你是金莎,會害怕自己嫁不出去嗎?
我只能說,如果我有金莎的顏值和條件,可能半夜做夢都會笑醒。
但1983年出生的金莎,無時無刻都在害怕——自己會孤獨終老一輩子。
她甚至直接對易立競說,老天給了我很多東西,除了男朋友。
自出道以來,金莎斷斷續續談過幾場戀愛,但一直沒有結果。
她甚至在某檔節目中自曝,寧願和虛擬男友李澤言聊天,也不想隨便找個人將就。
金莎找個男朋友究竟有多難?
去年,金莎曾經自曝擇偶標準——直接寫滿了整張A4紙。
總之,她的擇偶要求可以用一段話來概括:顏值超高、笑容甜美、吃醋時要很可愛、文筆優秀、雙商超高、靈魂能夠和自己產生共鳴、能夠在關鍵時刻保護自己、會唱歌、要孝順等等。
說完這段話的金莎,還自嘲似的在結尾插入了一個話題——這就是女生口中的要求不高。
有時候,金莎迫於父母的壓力,會選擇去相親。
但是一頓飯過後,金莎就連連搖頭——
太玻璃心了;
太不紳士了;
一點也不尊重女性;
太以自我為中心了……
總之,每吃完一頓「相親宴」,金莎就直接給相親對象打了標籤,不再給對方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嚴格來說,能夠滿足金莎擇偶條件的男人,大概只有虛擬世界裡的李澤言了。
而且,金莎這種浪漫主義的人,對於愛情的執拗很難扭轉。
因為她不想要物質,也不缺朋友——她缺少的是一個靈魂伴侶。
和一個「靈魂」不互通的人結婚,在金莎眼裡,就是對愛情的背叛。
但是,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靈魂伴侶嗎?
我曾經看過一部國外的紀錄片《你相信這世界上有靈魂伴侶嗎》。
說實話,我甚至希望金莎去看看這部紀錄片,因為只有看完這部紀錄片,她才能感受到「高擇偶標準的絕望」。
假設你生活的城市裡有80萬人口,男女各佔一半。
其中,和你年齡相仿的人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13萬。
在這13萬男士裡面,有擇偶需求且符合你審美的,大概只剩下二十分之一,也就是3250個人。
問題是,在這3250名優秀男性裡,有多少人能夠和你產生靈魂共鳴?
當你把所有的擇偶需求都套在一個人身上,剛好這個人也喜歡你,而且不渣還希望和你結婚的概率,有多大?
這部紀錄片給出的答案是——在一座80萬人生活的城市裡,屬於你的靈魂伴侶數量是0.53人。
也就是說,當你生活在一座160萬人的大城市裡時,才有可能出現一個靈魂伴侶。
但是你在160萬人口的城市裡,碰見他的概率有多低?
其實我覺得,所謂的完美契合、靈魂伴侶,大部分都是雙方磨合出來的,並不是「天生一對」的。
如果人人都要找靈魂伴侶,可能很多人這輩子都結不上婚。
所以很多人,選擇接受現實——不再逃避婚姻的弱點,而是和人性的真實面正面交鋒。
當你放下對愛情的執拗,用包容的心去看待另一半的脆弱、狼狽甚至陰暗時,你才是了解了一個活生生的人。
也許大部分愛情、婚姻開始的時候,都包含了家庭、經濟等等因素。但是,當愛情、激情、青春歲月退場之後,愛情也會悄然來到。
或許金莎這個人的確有些過於「浪漫主義」,但她明知這樣的愛情很難找,卻仍然說——很多人都勸過我,讓我放棄對愛情的要求,但我真的沒辦法做到。
在《定義》的採訪裡面,金莎很坦然地對主持人說,這輩子我只在意自己幸不幸福。
恍然一瞬間,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在一身人情世故裡,破土而出的天真」。
金莎年少成名,長時間呆在浮光掠影的娛樂圈,領略了一路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可她依舊笑眼盈盈相信愛情。
也許這就是金莎受大家喜愛的原因吧——即便已經39歲,到了歷盡千帆的年齡,仍然對世界宣告:我還是想過不平凡的人生。
即便她相信「不靠譜」的靈魂伴侶,即便她恨嫁鬧了不少笑話,即便她傻乎乎地等待愛情。
但我仍然想說,金莎真的很美好。
正是她的存在,才讓我明白——生活中每個人都是可以活成這樣的,不必到了年紀就滿肚子斤斤計較。
溫柔的人,永遠值得被世界溫柔以待。
#金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