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又建成20個社區文體公園 市民國慶再添休閒健身好去處

2020-12-20 上遊新聞

09-29 21:20:36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好消息!9月29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重慶市的第二批社區體育文化公園(20個)已經全部建成,加上去年建成的第一批社區體育文化公園(30個),整個重慶的社區體育文化公園達到了50個。國慶期間,重慶市民又多了遊玩的好去處。

首批30個公園實現智能化管理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計劃安排,2018—2020年利用主城建成區邊角地建設92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首批30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已於2018年末、2019年初建成並對市民開放。第二批20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於2019年初啟動建設,截至9月底已全部建成。

該負責人表示,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在實施建設中,也在探索公園管理新模式,以著力提升公園管理智能化水平。

「通過公共網際網路技術、智能化管理平臺,我們已實現網絡客戶端處理處置群眾投訴、報事、建議以及信息發布等功能,後期還將拓展增加場地預約、比賽邀約、義工申請、應急呼救等,真正實現公園的『共建共享』。」該負責人透露,目前,首批已建成開放的30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已完成網絡、設備等調試工作,已實現智能化管理;9月底完成建設的第二批20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正在抓緊推進調試工作,力爭10月底納入智能化管理。

該負責人還表示,未來還計劃建立入園居民大資料庫,在設施維護、服務品質、活動組織等方面為公園後期運營提供強大支撐。「通過大數據,我們能了解居民最喜愛的運動是哪些,從而在場地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改善。比如,如果喜歡打籃球的居民更多,我們就會考慮多建設籃球場。」

引入人臉識別技術監控不文明行為

這些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有多「智能」?9月29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渝北區觀河體育文化公園內進行實地探訪。

「此次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智能化建設突破了傳統區域網控制中心模式,通過公共網際網路技術將所有智能化設施設備控制端工作集成到位於渝北區觀河體育公園內的中控中心。」社區體育文化公園中標總承包單位負責人介紹,通過公共網際網路技術、智能化管理平臺等手段,已實現視頻監控、遠程管控、人員調配、應急處理、信息聯動等管控工作。

在公園內的智能化中控中心,記者看到了一塊非常大的監控屏,30個建成公園的實時情況都在上面滾動顯示。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已開放的公園中,已投入使用各類監控攝像頭400餘個,全部公園建成後計劃將有近900個攝像頭,對92個公園進行全天候24小時全範圍覆蓋監控。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監控設備還採用了人臉識別技術,「主要作用是對日常監控中發現的多次不文明行為人員進行數據採集,一旦入園進行跟蹤監控,及時勸導、制止破壞行為。遍布園區的戶外音響設備還可以進行點對點語音喊話,一旦中控中心通過視頻監控發現園區內出現不文明行為、違規經營、安全風險等情況,可在第一時間進行通知。」

客戶端上線讓居民參與「共建共享」

為了進一步拉近了與居民的距離,社區體育文化公園還上線了網絡客戶端。除傳統方式外,市民還可以通過網絡客戶端等方式將維修整改、意見建議、疑問訴求等問題匯總到公園服務後臺,服務後臺通過運維系統將問題對應分配給工程維修、解釋溝通等各區域相關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接受到工作指令後快速處理問題,並實時反饋完成進度。

