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極地六邊形來了!這個巨型「三明治」,實際上是層狀雲霧結構

2020-12-13 天文在線

西班牙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懸掛在土星北極的著名六邊形上方是像三明治一樣的多層次結構薄霧的細節。

圖為卡西尼號於2013年11月27日拍攝到的土星及其圓環和北極六邊形。

圖片來源:NASA/JPL/SSI/Lights in the Dark

你是否知道在土星北極有一個巨大的、持久的、六角形(六邊形)的雲層?實際上,土星的六邊形是在太陽系中最不常見也是最容易辨認的特徵之一。現在,來自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有關懸掛在六邊形上方的薄霧,是類似三明治結構的多層的細節。這些發現來自於對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圖片和卡西尼號太空梭從2004年至2017年繞土星運行時傳送回的圖像的檢查。

這一結果來自於一篇在《自然通訊》期刊上新發表的經過同行審閱的論文。

2015年6月,在卡西尼號飛船主攝像頭對土星邊緣拍攝而得的高解析度圖像中第一次捕捉到了土星六邊形上方的薄霧。這些圖像甚至拍攝到了0.6-1.2英裡(1-2公裡)大小的細節。因此,只要利用從紫外線到近紅外線的濾色器,卡西尼號就能夠看到薄霧,還能分析薄霧的成分。

這些薄霧懸於形成六邊形的雲層之上。科學家們發現薄霧層裡至少有七層明顯的分層。

卡西尼號拍攝的一張土星北極六邊形的近距離照;小圖為六邊形上霧層的特寫。

該研究的發起人Agustín Sánchez-Lavega提到:卡西尼拍攝到的圖像使我們能夠發現土星六邊形,就像一個已經做好的三明治那樣,實際上是一個擁有至少七層的多層系統,從雲層的頂端向外一直延伸到超過186英裡(300公裡)的高度。其他寒冷的星球,例如土星的衛星土衛六,或是矮行星冥王星,也有類似的多層雲霧,只不過無論是從數量上看,還是從霧層的間隔規律上看,都遠遠比不上土星六邊形上方的薄霧。

摘要:

2015年6月,卡西尼號高解析度拍攝的土星六角形波以南的翼部圖像顯示,在上層雲層上方至少有六層堆積的霾層。在這裡,我們描述了這些霧霾層的特徵,並討論了它們的性質。垂直厚度7 ~ 18 km [4-11 mi],海拔約130 km [80 mi],壓力水平0.5 bar ~ 0.01 bar。在它們上方,一層稀薄但延伸的氣溶膠層達到了約340公裡[211英裡](0.4毫巴)的高度。光譜反射率的輻射傳遞模型表明,霧霾特性與直徑為0.07-1.4 um、數密度為100-500 cm-3的粒子一致。霧靄的性質與碳氫化合物冰(包括乙炔和苯)在高海拔地區冷凝形成的霧靄是一致的。它們的垂直分布可能是由於六邊形及其相關東噴流的動力強迫所產生的向上傳播的重力波。

土星大氣層級結構圖(包括最頂部霧層)圖片來自KHadley

哈勃望遠鏡和卡西尼號類似,都可以從土星上方,而非土星盤面邊緣直接觀測該六邊形。

關於土星六邊形和其霧層的最新研究表明,在土星紊流深布的氫氣層中,其天氣系統和其它氣象的複雜性令人嘆為觀止。

每層霧層厚度在4.3~11英裡(7~18公裡)之間,非常小的微粒構成,直徑約為1μm左右(百萬分之一米)。 根據卡西尼號回傳的數據,這些顆粒由碳氫化合物冰晶組成,如乙炔、丙炔、丙烷、雙乙炔和丁烷等。 地球大氣幾乎沒有這些物質,不過這也很正常,因為土星的大氣主要是成分是氫,而且溫度在-184℉~-292℉(-120℃~-180℃)之間,比地球溫度低得多。

