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4日,泰城市民孫先生被銀行告知要在11月30日前將活期存摺更換為銀行卡,這讓用慣存摺的孫先生大為不解。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泰城部分銀行已停辦存摺,多數銀行推薦辦理銀行卡。活期存摺正在逐漸消失,市民對此意見不一。 存摺用起來挺方便 咋就突然被「叫停」 「活期存摺正在用著怎麼就被要求換成銀行卡呢?」24日,市民孫先生拿著母親的工商銀行活期存摺辦業務時,被銀行告知必須在11月30日前,改換為銀行卡,不然要面臨無法辦理業務的問題。 孫先生說,母親多年前退休,工資發放一直使用活期存摺。因為母親身體偏癱,每個月發多少錢,都是去查存摺。「如果換成銀行卡,母親沒法直接看到工資,心裡不得勁。」 24日,在財源大街一處工商銀行網點,記者看到銀行大廳內的告示板上已貼出「請活期存摺用戶更換銀行卡」的通知。工作人員稱,沒有明確的時間限制,但是最好儘快更換。在通天街一處工商銀行網點,工作人員明確表示,活期存摺用戶需要在11月30日前更換為銀行卡,可以同時給出一張對帳薄,與存摺某些功能相似。 對銀行的這一做法,許多市民有點不理解。元寶小區居民劉靜女士每月工資通過建設銀行的活期存摺支取,已經有十多年。劉女士說,去年她的活期存摺用滿了,想換一張新的,可跑了好多次建行,才最終辦出來。「銀行多次建議我換銀行卡,可辦銀行卡得額外交錢,存摺顯示直觀,不用在機器上看就知道收支了多少錢。」劉靜說。 中老年人是持有活期存摺的主力人群,對他們來說,銀行卡有些難以操作。市民趙女士今年67歲,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對電子設備一竅不通,每次去銀行取錢都得在工作人員再三幫助下,才能取出錢來。「一開始用銀行卡就操作失誤一次,鎖住了密碼,耽誤了取錢治病,後來都不敢用了,不如存摺方便。」市民曲峰說。 多家銀行「不辦」存摺 大力推薦辦理銀行卡 24日,記者走訪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發現,市民在諮詢辦理活期存摺業務時,多數銀行工作人員均力勸市民辦理銀行卡。工作人員大多以銀行卡便捷,可以在周末無人值班時使用,還能方便開通網上銀行。在青年路南端的泰安市商業銀行,工作人員說,辦理銀行卡不需要卡費也不需要年費,讓一名前來辦理活期存摺的市民改辦銀行卡。 在東嶽大街中段的建設銀行,工作人員稱可以辦理活期存摺,但是櫃檯可能沒有存摺了,最好辦成銀行卡,接著向記者介紹一系列使用銀行卡的好處。在財源大街一處農行網點,工作人員則明確表示,已經兩年不辦理活期存摺業務。 在這家農行不遠處的農村信用社網點,記者得到可以辦理活期存摺的答覆。銀行工作人員稱,活期存摺存取比較繁瑣,不如銀行卡快速,可能是一些銀行不願意辦理的原因之一。 一位銀行工作人員表示,銀行卡已經成為大多數人辦理銀行業務的工具,活期存摺使用群體也在日漸減少,更換為銀行卡或許是大勢所趨。許多銀行工作人員向市民解釋:現在是全民用卡的年代,銀行卡可提供更多的業務,不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 銀行卡衍生收費機會 律師:涉嫌強制消費 一些市民認為,推行銀行卡是銀行在給自己減負。上個月起,泰安市銀行網點開始試行輪休制度,輪休給市民周末辦理業務帶來許多不便,有的網點排起了長龍,效率大大下降。市民蘇先生認為,換成銀行卡,從自助設備上操作,也不能解決輪休帶來的空當。銀行有點過於貪圖省事,把麻煩都留給了百姓。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銀行工作人員說,雖然有些銀行不收取卡費和年費,但提醒簡訊費、網銀開通等收費項目,已成為銀行一項中間業務收費來源。大多數銀行存摺並不收費,而銀行卡多收取5至10元的卡費,帳戶餘額不足一定金額的,每年還要收取小額帳戶管理費,衍生收費機會就此擴大。活期存摺功能有限,佔用櫃檯大量時間,對銀行來說降低效率就等於降低收益,今後可能還會有更多銀行取消此業務。 據了解,目前國家並未出臺規定停辦活期存摺。銀行在這一問題上具有絕對話語權,用戶即使不想接受也難以抗衡。山東泰潤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永濤認為,作為用戶的市民與銀行之間,是一種持續合同關係,應該平等對待。在同時提供活期存摺與銀行卡業務時,如果不允許顧客辦理活期存摺,就帶有強制消費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