「這樣既提高了工作效率,擴大了人員管理半徑,節省了不少人力成本投入。例如目前運用了高清視頻監控,對公園內的清潔問題可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同時也拉近了社區文化體育公園與居民的距離,實現全民共管共治共享的良性發展循環。」工作人員透露,公園陸續開放以來,累計接到各類報事1083條,處理完結1047條,完結率96.68%,經各區居民滿意度調查顯示,目前居民滿意度達到98%。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淳 攝影 高科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重慶江北:昔日荒地變公園 休閒健身好去處
    目前,江北區已完成了大水井、趙家山和紅沙坡三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建設。在建的石子山體育文化公園也即將完工、投入使用。江北區在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建設上,不僅會根據地形特點設計基本的體育功能屬性,還會在各類運動場地植入科學健身法則,幫助市民更加科學地健身。
  • 沙坪垻荒山野地變身社區公園,居民再添新去處
    居民散步、健身、運動、聊天再添新去處 居民鍛鍊好去處 「以前這裡是荒坡,不少人都在上面種菜、養狗,環境非常不好,影響市容。」住在附近欣芳苑小區的居民陳阿姨說,現在荒坡變公園,來這裡玩的人特別多,大家都很高興。
  • 長沙年內新建118個公園 市民將擁有更多休閒健身好去處
    長沙年內新建118個公園 出門可見公園綠地,市民將擁有更多休閒健身好去處 在天心區芙蓉南路先鋒文化公園內,老人、孩子休閒健身,好不愜意。披著雨珠的山茶花在晨風中輕搖,玉蘭花正含苞欲放,在天心區芙蓉南路先鋒文化公園內,散步踏青的老人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晨練,好不愜意。 「從小區過來,走路五分鐘就到了,空氣新鮮環境好。」家住芙蓉嘉苑社區的市民劉以貴,說起家門口的社區公園,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陣陣花香撲鼻來,她指著不遠處的健身廣場說:「以前這裡是違法建築。
  • 承德市:森林公園成市民休閒健身好去處
    2008 年,為緩解避暑山莊壓力,避免「晨練大軍」的不斷增加給世界文化遺產——避暑山莊帶來損害,增加市民休閒空間,針對「山地多、平地少」的實際情況,承德市依託城區周圍山體建設了佟山、富麗、騰達、陸安、九華山、美地灣、羅漢山、虎林、靜宜、財苑和龍泉11 處森林休閒公園,2009 年繼續投資建設大石廟、佳苑、東山、鱷魚山、會龍山、普寧、普陀、碧泉、聽松、頭道溝、 上河新村11 處森林休閒公園,為避暑山莊
  • 渭南市民休閒將再添好去處 人和公園明年三月建成
    有山水,有花草,能進行休閒和體育比賽,記者昨天了解到,位於渭南城區老城北部臨渭區人和片區內的人和公園正在加緊建設,計劃2017年3月底全面建成對市民開放。人和片區是臨渭區為完善城市功能,依託沋河河堤優美的自然風光,補齊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位而實施的重點民生工程,位於老城區北部,總佔地1236畝,總投資27億元,包括城北街、象山路、人和小學、人和公園、東府景園保障房小區、瑞泉中學新校區等項目。人和公園項目目前進入最後工程階段,計劃在2017年3月底前全部竣工。
  • 平潭天大山公園一期完工 市民再添休閒好去處
    昨日,記者從天大山公園(一期)項目部了解到,公園一期施工已經全部結束,目前正等待驗收。屆時,金井新城將再添一處休閒好去處。走在園內,記者看到,公園內停車場、人行步道、騎行道、登山道等都已建好,工人們正在給園內的植物進行養護。
  • 國慶假期多個公園相繼開放 市民遊客休閒娛樂又添「打卡地」
    國慶期間,灞橋左岸生態公園、護城河公園、曲江大華社區公園、花影公園等多個公園相繼開放,為市民遊客提供更多遊玩去處的同時,也讓居民生活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今年6月,灞河左岸生態公園竣工試運營,截止目前,累計觀光遊玩的市民群眾達到8萬多人次。
  • 深圳:木墩公園成市民休閒好去處(圖)
    木墩公園位於馬路的兩側,總佔地4萬平方米,其高新路南側以休閒為主,高新路北側集休閒與運動為一體。公園裡綠草如茵,棕櫚樹林立,以鵝卵石鋪出的公園小徑蜿蜒其中,有三套供居民使用的全民健身器材分布其間,坐落於高新路北側的兩個籃球場和一個網球場已經建成。公園除了有專門的休閒凳外,花壇的邊緣還修得特別寬,以便群眾休息。
  • A 溼地公園建成開放, 市民有了休閒娛樂好去處
    (原標題:A 溼地公園建成開放, 市民有了休閒娛樂好去處) 「
  • 新鄉南湖公園開園!市民休閒又添新去處
    5月31日,高新區南湖公園正式開園,今後,我市廣大市民健身休閒又添新去處,更多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觀賞到如畫美景。南湖公園位於南環路以南、東環路和新中大道以東、海河路以北、東側規劃支路以西圍合區域。園區整體佔地約391畝,其中水面面積171畝,綠地面積220畝,工程總投資約1.46億元,於2018年3月18日開工建設。
  • 西安已修建266處公共健身場所,市民健身娛樂有了更多好去處
