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品牌,如何在消費者心中,進一步加深印象?」
2020年,在常務副總裁、電商部負責人孫越夫眼中,是源自紐西蘭的國際護膚品牌紐西之謎機會和挑戰兼備的一年。毫無疑問,紐西之謎正在崛起——儘管新冠疫情的烏雲還籠罩實體經濟上空,可是憑藉著時尚、精準的定位,成熟全面的產品線和強有力的全渠道運營能力,使得品牌的銷售額反而在疫情期間提升了300%。
可對於這個強勢發展、備受矚目的美妝品牌而言,300%,依舊不會讓孫越夫和他的團隊停止向前的腳步。劍指20億銷售額——今年春天,品牌接連籤約趙薇和張雨綺兩位重磅代言人,他和團隊新的命題變成了如何用好資源、順勢而為,「更進一步」。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用狄更斯《雙城記》裡的腳註去表現這個「流量時代」的特質毫不為過。一方面,越來越多充滿競爭力的營銷平臺進入賽場。以流量創造卓越的影響力,在品牌手中成為了一把嫻熟的武器。可是,在孫越夫眼中,另一面,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宏觀意義上的流量正在褪去其光環——大水漫灌的品牌營銷越來越難以打動消費者的內心。投哪兒比投多少更加重要,他以為,能夠為品牌帶來實效的,「只有好的內容」。
當傳統意義上的廣告紅利鳴起告別的鐘聲,好的內容,是擊中消費者內心、沉澱品牌資產、乃至進一步帶來轉化,實現「品效合一」,唯一的利器。
想到這一點,很自然地,孫越夫將那個通往未來合作對象,瞄向了擁有6億DAU、用戶使用時長平均在30分鐘以上人數超35%,且在他看來充滿原創活力的平臺——抖音。紐西之謎和抖音的合作始於去年7月的品牌廣告;而今年,二者合作的深化,特別是紐西之謎與深度融合了城市特色的抖in City,冠名上海城市嘉年華,則帶來了新的驚喜。
2020年9月,線上品牌傳播的部分正式啟動。彼時,備受矚目的好萊塢巨作《花木蘭》正在國內宣發,掀起熱議。紐西之謎敏銳地注意到:代言人趙薇曾是花木蘭的飾演者;而花木蘭的颯爽、充滿魅力的形象,和紐西之謎「自然而然美出強大」的理念剛好契合。#紐西之謎發起了品牌任務挑戰賽,「和花木蘭一起美出強大」,在為期一周的時間內,收穫了8.2億人次的曝光量。
在那之外,作為全年品牌營銷的重磅收官節目,在2020年12月19-20日,紐西之謎借力抖in City未來盛典,在黃浦江畔創造了一場穿越謎境的夢幻體驗,為紐西之謎創造了斐然的「品牌資產」。
作為覆蓋全國的主流短視頻新媒體平臺,抖音平臺成為了紐西之謎向全網傳遞品牌主張的聲量放大器,通過達人種草、明星背書、創意植入等多種形式,對消費者完成了「360°環繞式營銷」。
專注抖音,既是企業個性的選擇,也是行業變局的推動。兩種力量的推波助瀾,決定了一個關於中國新銳品牌營銷的轉折點,正在到來。
品牌和國人對於迫切擊出聲量的企業而言,「在哪投」是比「投多少」更重要的話題。而擁有6億DAU、收穫9億年輕人文化信賴的抖音,可以說是突破品牌營銷瓶頸的最好路徑,宛如荊州之於三國。
當然更重要的是內部因素,即在行業營銷,特別是美妝、家居,這些傳統依賴線下營銷行業的數位化真空,反過來看,也是價值的田野。紐西之謎與抖in City的合作,就是基於未盡價值地帶,深刻的洞察:
抖in City聚焦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對城市的記錄、對城市精神的表達,90後為主的年齡結構,是它與新興美妝品牌的契合點一;推出3年,產品成熟的抖in City,覆蓋了社會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一線與新線城市,這裡有大量在職場嶄露頭角的白領。產品對人群身份覆蓋的重疊,或者說身份認知的一致,是為二者的契合點二。
