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我們日常離不開的三件套「語文、數學、英語」之一,中學有英語,大學有英語必修選修,相比我們從小使用母語,英語更難背誦,語法有時候比數學題還難理解。
很多學生的常態是:每天早上開始背單詞,中午背單詞,晚上背單詞,然後測試單詞量5000+ 6000+甚至達到驚人的10000+,這個水平的單詞量都可以去考雅思和託福了,但是自己甚至連個短文都讀不懂,每個單詞好像都會,放到句子裡好像又通通不認識了。
英語學習不僅僅是單詞的問題,還有現實中的場景,我們總是以中式思維來學習英語。要學好英語首先就是找對語境。
我們都知道英語的發源地是英國,18世紀英國對外殖民擴張,在七大洲上都有英國的國旗飄揚,也被稱之為日不落帝國。現在公認的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曾經也是英國的殖民地。
由於英國的不斷殖民,英語被傳遞到全球各個角落,因為英語使用範圍廣又相對簡單,被大家公認為世界公用語言。所以學好英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置身於英過的交流習慣與環境中。
比如我們書本上教給我們見面打招呼時:
你好,我是五好導學,你叫什麼名字? Hello I am Wuhaodaoxue ,What is your name?
我叫好好學習,見到你很高興。 My name is Haohaoxuexi,Nice to meet you.
但是我們在閱讀理解,對話題甚至是作文寫作中,這種語言環境在英國沒有人這樣打招呼,像是我們上個世紀糧食緊缺時候大家見面問:「吃了嗎」一樣,英國天氣多變,雨說下就下,所以他們見面打招呼是這樣:
嘿,夥計,今天天氣怎麼樣啊? Hi guys ,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糟糕透了,天氣預報說今天有暴雨。 It's terrible. The weather forecast says there's heavy rain today.
比如我們學到的幫助別人 Can I help you ?
事實上 You don't look well. May I help you?
我們習慣了學習英語的方式和方法全部是背單詞,背語法,好像沒有什麼是背誦不下的,但是這種枯燥的內容和呆板形式並不能滿足我們的日常交流,甚至跟一些試題語言環境也是不相同的,你當然覺得努力學習卻沒有效果。
如果你單詞量還覺得可以,日常的一些單詞都基本認識,那麼你需要的就不是每天背誦枯燥的課文和單詞語法,而是體驗真正的英文交流環境,比如看《BBC紀錄片》
《BBC紀錄片》所代表的是業內的最高水準,擁有地道純正的英式發音,客觀科學的敘事方式。匯集了各個領域的前沿思潮、以及很多世界中的風俗文化,地理歷史……
而且題材涉及範圍廣泛,趣味性強,詞彙面廣、詞彙量大,是短時間提高詞彙量和英語水平的不二之選。
為大家推薦是以下五部BBC紀錄片:《地球脈動》 《萌犬秘聞》 《中餐速成》 《美容的真相》 《關於未來你需要了解的十件事》
並不是說看一遍就行了,而是反覆的看,看他們的每一句對話,用的每一個單詞的含義。
第一輪先帶中英文字幕看5-8遍,做到每次看到這個畫面你能聯想起他們的對話。
第二輪只看英文字幕,看5遍左右。重點看字幕,通過字幕聯想畫面,弄明白每個單詞的含義,但是不必深究語法。
第三輪去掉字幕,減緩播放速度,自己嘗試給影片配音。
第四輪去掉字幕,正常速度配音。
基本上這一部影片裡算是完成了,當你完全看完5-10部BBC紀錄片後,無論是交流還是詞彙量都跟之前有著天差地別的區別。
一切知識,只不過是記憶,背誦的目的是記憶,實踐的目的同樣也是,只有提高學習興趣,學到的知識才會更加牢固。
最後送給大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錯誤噠
If you work hard You will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這才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