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dee
周六,我們不談車只裝腔
翹首企盼了整整四年,《唐頓莊園》終於趕在今年12月於國內上映。
果然,克勞利家族依舊可愛優雅,唐頓莊園依舊宏偉夢幻,二小姐依舊想著和大小姐別苗頭,老伯爵夫人依舊毒舌,大小姐如願成為了一家之主……
編劇大佬朱利安·費羅斯和老牛叉的服化道組功不可沒!
兩個小時的電影,僅服裝就換了600多套。更別提王后公主夫人小姐們身上的各種珠寶首飾——就連城堡,都起碼換了兩座好不好。
這次故事的主線更牛叉:虛構的克勞利家族,要接待「微服下唐頓」的真實的喬治五世和瑪麗王后。
因此,各方面肯定都比電視劇更富貴更講究更精緻。
而且,還特地選在了最紙醉金迷,最不把錢當錢的1920年代後期。為了追求真實感,劇組下了大血本!不光造了好多看起來昂貴的道具,還借了很多更昂貴的真傢伙!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唐頓莊園》電影中,那些真實存在過的稀世珍寶。
一、人物篇
瑪麗王后
原型
瑪麗王后
是的,電影中的瑪麗王后,就是英王喬治五世的伴侶瑪麗王后,那個「手中閃耀的珠寶,可以照亮半個地球」的宇宙無敵珠寶狂魔。
其絕大多數藏品,都是維多利亞女王贈送的。
據說是為了彌補對瑪麗第一場訂婚的虧欠——本來,後者是和維多利亞的大孫子艾伯特·維克多王子情比金堅,誰知王子在婚禮前夕突然故去,讓瑪麗的心拔涼拔涼的。
一年後,她還是踏入了這個曾讓她無比傷心的英國王室,嫁給了原未婚夫的親弟弟,喬治五世。
維多利亞女王對瑪麗王后的這一「壯舉」大加讚賞又大為心疼。大手一揮,送了多達1500件珠寶作為結婚禮物。
同時,娘家給出的嫁妝也毫不含糊——3頂冠冕、26件手鐲、44枚胸針和15條項鍊,全部鑲滿鑽石和紅藍寶石。當時的《泰晤士報》對此表示咂舌:「這是王后級的收藏!」
劇中還有一個頗為玩味的小細節,可以從側面展現出瑪麗王后的收藏癖:
王后的服裝師順手牽羊,從二姐房間裡順了一些東西。外加圖書館的一把紙刀,客廳壁爐架上的一個微型丘比特也不翼而飛——總之,都是一些「不值錢」的小玩意兒。
而在現實中,看上這些小玩意兒的並不是什麼服裝師,而是瑪麗王后本後。
是的,瑪麗王后的珠寶收藏之所以能頂半邊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她熱衷於在「私訪」時,「看中」主人家的各類「小玩意兒」,這常常會讓主人家誠惶誠恐。
於是,當年許多城堡莊園的主人,一旦聽說有王室訪問,就會將自家最頂級的珍寶藏起來,以免遭受「無妄之災」。
不過,更慘的還要數倫敦的一些古董珠寶商,最令他們頭疼的客人就是瑪麗王后,「賣」給她等於肉包子打狗(當然這個比喻有點低俗),沒人能從她手中撈到一分錢。
柯拉·克勞利
原型
康斯薇洛·范德比爾特 + 阿爾米娜·翁維爾
柯拉·克勞利的前半生,頗有美帝鐵路大王威廉·范德比爾特獨女康斯薇洛的影子,後半生則對照著阿爾佛雷德·德·羅斯柴爾德私生女阿爾米娜而來。
先說康斯薇洛。
她是美帝當時最才貌雙全的富家女,求婚者的隊伍長度能繞曼哈頓島三圈半。親爹美帝第三代鐵路大王威廉·范德比爾特,卻偏偏看上了來自腐國的馬爾伯勒公爵九世,全名查爾斯·斯賓塞·邱吉爾——和溫斯頓·邱吉爾是真·堂兄弟。
查爾斯·斯賓塞·邱吉爾除了一個破破爛爛入不敷出的莊園和一個公爵頭銜,身無長物。恰好,範德比爾特家族想要的就是一個頭銜。
最終,兩家人用市值250萬美金的五萬股鐵路公司股本,外加範德比爾特夫人藏了半輩子的皇室珠寶,敲定了這樁跨國姻緣,將已有意中人的康斯薇洛「綁」去了教堂。
馬爾伯勒公爵雖是「求」親,卻無比嫌棄這位盤正條順好脾氣的美國土豪老婆。為了彌補「損失」,他用康斯薇洛的嫁妝狠狠將城堡重新裝修了一番。並按老丈人要求,帶康斯薇洛一起進入了英國上流社會。
她也順便成為了英國單身青年的女神。
比如《彼得·潘》的作者詹姆士·巴利,就曾對康斯薇洛一往情深,甚至發出過「我終日守候在大街上,只為看一眼康斯薇洛登上香車」的慨嘆。
柯拉·克勞利的另一半原型,是英格蘭銀行董事阿爾弗雷德·德·羅斯柴爾德的私生女阿爾米娜·翁維爾(跟母親米娜·翁維爾的姓氏),後者是前者唯一的子嗣。