此外,抖in City本身一脈相承了抖音所要表達的東西,尋找新的立意,將其欄目化,豐富化,落地化。這種展示過程背後的多元化表達訴求,創造性地形成品牌的價值抓手,也是紐西之謎這樣的新消費品牌渴望的。
回顧抖in City與紐西之謎的合作,就會發現:後者對於品牌形象、品牌觀念做了深度理解、立意和破題,定製了整個營銷體系的每個環節。抖in City的一點個性點在於「超越抖音」,它以極為豐富的玩法深度融合了「城市特色」。
抖in City的第一步,是「破題城市」。在上海這座大都會,提取城市文脈、人群屬性甚至是地理屬性中,有利於品牌形象的價值點。
這一點,在抖in City為本次收官盛典定製的專屬主題曲《霹靂葫蘆》體現出來。歌曲擬人化的將上海地標性建築東方明珠(600637,股吧)比擬成糖葫蘆,詼諧幽默中傳遞上海這座城市不服輸的精神。同時,主題曲MV也邀請了無憂傳媒的達人王乃迎,李昃佑,金毛路虎等空降上海地標建築,上演城市驚喜空投。
從受眾角度來看,《霹靂葫蘆》旨在讓抖友們一起傳唱、魔性演繹。從創作維度看,這是對抖in City靈動基因的詮釋:我就是要與上海年輕人,玩在一起。
好的傳播一定不是訊息的重複,而是有機的使用與翻譯。這就是抖in City的第二步,「立意品牌」。
紐西之謎的理念是「自然而然美出強大」,代表了一種自信,一種探索的主動。在12月抖in City未來盛典現場,在抖音的幫助下,紐西之謎把對消費者探索美的品牌鼓勵,創意落地為引導消費者在「探謎」中發現自己的「多元之美」。活動現場設置的「四大謎境展館」,將紐西之謎全年的營銷亮點有機的結合進活動體驗,強化了消費者在品牌記憶和產品感知兩個維度的雙重印象。
在夢幻謎境中,紐西之謎用水晶與燈光點亮整個空間,配合四周的鏡面玻璃,為到場的消費者打造了一場穿越現實與華麗的夢幻之旅。由施華洛世奇元素打造的水光槍和氣墊套裝,成為整個場景的點「晶」之筆,傳遞了天然力量與純淨傳奇的品牌基因。
次元謎境
「次元謎境」,則是線下國風愛好者集結地。紐西之謎之前就和人氣國風動漫《天官賜福》進行深度合作,展開線上+線下、產品+內容的全網聯動IP營銷,兩者共同產出聯名款禮盒。次元謎境為每個踏足的消費者打造了純正細膩的國風展館,創意性地把古時燈籠和油紙傘作為整個展館天花板的主要裝修元素,配上古風牆面的環形燈與宛轉的小路,讓每個國風愛好者都能找到自己最愛的自拍角度。
紐西之謎「未來謎境」展館是此次活動的重頭戲:品牌在現場安排了專業的護膚師為消費者提供定製化的1對1服務,紐西之謎希望通過舒適的沉浸式產品體驗,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度和依賴感。
體驗完產品,在「潮流謎境」中牆面上的藝人照片和LED屏幕裡反覆滾動的綜藝片段裡,紐西之謎向消費者傳遞了自己對美的觀點:美,不被定義。品牌代言人:溫柔知性,才華洋溢的趙薇薇導和「巨有底氣」「人間水蜜桃」的雨綺姐姐,讓每個到場的消費者,真切地感知到了美的具象。
當消費者體驗完四個謎境場景並完成相應蓋章,就可以參與最後的盲盒抽獎,通過抽獎引導+創意謎境的形式,讓消費者在整個活動中深度的沉浸到和品牌的層層交互中。
對比大部分線下活動單純的進行品牌展示和打卡互動,抖in City x紐西之謎的這場盛典,可謂是品牌展示的「獨特魔方」。從整個活動場館的設計、搭建和消費者互動環節的設計上,紐西之謎將創新力和掌控力展示得淋漓盡致,並「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上海高端時代、年輕悸動、千人千面、多元自信的城市文化中。
抖in City為什麼能很好地幫助紐西之謎這樣的新銳消費品牌解決問題、創造營銷價值?