    目前全市公園廣場中,已有48個公園、70個綠地廣場修建了266處共405547.02平方米的公共健身場所,「家門口的綠色健身活動中心」方便了群眾健身娛樂,豐富了文體生活。2012年起按照每年新建至少60個綠地廣場或口袋公園、開建2-3個城市公園的速度為市民提供更多娛樂休閒場所,讓市民享受到更多的綠色福利。同時,考慮到周邊市民的日常健身需求,在公園建設和改造過程中主動和各區域文體部門對接,預留健身場地,配合文體部門逐年加大對公共健身場所的投入和建設力度,為全民健身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
  • 重慶大渡口:社區文體公園有「智慧」市民健身多了新體驗
    楊捷「點讚」的心湖西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是大渡口區實現智慧化管理的社區體育文化公園之一。記者從大渡口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大渡口區將對6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實現智慧化管理,目前已建成開放4個,部分公園實現了智能Wi-Fi系統、智能廣播系統和智能警務系統的覆蓋,市民在公園中遊玩可以享受到免費的Wi-Fi,帶來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 重慶渝北這些公園正在悄悄變美 你發現了嗎
    綠夢廣場遊園是渝北區增綠添園工作的一個縮影,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渝北區城市管理局了解到,從去年底開始,渝北區計劃近三年新改建公園24個,新增城市綠地300萬平米。在今年,渝北區計劃全年新改建公園10個。
  • 重慶休閒漫步再添新去處 紅巖聯線山城步道建成投用
    沙磁步道一期工程——紅巖聯線山城步道已建成投用休閒漫步再添新去處!10日,記者從沙坪垻區獲悉,沙磁步道一期工程——紅巖聯線山城步道已建成投用。據了解,這也是我市今年計劃建設的首批高品質山城步道之一。據了解,沙磁步道全線竣工後,將有效串連磁器口、渣滓洞、白公館三個景區,山城步道將成為市民和遊客綠色出行便民道,鄉愁記憶人文道,城市體驗風景道。
  • 密雲追夢|白河城市森林公園成為市民休閒健身好去處
    白河城市森林公園是密雲區首個大型城市森林公園,也是2018年十大重點工程之一,歷時11個月建設, 2019年9月30日正式開園,成為市民又一休閒健身好去處。曾經是荒涼的河灘,如今是功能齊全的公園,白河城市森林公園總佔地面積120公頃,屬於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中心城和新城公園綠地建設任務,既是全市推廣建設的16個城市森林公園試點之一,也是密雲區2018年十大重點工程之一。正式立項後,先後完成了實際勘察、項目設計、土地流轉及拆遷騰退工作。
  • 南海子公園北部將添健身好去處,2022年10月竣工開園
    七孔橋宛如玉帶孔孔相連,九臺環碧濃蔭灑地水光瀲灩,最高處是晾鷹臺、觀囿臺可以欣賞到「南囿秋風」的美麗景象……南海子公園被譽為城南最大「綠肺」。在這個「綠肺」北部,未來將又有一處市民遊園與健身的好去處。今天上午,隨著施工車輛開進現場,備受矚目的南海子體育休閒產業園項目正式進入施工建設階段,按計劃將於2022年10月竣工開園。
  • 渝北區再添家門口的公園 居民稱讚「好巴適」
    「小區附近沒有健身場地,對我們愛鍛鍊的人來講確實很頭痛。」能在家附近有個合適的鍛鍊場地成了廣大市民最迫切的願望。「袁龍鳳的苦惱,也是周邊上萬戶居民的痛。」據渝北區雙鳳橋街道博才路社區書記餘雙美介紹,袁龍鳳所居住的片區大多是2017年以後新建成的小區,周邊4個小區40餘棟樓,住著2萬多人。隨著入住率不斷提高,人數還在不斷增長。
  • 北京海澱區五塔寺社區拆除群租大院 建成文體公園
    五塔寺社區的居民想不到,身邊的隱患有朝一日建成了文體公園。海澱區北下關街道聯合城管等部門,對轄區內的臨建、危房、群租大雜院五塔寺50號院予以拆除,建成文化體育公園,徹底根除安全隱患,居民有了休閒健身場所,地區也有了應急避難場地。直線距離不超過500米的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塔寺,也多了一份安全。
  • 南昌今年將再添一批市民公園 含九龍湖公園、贛江風光帶等
    這幾年,不少南昌市民發現,南昌城區內大大小小的公園和綠地越來越多,城市變得更綠更美了。為提升城市環境,讓城市更綠更美,今年南昌將重點推進包括九龍湖公園二期、贛江市民公園四期、朝陽新城中心公園在內的20餘座大型公園的建設,啟動贛江風光帶南延工程和北延工程,同時打造一批「口袋公園」。
  • 4個「口袋公園」即將建成!跳廣場舞有好去處了!
    」建設,為市民在繁忙的生活中打造一個休閒放鬆的好去處。經過8個月的不懈努力,下沙街道首批4個「口袋公園」即將建成。  「這裡以前是一片空地,衛生也比較一般。改造以後,漂亮多了。」而現在作為下沙街道「口袋公園」的先行試點,雖然還未完全建成,但是已經有很多居民每天過來「打卡」,幾乎成了社區裡的「網紅打卡點」了。「還綠於民就是我們建設『口袋公園』的意義所在。」據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口袋公園」旨在為社區居民小憩、運動、玩耍、社區聚會或是廣場舞提供場地,通過這樣的小型空間解決周圍居民休閒娛樂沒地可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