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大多數家長們關心最多的是孩子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基礎科目的學習情況,往往忽視了道德與法治、科學等科目的學習。實際上,從小學到高中,所有課程都是相互銜接、螺旋推進的。比如,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到初中階段就演化為歷史與思想政治,科學科目演化成物理、化學和生物。所以,家長應該督促孩子統籌兼顧各門學科,為學業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小學生有小學生獨有的特點,他們的思維相對來說很發散,對新鮮事物都很好奇。科學家培根曾經說過:「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孩子對世界的認識是從好奇開始的。家長應該留心孩子的興趣,發現他們的特長,以便為他們的長遠發展早做打算;畢竟,很多考上名牌大學少年班和獲得五大學科奧賽金牌的優秀學子都是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的。
一天的科學課上,一名好奇的小學生問道:「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老師給他們展示了一組照片,真讓小學生們大開了眼界。讓老師感到惋惜的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只認識「愛因斯坦」,對其他的著名科學家都很「陌生」。
老師出示的是2017年第五屆索維爾會議的「全家福」。這次會議被認為是歷屆索維爾會議中最著名的一次,據說聚集了地球三分之一的智慧,參與會議的有29人,其中先後有17人獲得諾貝爾獎。
這席會議之所以最有名,是因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與尼爾斯·玻爾兩人在這次會議上的的大辯論,而這次辯論,對以後的科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巨大影響。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被全世界公認為是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他是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奠基人,因為提出了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他還先後創立了創立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尼爾斯·玻爾,於192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在量子力學方面別有建樹,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被認為是20世紀上半葉與愛因斯坦並駕齊驅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特別喜歡體育,當他獲得諾貝爾獎時,丹麥媒體採用的標題是:《授予著名足球運動員尼爾斯·玻爾諾貝爾獎》。
……
孩子有什麼天賦,是需要及早發現的。我同事的孩子,現在讀高二,非常優秀,原因就是他的父母及早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這個孩子,在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習建模,初中階段就拿到了信息學科省級賽區一等獎,高一階段又拿了一個省一等獎,現在已經拿到了至少進入一所中遊985院校的入場券。
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