研究人員還發現,霧層有一個規則的垂直分布。科學家認為這是是由重力波的垂直傳播引起的,引起了大氣密度和溫度的周期性振蕩變化。 這種現象還是比較常見的,在其它行星包括地球在內也有類似現象。 據研究人員說,重力波可能是由六邊形本身和圍繞它的強大射流(jet stream)引起的。 即使在地球上,這種類似的重力波也被探測到過,是由噴氣流產生的,它們以每小時62英裡(100km/h)的速度在中緯度地區傳播。 然而,在巨大的土星上,這種重力波和射流速度更快、力量更強大。

從卡西尼號拍攝的土星六邊形軌跡的高解析度俯視圖。六邊形的中心有一道巨大的颶風,並且還可以看到許多其他較小的風暴。不同的顏色是由紫外線到可見光的不同波長組合而成的。圖片來源:NASA Science。

通過卡西尼號從上方觀測時,有著令人驚訝的發現,六邊形看起來幾乎是完美的,就像一塊巨大的藝術品漂浮在土星的北極上。六邊形的中心是巨大的颶風,颶風之眼比地球上平均的颶風之眼大50倍。在六邊形內還可以看到許多其他較小的旋渦,其中一些隨急流一掃而空。

在這個高解析度的影片中,你可以看到六邊形內部特徵的移動。地球上的颶風通常只持續大約一周左右,而這個六邊形和中心颶風被認為沒有幾個世紀也至少已經存在了幾十年。正如前卡西尼成像團隊的安德魯·英格索爾(Andrew Ingersoll)所說:

六邊形僅僅是氣流,眾所周知,與之相似的天氣特徵是湍流和不穩定。地球上的颶風通常會持續一周,但這已經持續了數十年,誰知道呢有可能持續了幾個世紀。

聖地牙哥·佩雷斯-霍約斯、奧古斯丁·桑切斯·拉維加、特蕾莎·德爾·裡奧·加茲特魯蒂亞和裡卡多·韋索,他們參與了這項新的研究。圖像來源:UPV/EHU/Campusa。

六邊形颶風令人嘆為觀止的美麗,以及它上面錯綜複雜的霧層,表明了土星的大氣層和天氣系統是多麼複雜。在某些方面,它們讓人聯想到地球上的風暴和天氣,但土星上的規模要大得多,而且表現方式與我們地球上看到的任何東西都不同。

要旨: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懸掛在土星北極巨大的六邊形颶風上方的多層三明治狀霧層的細節。

