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考研莫名其妙就變成了全名關注的重點,第一考研人數多,第二,少不了翟天臨的作。每一年到大三、大四,考研大軍就開始滾滾向前。今年人數又創新高。到底要不要考研呢?答案,莫衷一是!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學情。有人說,考研究生就是為了逃避就業。確實,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考研就是為了逃避就業,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職業將怎麼規劃,也不知道怎麼定位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還有一部分學生主要想著通過考碩士研究生去更好的學校,這樣的學生主要集中在二本、三本類大學,就業高不成低不就。千萬不要說,學校不重要。在就業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世界500強的企業不會到一般的一本院校招聘,而中國五十強企業也不會到二本院校招聘。好的學校,意味著更強的專業素養。所以很多學子通過考研來改變自己的出身。當然,還有另外一部分學生,考研真的是為了更進一步的深造,比如說,讀博,或者是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專業。
其次,我們來看一看區域就業狀況。西南、西北等內陸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學生們的就業更多傾向於考事業單位、公務員,那麼研究生畢業後的就業優勢並不是非常明顯。而東南沿海地區,尤其是北上廣等大城市,學子們的就業更趨向於企業,因為企業發展較好,收入可觀,學歷的優勢也能夠體現。
再者,我們來對比一下研究生與本科生就業後的優勢。一個人的能力不僅僅是通過學習能力來體現,更是一種閱歷的積累。有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讀了研究生,我們學子的能力就強大,其實並不是那樣。「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第四,改變階層。在中國的傳統思想裡,不論你掙多少錢,有多少房子,不如孩子考上個大學,有個高學歷。「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也是這世間改變階層的捷徑。比如,大學老師最低學歷是碩士研究生,臨床醫生最低學歷也是碩士研究生。
上面都是對整體考研情況的具體分析,結合上面的分析,那麼小編和大家說說哪些人適合考研,哪些人不適合考研。
適合考研的學生首先應該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我讀了研究生之後,我的就業方向是什麼?如果,我們沒有清晰的定位,那麼我們讀完研究生之後,會對自己充滿無限的懷疑。那麼建議:家在東部、東北以及經濟發達的城市的學子努力考研究生,因為整個市場需要高學歷,就業時的局限性不太大。相反,西南、西北以及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又不想往大城市走的學生,就認真努力找工作。以雲南為例,在2019年的公務員招考中,學歷要求碩士研究的崗位佔比極低。絕大部分的學歷要求只是本科。當然,碩士研究考上公務員後,你的工資級別是副科級。而本科生累計年限後,也可以到副科級。所以,小編建議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考生,先就業!不然,三年後,你依舊是考公務員大軍中的一員,有可能你還幹不過本科畢業的。
如果你的專業是計算機、金融類、數學、醫學等,專業性較強的專業,那麼讀研究生可以讓你得到更好的深造。知識更加系統,更加全面。但是如果是語言類、文學類、社科類的,如果不考博,不想做大學輔導員,不建議讀研究生。這幾大類,學生太多,在知識運用方面不需要更系統、深入。以中文係為例,不論你研究的是現代文學還是古代文學,如果你選擇到事業單位或者做公務員,那麼這些知識在工作中幾乎運用不到。
如果你家處內陸地區,又不想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只想到企業,那麼本科學歷可以了。因為如果你是研究生,會有人一遍一遍地問你,為什麼你是研究生學歷還在這個單位?因為你幹的事情,本科生在幹,專科生也在幹。當然,好的企業會要求學歷,但是幾乎都是本科學歷起步。而現在大學輔導員,已經不再編制內,並且幾乎不能轉崗,除非讀博。如果,你想做大學輔導員,你可以考研。
讀研究生,不僅僅是三年的時間。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人自己對未來的規劃。你想要什麼?你要發展到什麼程度?自己應該有清晰的認知,並且能夠為自己的未來負責買單!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種選擇是百利無一害的,但是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