阿爾米娜·翁維爾嫁的夫婿卡納封伯爵,是赫伯特家族的第五代繼承人。《唐頓莊園》原型&拍攝基地海克利爾城堡,就是他們家的。
就是那個資助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挖出圖坦卡蒙墳墓的卡納封伯爵。最後,他在尼羅河畔被一隻蚊子咬了染上敗血症,不治身亡。
羅斯柴爾德家族給了阿爾米娜50萬英鎊的嫁妝,和一面無比壯觀的絲綢牆。兩人的婚姻生活也和克勞利家非常相似,恩愛了一輩子。
《唐頓莊園》還「照搬」了一戰中赫伯特家族的真實故事:阿爾米娜將海克利爾城堡改成醫院,買來當時最先進的醫療設備,組織醫生護士無償救治前線回來的傷病員。
阿爾米娜用另一種方式,成為了許多傷員心中的女神。
二、古堡篇
海克利爾城堡
海克利爾城堡絕對是唐頓迷最嚮往的地方。
在沒有拍攝《唐頓莊園》之前,海克利爾城堡就是一個蕭條破敗的英國老城堡。
好吧,即使再破敗不堪,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畢竟佔地20平方千米,相當於5個紐約中央公園。
當時,這個無比巨大的鄉村古堡,差一點點就和《唐頓莊園》這一優質IP失之交臂。
沒有被編劇朱利安·費羅斯一眼相中之前,海克利爾城堡常年入不敷出。伯爵每年要承擔100萬英鎊的莊園維護管理費,全職僕從僅20人。
赫伯特家族曾被迫放棄掉20%的土地,甚至開始了許多歐洲沒落貴族的養家老套路:開放城堡供遊人參觀+開發周邊土地。
為此,伯爵夫婦還向政府認真打了個報告。
誰知第一時間就被鄰居告上法庭。鄰居麼,就是《劇院魅影》和《貓》的締造者韋伯。
他義正嚴辭地羅列出海克利爾古堡被開發後,將會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同時亮出了自己的真實意圖——買下這棟超級古堡作為私人收藏,一解伯爵夫婦的「燃眉之急」。
結果,赫伯特家族直接給diss了回去,認為韋伯居心不良,在趁火打劫惡意收購。
伯爵夫婦只能在巨大的碎鈔機裡默默守望,一直熬到了2010年,終於等來了朱利安·費羅斯這路財神。
在他的構思下,赫伯特家族默默守護了幾十年的鄉村美景、拱形屋頂、巨型橡木階梯、圖書館、起居室、絲綢牆、古董家具、鍍金書架……如同一幅幅精美恢弘的油畫,展現在了全世界面前。
溫特沃斯·伍德豪斯莊園
是的,1927年,真實的喬治五世和瑪麗王后並未造訪過赫伯特家族的海克利爾城堡。
劇中參照的是他們1912年7月造訪歐洲最大莊園之一溫特沃斯·伍德豪斯莊園的歷史事件。
電影中最盛大的舞會場景,是直接在古堡的大理石沙龍拍攝而成。
三、皇冠篇
格蘭瑟姆伯爵夫人:
1880年款維多利亞鑽石葉子頭冠
我們先來看幾枚稍微普通一些的皇冠開個胃。
在參加皇家舞會時,幾位已婚貴族女性的頭上,都戴著非常正式的冠冕——在歐洲,並不是只有王后、王妃或皇太后才有資格戴皇冠的,已婚貴婦都有資格佩戴。
老伯爵夫人的是1880年款維多利亞鑽石葉子頭冠,共16.5克拉,切割工藝屬於維多利亞時代特有的舊式切割工藝。
老婦人戴的時候是連在一個黃金底座上的,拆掉底座就能變成一根項鍊。
柯拉·克勞利:
1900年愛德華時代玫瑰鑽冠冕
瑪麗她媽戴的這款,可以說是克勞利家最低調的一款,1900年愛德華時代的一頂小冠冕,鑽石用了舊式切割和玫瑰切割兩種工藝,總共8克拉,連婆婆的一半都不到——她可是整個克勞利家族的真·拯救者和金主。
不過這款皇冠有一個隱蔽機關:有一個能拆卸的黃金底座。加了底座,這款冠冕可以分分鐘變成一款花冠。一冠兩用,性價比真高啊。(說的好像自己買得起一亞,好氣哦)
二小姐伊迪絲:
1890年維多利亞晚期百合花冠冕
二小姐的冠冕是1890年維多利亞晚期出品的一頂百合花圖案小皇冠,鑽石共重15克拉,也是傳統的舊式切割工藝,有不可脫卸的黃金底座。
但二小姐將這枚冠子戴出了新意——模仿爵士時代最流行的鑽石「花環風格」,將頭冠固定在了額頭上。
(我比較關心皇冠拿下後,額頭會不會有印子)
她們三位的這三頂皇冠,都是腐國的皇家御用古董后冠店Bentley & Skinner借出的真品。用的時候,都有專人盯著,不能有絲毫差池。
瑪麗皇后: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女孩冠冕 + 弗拉基米爾冠冕
正餐來了!
