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討論上海嚴格的垃圾分類了——這件看起來離佛山人很遙遠的事,也不遠了。
南海區就已經試行垃圾分類,制定相關辦法,向各鎮街道獎勵垃圾源頭細分類補貼資金共692萬元。目前佛山南海已經有200個垃圾分類試點,包括物業小區、城市社區、學校以及機關團體等,覆蓋7個鎮街。
南海生活垃圾源頭細分類試點
桂城
大瀝
九江
裡水
獅山
西樵
丹灶
據佛山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林國榮近日上線「問政佛山2019」系列微訪談時透露,今年至明年,垃圾分類工作將在政府機關推進;到2025年底前,佛山將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所以有可能在6年後,你下樓扔個垃圾,也會有位阿姨向你扔出一句狠話:你系咩垃圾?(你是什麼垃圾?)
南海垃圾分類V.S.上海垃圾分類這是南海目前試行的垃圾分類法,主要分為可回收垃圾(例如金屬類、紙類、廢電子電器以及塑料類)、不可回收垃圾(例如紙尿褲、汙染紙張、菸蒂和破爛陶瓷器等)和有害垃圾(例如廢化妝品、廢藥品、廢螢光燈管以及殺蟲劑等),試點期間暫不將餐廚垃圾單獨分類。
跟上海的垃圾分類圖相比,南海目前試行的垃圾分類已經算比較簡單了。上海的垃圾分類主要是分為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這種細緻的垃圾分類法曾把上海人逼瘋,畢竟一杯沒有喝完的珍珠奶茶還得要按照以下這種處理方法↓↓
如果是按照南海目前的分類方法,就少了一步,把沒喝完的倒在不可回收垃圾桶裡,然後將空杯子和吸管丟到可回收垃圾就好了。
南海目前有些試點已經實施兩年的垃圾分類了,那麼效果到底是怎樣的呢?來看看南海大瀝名匯苑小區的情況吧!
小區每月宣傳垃圾分類 居民仍不清晰在大瀝名匯苑小區,試行垃圾分成可回收、不可回收以及有害垃圾三類。雖然小區的物業表示,每個月都會在小區舉行宣傳活動,教市民「分垃圾」,但還有很多居民依然對垃圾分類不是很清晰。
根據記者的調查發現,本來屬於可回收垃圾的籃球卻被放進了「不可回收垃圾」的桶裡。
垃圾分類經三層處理之前我們曾經質疑過,就算我們按照分類將垃圾放到相應的桶裡,但是環衛工似乎還是會將其全部混在一起。但其實這個情況在實行垃圾分類的這些區域是不會發生的,因為他們的垃圾分類需要經過三層處理,不僅有前端的分揀還有後端的處置鏈條↓↓
第一層:居民將垃圾放到相應的分類垃圾桶裡
第二層:保潔阿姨的二次分揀
保潔阿姨在進行垃圾回收時會將可回收垃圾給重新整理出來,並不會出現「一桶倒」的現象。
第三層:後端運送處置
除了保潔阿姨在回收垃圾時會進行重新分類,後端的運送以及處置鏈條也有搭建。
整個南海區7個鎮街分別建設了1座資源再生處置場,專門分流處理園林綠化垃圾和大件垃圾,而廚餘垃圾、其他垃圾等也會運送到南海的綠電產業園進行焚燒發電。而像電池、燈管這一類的有害垃圾則會專門找有自製的企業來處理。
高速公路服務區推行垃圾分類除了在小區裡面推行垃圾分類,在廣東的高速公路服務區也推行了垃圾分類。近日,廣東在全國率先提出做好高速公路服務區「垃圾分類」工作,要求全省194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在8月底前完成「垃圾分類」工作。
接下來,廣東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將在停車廣場、公共廁所、餐飲區、加油站、生活區、工作區等配齊、配足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同時,推進完善垃圾收集池,在有條件的服務區實現分類分池堆放,同池堆放的實現分類間隔堆放。
其實對於垃圾分類的識別方法,上海還有一個粗暴版的「豬吃法」分類,大家覺得我們的垃圾分類是否也能夠按照這種方法進行分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