作者Paul Scott Anderson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土星六邊形大風暴,比木星大紅斑還恐怖詭異!竟能裝下4個地球!
    極地風暴在土星的北極比大紅斑更神秘,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風暴呈現出奇怪的六邊形。1980年,旅行者1號在穿越土星時發現了人類第一次在土星上觀察到的大風暴。但因為旅行者1號的任務是飛出太陽系,所以返回的土星風暴資料非常少。所以,科學家們就沒有足夠的圖像和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了。
  • 土星北極出現神秘六邊形圖案,形似巨塔!
    據space.com報導,科學家們對卡西尼飛掠土星時候留下的圖像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他們發現在這個太陽系中神秘而美麗的行星上,出現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六邊形結構。
  • 土星有新發現!奇異的六邊形上存在一個神秘的霧層系統!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土星上奇異的六邊形中有一個廣泛的霧層系統。「土星六邊形」是一個在行星北極旋轉的漩渦,顧名思義,它有一個奇怪的六邊形。六邊形是一個永遠存在的雲模式,它和地球上一個巨大的旋轉塔一樣高。現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巴斯克國家大學行星科學小組的科學家們使用卡西尼號和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圖像來證明土星的六邊形不僅僅是一個古怪的幾何圖形,而且這個特徵有自己的一層又一層的模糊系統。2015年,卡西尼號的主照相機拍攝到土星的高解析度圖像,顯示了六邊形雲層上方的陰影。15天後,哈勃望遠鏡還觀察了這顆行星及其奇怪的六邊形。
  • 土星神秘六邊形的背後隱藏了什麼?科學家有了線索!
    我們知道土星被稱為太陽系最美的行星,因為土星有著那個無比美麗的環,然而土星的魅力不止於此,土星的北極存在一個神秘的六邊形,對於某些科學家來說,這個神秘的六邊形對於他們來說有著更大的興趣。那麼這個神秘的六邊形到底是什麼呢?
  • 土星北極出現神秘6邊形風暴,卡西尼號傳回照片,比地球還大!
    人類最早觀測到土星是40年前,1980年,人類最偉大的探測器之一旅行者一號在經過土星時拍攝到了這個六邊形大風暴。但是由於旅行者1號的使命是飛出太陽系,它就像個過客,只進行了匆匆一瞥就離開了,因此科學家們就沒有足夠的圖像和數據來真正了解這個6邊形風暴背後所隱藏的故事了。這個規則的六邊形風暴是怎樣的形成的呢?
  • 圓滾滾的蜜蜂,為何把窩造成正六邊形的?
    公元4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帕波斯就認為,蜜蜂一定具備某種「幾何學規劃能力」;達爾文也稱讚正六邊形的蜂巢是「最節省勞動和材料的完美選擇」。蜜蜂採蜜實際上是件十分辛苦的差事,僅僅1茶匙的蜂蜜就要12隻蜜蜂用一生的勞動才能換來,要造出500克蜂蜜,大約需要工蜂們來回飛行3.7萬次。建造蜂房的蜂蠟,更是十分寶貴:一隻工蜂要食用8份蜂蜜才能分泌一份蜂蠟。
  • 「太陽系漫遊」土星 太陽系中最美麗的行星 密度比水還小
    土星在太陽系中體積僅次於木星,同屬於氣體巨行星。平均半徑是地球的9倍,質量是地球的95倍,我說的是平均半徑,因為土星的赤道和極地半徑相差近10%。它的密度約是0.68克每立方釐米,是地球平均密度的8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唯一密度比水還小的行星。
  • 科學微講堂,有深度的天文學:懸浮的土星!
    如果說到土星的話,它最為顯著的特徵莫過於其標誌性的土星環了,由於它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你通過普通望遠鏡就能看到它,不過土星環雖然看起來很堅固,但實際上它是由許多大小不一的冰塊和巖石所構成的,而當太陽光照射到這些冰塊和巖石上的時候,便會被反射出來,從而使土星環看起來非常明亮。
  • 土星——太陽系的璀璨瑰寶
    結構和木星一樣,土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土星的中心有一個由鐵和鎳等金屬組成的緻密核心,周圍環繞著在高溫高壓下凝固的巖石物質和其他化合物。它被液態金屬氫包裹在一層類似木星核心的液態氫層中,但體積要比後者小得多。
  • 土星神秘六邊雲體跨度為地球直徑兩倍
    專家稱,這一奇觀可能是由在土星北極地區周圍流動的噴射流形成的。  六邊形雲體是由美宇航局「旅行者」號探測器在20世紀80年代初發現的,環繞在土星周圍。據科學家估計,六邊形雲體的跨度是地球直徑的兩倍多,而噴射流可能以每小時220英裡(約合每小時354公裡)的速度繞其運轉。
  • 科學家發現巨型行星內核暗氫層:介於氣態與金屬態之間