這裡,我們可以引入美術史論學者貢布裡希對「文化母本」的解讀,去更好地理解抖in City引爆品牌傳播的底層邏輯。
貢布裡希認為,沒有藝術是可以孤立存在,絕世天降的。藝術史本身就是藝術,任何一件藝術作品的流傳,都必須依賴於「文化母體」,或是時代、或是地域、或是一群人的認可。
相似地,所有的品牌在營銷的生命中,不管是找代言、做廣告、做任何形式的傳播,都是一個尋找「宿主」的過程。品牌,特別是年輕品牌,因其生長基因和產品特質、文化個性,會形成一些比較凝練抽象的觀念、形象,而做到真正的傳播、影響消費者,這些抽象的觀念形象必須要找到更有力的載體,去具象化地發聲。
如果沒有好風、沒有土壤,品牌再美也會陷入營銷與成長的危局。在紐西之謎x抖in City合作的過程中,新舊文化交相碰撞的都會,就是紐西之謎的載體;而抖音本身,則是那陣不輕不重的風。
筆者認為,紐西之謎在抖音的成功,可以給新消費品牌這些營銷啟示:
①化私人絮語為公共話題,根植鮮活的生活。這裡,新消費品牌要解決的是「距離」問題,抖音這樣的國民級應用,以無遠弗屆的「記錄美好生活」,創造了鮮活的土壤,品牌只要合理使用,「種下概念」,就會和消費者自然產生貼近性。
②化抽象理念為具象實踐,找尋文化的土壤。這裡,要解決新消費品牌的「形象」問題。每一個平臺都有獨特的文化。快手的文化底色是江湖,抖音文化,是多元的、年輕的、積極的。不同的品牌選擇合作的平臺,其實就是選擇背景板。
③化極致功能為個性表達,發掘創新的群體。解決新消費品牌的「個性」問題。對於紐西之謎而言,隔離霜、水乍彈面膜、水光槍、氣墊套裝這些產品,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消費人群,那麼下一步就是如何讓這些已受認可的產品「出圈」。其實這時候「個性」是比單純的「功能」的營銷更有感染力的,紐西之謎的線下營銷其實做了一個反向的解釋,它的好產品是為了讓你「美出強大」,讓你探索到自己獨一份的美。
④化品牌態度以豐富載體,創造整體的傳播。解決新消費品牌的「品效合一」問題。時代已經改變,廣告的「魔彈」已經打不倒消費者、掘不出消費升級了。怎麼辦?最直接的就是創造儘可能多的抓手,品牌廣告不行有效果廣告、有KOL、有線下活動等等。足夠大的營銷「技能包」決定了品牌的想像力能否落地,這就是多元化路徑。
當然,在這場營銷中,被我們無意中隱去的,是品牌與時代共振的精妙:某種意義上看,抖音無遠弗屆的原創力、街巷般的生活質感、強力流量加持,是品牌的「發射塔」;而城市熙熙攘攘的煙火、人們對生活積極堅持的態度、甚至是黃浦江畔漫長的摩登歷史對多元個性的認可,都是「時代的靶心」。
抖in City將品牌射向了時代的靶心,給品牌的靈魂以傳播的血骨,讓品牌可知可感、有趣有料甚至是有沉澱,這是其做成傳播的實質。
更多往期回顧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財經無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