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中期,也就是1840年,因為林則徐在廣州虎門進行一次銷煙運動,導致英國上議院以2票的差距通過對中國發動戰爭的提案,這也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開始。英國皇家海軍憑藉堅船利炮強行打開了中國的國門,掀開了中國近100多年的屈辱歷史,中國也慢慢從一個封建社會轉變為半封建半殖民社會。當時,英國皇家海軍屬於全球第一海上作戰力量,其整體作戰實力是其他幾個資本主義國家的海軍總和,有點類似於如今的美國海軍。
但是在經歷了一戰和二戰的摧殘之後,英國從世界第一強國的寶座上掉落下來,英國海軍海軍世界第一的名號也被美國海軍所取代,曾經盛極一時的英國皇家海軍也在21世紀以後開始逐漸走向沒落。而在近日,據英國知名媒體報導稱,英國方面表示要在不久之後派遣軍艦和部分海軍部隊前往亞太地區進行巡航,其中就包括英國海軍才裝備不久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除了彰顯英國海軍的實力以外,英國方面還宣稱將索要一筆「疫情賠償」,金額達到了數千億美元,顯然他們將中國當成了180年前的中國,而自己還是當初的日不落帝國。
在100多年前的日不落帝國時期,英國皇家海軍確實屬於世界最強海上作戰力量,橫行霸道也有自己的資本。但是現在,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其艦隊規模包括:2艘7萬噸中型航空母艦,2艘海洋級兩棲攻擊艦,6艘45型飛彈護衛艦,13艘23型飛彈護衛艦,7艘攻擊型核潛艇和4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這個海軍力量如果在歐洲地區來說確實還算客觀,但是在亞太地區而言就只能算一般了。對付一般的小國海軍具備不小的優勢,但是與中國海軍相比就處於絕對的下風。可以說,除了在航母使用經驗和核潛艇上面,英國海軍擁有一定的優勢,其他方面處於絕對的劣勢。
180年前的大清水師主力是戰船主力基本為單桅帆船和無帆槳船,同時少量裝備雙梳和三桅。大型戰船多使用方形帆或梯形斜帆,存在噸位小和機動性能差的缺點,與同時代的英國海軍艦艇相比,差距非常明顯,鴉片戰爭期間被吊打也是非常正常的情況。而現在的中國海軍的規模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艘6萬噸級中型航母,30艘飛彈驅逐艦,70艘飛彈護衛艦,70艘常規動力潛艇和數量不詳的核動力潛艇。值得關注的是,這個數值只是目前服役的艦艇,還有很大一部分艦艇依然還在舾裝和建造階段,如果在2025年全面完工的話,那麼規模將會增加一倍左右,整體實力直逼美國海軍。
軍事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現階段建造的飛彈驅逐艦和護衛艦已經基本上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慢慢開始由數量向質量方面轉變,兩國海軍的主力艦艇上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實力差距,不僅是規模,而且在性能上已經差距明顯。此前,有媒體猜測,如果英國希望重現日不落帝國的輝煌,英國海軍至少要達到美國海軍一半以上的規模和水準,這也意味著英國至少要在海軍上面投入5000億美元,但是這個軍費開支顯然也是無法實現的。而以目前英國海軍的實力,即便是全部出動,到了亞太也沒有太多的存在感。因為他們不僅需要面對數量龐大性能先進的海軍艦隊,還要面對到了東風-21D和東風-26兩款反艦彈道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