    暗氫層示意圖:岡察洛夫研究團隊通過模擬實驗發現,在類似木星這樣的氣態巨型行星表面之下存在暗氫層。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氫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它的結構也是最為簡單的,每個原子中只有一個電子。但是,這種簡單性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因為還有太多關於氫的未知領域我們人類從未涉足,其中一個最大的未解之謎就是在巨型行星內核極端高溫高壓的環境下氫的轉化過程。在這種極端高溫高壓環境下,氫被極度壓縮並變成液態金屬。
  • 天文小知識:探索土星,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它
    圖解:航海家1號發現北極區的六邊形雲彩特徵,並在2006年被卡西尼號太空船證實。重大事件公元前700年:描述土星的最古老的文字記錄來自亞述人。1979年九月一日:先驅者11號是第一個到達土星的探測飛船。先驅者11號的許多發現包括土星的F環和一個新發現的衛星。1980年和1981年:在1980年飛越土星時,旅行者1號揭露了由成千上萬的環組成的土星環的複雜結構。
  • Von Roll公司開發出了一種三明治結構的夾層板
    ,因此三明治夾層板結構經常用於如今複雜的飛機內部結構。 三明治夾層板的芯材由蜂窩材料結構組成,蜂窩夾芯可由多種材料製成,通常為鋁或其他非金屬結構。這種三明治夾層板通常是通過將預浸漬的玻璃纖維或碳纖維增強預浸料,與蜂窩狀芯材的頂部和底部結合進行層壓,最後在熱壓罐中高溫固化製成。 通常情況下,飛機內部結構組件設計人員會要求加強夾層板材的某些局部區域,例如,夾層板邊緣或需要在夾層結構插入結構固定件的區域: 典型示例包括是通過螺栓將座椅固定到飛機地板面板上,需要在蜂窩狀芯材中插入固定件。
  • iOS 中的六邊形架構
    這時候六邊形架構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它能讓事情變得更清晰。最初,Alistair Cockburn 提出這個架構時,是基於主要主件將其命名為 「埠與適配器架構(Ports & Adapters Architecture)」。六邊形架構一詞的流行源於組件之間連接方式的示意圖。
  • 「蘋果老二,誰第一」在土星表情符號準確性排名上NASA科學家說
    谷歌、蘋果、臉書和WhatsApp等科技公司在自己的表情包都提供土星表情符號。但是,顏色和傾斜角度會有所不同,並且不會根據服務而標準化。NASA的行星科學家從專業角度對他們的土星表情符號進行了排名。比較6 個科技公司使用的土星表情符號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詹姆斯·奧德諾休(James Odnohugh)在推特上宣布了一個排名,該排名與土星真實的信息準確性為標準。排名對象是蘋果、臉書、谷歌、微軟、推特和WhatsApp。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新型層狀結構催化耐火紙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朱英傑和助理研究員熊志超等在新型無機耐火紙的研究工作基礎上,在常溫下的水溶液中,通過在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上原位生長金納米顆粒,成功地研製出具有良好柔韌性的新型層狀結構催化耐火紙。
  • 億元巨型展示窗入駐極地館「鯨世界」
    17日10時,哈爾濱極地館二期極地公園項目「鯨世界」秀場定製的巨型展示窗順利入場,成功完成吊裝及地面安置工作。據介紹,哈爾濱極地館斥資過億打造一場白鯨秀,僅僅亞克力展示窗部分就價值2000萬元人民幣。進場的亞克力玻璃每塊高6米,寬3.3米,重量近10噸,從全球最大的大型亞克力板生產商日本NIPPURA(尼普拉)公司採購,是二期極地公園項目安裝難度最大、工期最長、造價最高的展示窗玻璃。亞克力玻璃的吊裝既沒有設置吊點,又是易碎品,且摩擦係數低,所涉及的安裝範圍大,單件重量大,所以吊裝工程難度很高。
  • 用平底鍋煮雞蛋,竟煮出神奇的六角形東西來了,究竟是什麼東東?
    瑞利-貝納德對流是法國科學家亨利·貝納德在1900年發現的,當我們在水平容器中均勻加熱薄薄的液體時,液體上下層的溫差如果超過一定閾值,穩定的熱傳導就會被不穩定的對流模式取代,從而自發形成正六邊形的蜂窩狀結構,每個六角形中間的液體向上流動,邊界處液體向下流動。
  • 雪花竟然有共39種一般形狀,並非單調六邊形
    但科學家們發現,雪花實際上能夠被分成39種一般形狀。這些一般形狀包括柱狀晶體、不規則雪花粒子和平面晶體(傳統意義上六邊形雪花的組成成分),具體產生何種形狀則依賴於溫度和溼度。  英國伯恩茅斯的化學教師Andy Brunning,基於最近的研究繪出了一個信息表圖來展示這些不同形狀。這張圖展示了39種雪花的形狀及對應名字,39種雪花可以細分為121種。
  • 今日科普:大自然為何青睞六邊形?蠅眼、蜂巢背後的幾何學法則
    所以,蜜蜂會選擇六邊形是有道理的,因為這種形狀具有力學上的合理性和材料的節省原理— —就像建築工人會控制磚的用量以節省成本。這個事實在 18 世紀時被發現,達爾文稱六邊形的蜂巢「最大限度地節省了勞力和蜂蠟的使用。」達爾文認為自然選擇賦予了蜜蜂泌蠟築巢的天賦,並且六邊形比其他形狀更加省時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