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20-12-21 15:29:17
藍牙耳機發展從有線耳機到之後線控耳機,再到現在流行的真無線耳機,這才真正做到了「無線藍牙耳機」,不過隨著我們需求的分化,藍牙耳機開始眼花繚亂了起來,如果不仔細選擇,買到自己並不適合的耳機也是常有的事。今天的分享就是幫大家解決困擾的,推薦幾款口碑非常不錯的幾個品牌。
第一款、Nank南卡T2
推薦理由:動圈加動鐵雙重發聲,高解析減少音質損失
推薦指數:5顆星
Nank南卡作為國內藍牙耳機品牌代表,是一個死磕音質和產品質量的藍牙耳機品牌,早年間Nank南卡為國內外多家音視頻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積累了10餘年聲學經驗,堅持國際化品質標準,上百次優化升級產品,只為帶給用戶極佳體驗,一上市就收穫了行業內外及耳機發燒友的讚賞,堪稱音質性價比第一品牌,最近推出的新品NANK南卡T2也是人氣非常高!
得益於南卡團隊技術的精進,NANK 南卡T2採用了創新性整合動圈+動鐵雙單元設計,動圈單元讓音樂低頻更加紮實更穩重,下潛足,沉浸感強,動鐵單元讓音樂高頻更加透亮,穩定自然。雙單元同時發聲,實現真正的三頻均衡,聽音樂時感受到音效環繞在腦上方,仿佛身臨其境。
NANK 南卡T2還搭載了高通晶片+陶瓷天線+遠距離射頻技術王者配置,具有更強大的高速傳輸效率,有效穩定信號與屏蔽幹擾,穩定性好,延遲低, 支持高通獨有的aptX、AAC,具有高音質、低延時、出色解析力等特點,採樣率可達48kHz,減少音質損失,保留更多音樂細節,真無線藍牙耳機也能享受到CD級音質,滿足更多遊戲需求和高品質音樂傳輸。被很多運動達人、數碼達人喜愛推薦。而後隨著口碑慢慢傳播,越來越多普通人群也看到了其性價比,銷量人氣也因此走高。
第二款、JBL TUNE 215TWS
推薦理由:顏色小清新,音質上低音是亮點,喜歡聽低音的這款很適合
推薦指數:5顆星
JBL的這款產品使用了圓潤、輕量的造型,並且提供了多種時尚漫彩配色,看來JBL也要像顏值靠攏了,耳機佩戴上是入耳式的設計,不同的是他採用了更符合身體工程學的15%斜角佩戴,不僅帶來了更好的貼合度和穩定性,而且也不會產生異物感,確保了舒適性。5小時連續使用時間,以及充電盒帶來的20小時額外續航,藍牙5.0支持雙路傳輸,耳機採用6mm動圈單元以及雙層輕量振膜,使得耳機在聲音失真控制和還原能力方面更具優勢。加入了JBL PURE BASS純正低頻音效低頻體驗非常的不錯。
第三款、SONY 索尼 WF-SP800N
推薦理由:很好的繼承了上一代的優秀表現,又彌補了上一代的短板。
推薦指數:5顆星
充電倉的設計很有特色,WF-SP800N定位運動款真無線耳機,所以在佩戴上完全不用考慮,佩戴方式還是索尼三角支撐的方案。還可以減少聽診器效應,作為一款帶降噪的產品,和降噪款的WF-1000XM3相比他沒有採用最新的降噪晶片,但是整體降噪性能並不弱,WF-SP800N有其自身的降噪算法和特色,包括幾乎等於「無級調節」的超多點降噪調控、降噪模式切換、調整EQ再到能語音助手等。音質上三頻並不會過分唐突,能讓運動時體驗到寬鬆舒適的回放同樣。
第四款、OPPO Enco Free
推薦理由:超生態揚聲器、外觀簡潔大氣
推薦指數:4顆星
與目前市場中所有真無線耳機產品相比,Enco Free提出的自身特點都很有競爭力,甚至可以期待有重大突破的。第一眼看到Enco Free可能會認為這又是一款仿AirPods造型的半入耳式藍牙耳機,但是實際上他還有矽膠套可以選擇,從而實現淺入耳式,雖然這款耳機發布的時間比較早,但是開蓋彈窗的功能也是具備的。支持入耳檢測和多功能一鍵操作。採用 13.4mm 動圈發聲單元,並匹配雙磁路設計和三重複合鋁鎂鍍鈦振膜,在低頻彈性、中頻、聲場與結像度、聲音質感表現的優秀給力,播放流行歌曲時聲音富有質感層次分明。
第五款、Nank南卡lite Pro藍牙耳機
推薦理由:高通藍牙5.2,音質好,遊戲加速模式
推薦指數:5顆星
南卡LITE-PRO藍牙耳機很漂亮,手感和尺寸也不錯,支持觸控操作,包含長觸摸、單機雙擊和三擊等,受益於高通3040低功耗晶片,官方宣傳南卡LITE-PRO藍牙耳機的續航可以達到7個小時,而且搭配了電池倉之後,續航時長可以提升到28個小時。南卡LITE-PRO藍牙耳機採用了定製13mm大尺寸動圈單元,並且搭配鍍鈦三層高分子複合振膜。高中低音層次分明。另外,音樂的輸出很溫和,長時間收聽音樂,不會有明顯的疲勞感,還聘請加大拿多倫多音樂人William Arnaldo攜手20位歐美調音師歷時兩年,針對不同音樂風格,百萬次調試,使其音質高度還原原聲,呈現強勁寬廣音域,讓高音富有動感,低音渾厚有力,媲美千元耳機的效果。還加入了遊戲模式在其中,三擊右耳可以使延遲再降低50%,完美兼顧遊戲用戶和音樂用戶兩大需求。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