首先出場的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女孩冠冕」。
是不是無比眼熟?
這是我們無比熟悉的腐國待機女王的最愛,從年輕一直戴到現在。而且,她還戴著它出現在了英鎊和郵票上!
這頂皇冠誕生於1893年,由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女孩紙們,聯合籌錢為瑪麗王后定製的結婚禮物。冠冕由鑽石、鉑金打造,因此能在各種光下,閃瞎對方的眼睛!
1947年,瑪麗王后將這頂冠子送給了大孫女伊莉莎白二世,作為她的結婚禮物。
之後,是在美劇《女王》中同樣出現過的「弗拉基米爾冠冕」。
皇室舞會上這頂皇冠也出現過,真品如今在瑪麗王后的大孫女伊莉莎白二世女王那兒,後者當然也佩戴過。
弗拉基米爾冠冕也被稱為「鑽石珍珠皇冠」。據說最早的主人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孫女,瑪麗亞·帕夫洛夫娜女大公,一個極有音樂細胞,卻被天花毀了容的貴女。
1917年,有人將這頂皇冠從聖彼得堡的宮殿裡偷了出來。幾年後,它出現在了瑪麗王后的頭上。不過,瑪麗王后的這頂弗拉基米爾冠冕少了幾顆鑽石,屬於戰亂造成的殘次品。
瑪麗王后委託皇室御用珠寶商Garrard將鑽石補齊後,還想到了一冠三用的法子:將冠冕上的珍珠重新設計出可拆卸的,再找了一套祖母綠做成「替換裝」。
如今,弗拉基米爾冠冕也是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最喜歡戴的皇冠之一,她有時會用祖母綠替換鑲在王冠裡的珍珠,有時乾脆什麼寶石都不要。
對了,瑪麗王后的這兩頂冠冕,使用的其實都不是真珠寶。因此劇組也不太敢給什麼特寫,以免穿幫。
四、晚禮服篇
大小姐瑪麗·塔爾伯特夫人:
德爾斐褶皺裙
印象最深的有兩套。
一套是她在家族晚宴上穿過的德爾斐褶皺裙。
由電影的服裝設計師和威尼斯Mariano Fortuny工作室,用當年的古董技術打造而成。
兩邊還特別綴上小小的Murano Glass,給整套裙子定型,以保持特定的形狀和飄逸感。
德爾斐褶皺裙在如今看也是一個時尚奇蹟,由威尼斯設計師Mariano Fortuny和他妻子一起發明,註冊於1902年,純手工製造,數量極少,至今也沒人能十全十美地仿製出來。
另一套是壓軸的「半古董裙」。
因為設計師說,這條裙子一半是源自1920年代的古董裙設計,一半來自現代工藝。
所以,這身黑白漸變長裙不僅鑲滿了銀色珠寶,還能讓大小姐在輕盈舞動時,隨風而擺,閃閃發光。
二小姐伊迪絲·佩翰姆夫人:
Flapper Dress
整部劇裡,唯一一個可以在穿著打扮上,和大小姐旗鼓相當的年輕女性。
尤其是她那兩套充滿爵士時代特色的晚禮服。
兩套禮服裙都是最典型的Flapper Dress——由Coco Chanel一手打造出來,成為了整個1920年代,年輕女性最愛的時尚單品。
典型的H型線條,徹底解放了女性身材。
姑娘們在短短20年內,一下子從傳統繁複的塑身長裙中脫出,開始勇敢地露出小腿和膝蓋。
當然,這次二小姐的禮服裙應該是特地長過膝蓋的。
除了這一點,她絕對是爵士時代最靚的美人。
筆直的垂墜長裙,超長項鍊,超長手套,和前不過眉後不過耳的金色Bob短髮,讓她看起來就像一個尚未發育完全的假小子,再加上強調低腰線的設計理念,看起來輕盈又富貴。
格蘭瑟姆伯爵夫人:
愛德華時期綢緞禮服
