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進入3歲以後,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對於周圍的一切事情都很好奇,總是喜歡問為什麼!在孩子的眼中,似乎萬事都要找到其中的「因為」和「所以」。而我經常被孩子的問題,問得啞口無言。比如太陽為什麼會發光?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為什麼狗不能和我們聊天……
相信家中有3-4歲孩子的家長,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是不是覺得很煩?自己眼中那些理所應當的事情,為什麼孩子這麼執著於為什麼?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的邏輯思維正在慢慢發展,邏輯思維發展得越好,孩子的大腦也會越聰明。
在義大利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提出的敏感期中,3-4歲是孩子邏輯思維的敏感期。孩子逐步開始將具體形象事物進行抽象改造,執著於因果關係,其實都是邏輯思維萌芽的體現。這個階段父母要正確引導,讓孩子常做這4件事,會培養其邏輯思維的能力,大腦更聰明。
常做這4件事可以培養邏輯思維,大腦更聰明
一、幫助孩子理解因果關係
孩子這個階段之所以喜歡不停地問為什麼,除了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以外,是因為腦子中已經有一些簡單的因果關係。此時孩子的腦子比較簡單,認為一個行為背後一定有一個原因,比如孩子會問為什麼要吃飯?媽媽的回答很可能是因為會餓,而孩子還會問為什麼會餓?
面對孩子無休止的問題,家長一定不要嫌煩!能回答得儘量回答,總是用因為、所以這種句式去說話,就會無形中給孩子強調因果關係,對於培養邏輯思維非常有幫助。而且3-4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所以我們在給孩子解釋因果關係的時候,也要做到清晰有條理。
二、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複述
一個人的表達能力強弱可以體現邏輯思維能力的強弱,有些人總是能條理清晰地敘述一件事兒,讓人一聽就明白,但有些人說了半天讓人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看似是表達能力的問題,那實則是大腦邏輯思維差,缺乏條理。
所以我們可以利用訓練表達方式去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拿平時我們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來說,如果你再讓孩子複述一遍,其實就是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因為故事是有邏輯性的,要有時間、地點、人物、時間、起因、轉折、結尾。
當孩子敘述的時候,需要將這一系列的線索理清楚,然後有條理地闡述出來。可能這對於一些孩子來說有點難,但是可以試試我之前文章提過的5指講故事法。大拇指代表主角,食指代表的是地點或者環境,中指是故事中的問題,無名指是整個事件,小拇指是解決方法。讓孩子複述之前,就讓孩子用這種方式去記憶,孩子對故事掌控的脈絡就會更加清晰。
三、讓孩子畫日記
3-4歲的孩子,非常喜歡塗鴉,於是我給孩子每天20分鐘,讓他們畫出這一天發生的事情。也就是畫日記,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會寫字,所以讓孩子用畫的方式去理清一天所做的事情,對思維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方式。
其實這種畫日記的方式,就非常像思維導圖。開始我家孩子就是想到哪畫到哪,後來我在網絡上看了很多關於兒童思維導圖的畫法,然後引導孩子去畫。拿下圖的圓圈圖畫法來說,就適合一些歸類的日記。
比如我平時會領孩子去動物園,孩子就可以把小圈化成動物園,然后里面畫上動物園裡有什麼。當然去玩動物園,我們又去了超市,就會再讓孩子畫這種兩個圈的表述法,小圈代表超市,大圈和小圈中間畫上超市我們買了什麼。我還會教孩子用這種樹狀圖的敘事方式,樹狀圖的方式比較適合記日記。
四、利用思維遊戲訓練
邏輯思維是一種綜合能力,這個過程需要用到概念、判斷、推理這些思維方式,裡面還要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綜合、抽象的思維方法,最終得出結論。所以想要孩子的邏輯思維得到提升就要提升其觀察力、分類比較能力、概括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等。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藉助思維遊戲去提升這些重要的腦力,比如平時可以讓孩子玩一些找不同、找茬的觀察類遊戲,可以提升孩子的觀察力。可以玩迷宮遊戲鍛鍊孩子的推理能力,也可以玩一些排序遊戲,練習孩子的分類比較能力。
我在給孩子選擇邏輯思維鍛鍊的遊戲時,通常喜歡選擇題型多一些的遊戲書。這樣孩子不會玩兩天就膩,同時不同的遊戲對於孩子不同能力的提升特別有幫助。
比如《3-7歲思維邏輯訓練》這套書,不僅能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還能開發孩子的左右腦。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將題型的難度逐步提升,一共4冊,有專門針對3-4歲、4-5歲、5-6歲、6-7歲孩子的不同遊戲。
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人未來能不能成為解決問題高手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父母我們要幫娃抓住這個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