和兩位孫女形成鮮明對比的,無疑是服飾依舊停留在愛德華時期的老伯爵夫人。
不僅僅是平時的著裝,皇室晚宴上也依舊堅持著蕾絲高領,和有花邊裝飾衣角和袖口,再加上布滿刺繡和珍珠的綢緞禮服,即使一身低調的淺銀藍色,但站在大孫女身邊絲毫不落下風,看起來格外華麗。
但是,老夫人的愛德華裝束裡,還是漏出了些許爵士時代特色——帶短流蘇的中長袖,讓她在活動的時候,即使再慢也有些許活潑感。
還是能清楚感覺的出,她和電視劇裡的區別,更柔和也更虛弱了(無限心疼ing)。
五、古董車篇
喬治五世:
戴姆勒雙六
這裡的戴姆勒是腐國的戴姆勒汽車公司。它和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梅賽德斯-奔馳……基本上沒有啥聯繫,甚至於英國戴姆勒的存在年份,還比後者早了好多年。
在此次《唐頓莊園》的大電影中,所謂的喬治五世御用車隊,其實一輛就夠了——也就是古董車迷口中的一代經典戴姆勒雙六。
不過,戴姆勒為英王打造的這輛御駕,和電影還是有細微差別的,而且時間是1929年,比電影中的「微服下唐頓」晚了兩年。
而在喬治五世之前,戴姆勒已經為愛德華七世打造過一款戴姆勒12HP,也是腐國皇家的第一輛皇室用汽車。由於愛德華七世起了一個好頭,所以此後數十年,英王御駕都是戴姆勒。
可比如今的勞斯萊斯、賓利、捷豹路虎……等等老資格得多!甚至在1950年代之前,腐國一直流傳著「貴族買戴姆勒,暴發戶買勞斯萊斯」這句令人髮指的「俗語」。
對了,直到今天,「英國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依然健在,據說幾乎已經不造車了,但帳戶依然每年都會備案。
二小姐伊迪絲:
賓利速度6敞篷轎跑
賓利速度6,也被譽為「藍色列車」。
1930年,金伯利鑽石礦繼承人/賓利汽車主席/賽車手Woolf Barnato,在坎城的麗茲·卡爾頓酒店跟人打賭說,他的賓利速度6雙座轎跑不僅可以和藍色列車同時出發,一同向北穿越法國,還一定能趕在藍色列車抵達加萊前,到達倫敦的皇家汽車俱樂部。
Barnato說到做到,最終比藍色列車早到目的地4分鐘。從此,賓利速度6一戰成名,被稱為「藍色列車」。
這款也是賓利速度6,可能打造年份或定製原因,和二小姐的有些差別
這款車非常符合二小姐的人設。
一來,速度6可以說是賓利1924-1930年間出品的一款稀有轎跑。
再加上發動機、底盤都是由賓利自己一手打造的,所以6年裡一共就造了182輛,非常符合二小姐當時的身份地位。
二來,伊迪絲是整個唐頓莊園中,第一個會開車、飆車的新女性。
格蘭瑟姆伯爵夫人:
1911年款雷諾12/16馬力小型帶篷轎車
毒舌老伯爵夫人真是一個知行合一的極品老太,人可愛嘴可愛車更可愛。
電影中她的坐駕和電視劇裡一樣,十幾年了還是這輛小馬力帶篷轎車,所謂的12/16馬力,大概在1.5升到2升之間,也可以說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款古董車——和她本人一樣獨一無二。
據說,劇組是從英國某資深古董車俱樂部的一位會員那兒借來的。
其實,小阿姨也不知道在《唐頓莊園》電影裡,最矜貴的珠寶/晚禮服/古董車/古堡/人物,到底是哪件……
因為,看著看著就已經將初衷給忘個精光。只覺得所謂的「良辰美景」,也就不過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