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也要做付費電視 科技巨頭們在想什麼?

2020-12-22 中國網

  YouTube 要做一個電視網絡了。根據彭博社上周的報導,如果計劃順利,它會成為一個包括 NBC、福克斯、CBS 等傳統電視臺的龐大網際網路娛樂中心。

  而這個名為 UnPlugged 的服務,將是一個收費服務,每月 35 美元,換來從搞笑視頻、脫口秀、電視劇到嚴肅新聞、體育節目的一切內容。大致上,它就是要徹底代替傳統電視。

  Google不是最新唯一想徹底取代電視服務的公司,早先蘋果也被曝光在籌備類似項目,打包 25 個頻道、已經談了一年多。而亞馬遜也在拉更多電視臺和其它在線付費服務進自己的 Prime Video 視頻服務。

  但 YouTube 這麼做依然讓人意外。畢竟要說有哪個視頻網站能靠免費+廣告活著,那就只有 YouTube 了。

  YouTube 本是最有可能完全靠廣告養活自己的視頻網站

  儘管你需要科學上網才看得到,但提到視頻網站,YouTube 是沒辦法迴避的那個。

  除了規模和影響力,YouTube 在成本上的控制也是大部分視頻網站參考和模仿的典範。

  YouTube 在 2005 年上線時打出一行字:「Broadcast Yourself(展示自己)」,這句口號直到今天都沒變過,它依然是一家依靠用戶上傳內容的視頻分享網站。

  YouTube 在 2007 年的樣子

  目前 YouTube 已經有 10 億用戶,覆蓋 76 種語言,佔有所有網際網路用戶的三分之一。這個規模和世界上所有蘋果設備的總量相當,也就是iPhone、iPad、Mac 等所有蘋果的產品總和。

  每一分鐘,有 12 天長度的視頻被上傳到 YouTube 的伺服器上。這個規模還在繼續增長,2015 年 YouTube 的點擊量比上一年增長了 50%。

  你應該還記得《江南 Style》,幾年前這首歌在 YouTube 上紅遍全球,韓國歌手 PSY 也成了 YouTube 第一個點擊量破 10 億的歌手。

  現在鳥叔的《江南 Style》累計了 25 億次播放量

  更多網絡紅人是坐在電腦前的普通人,比如遊戲播主 PewDiePie 有 4300 萬訂閱觀眾,據說他個人的年收入是 2400 萬美元。

  對視頻網站來說,基本的成本來自對內容(版權)和基礎設施(伺服器、帶寬)的投入。

  Netflix、亞馬遜以及中國視頻網站播放的視頻,除了少數自製的以外,都需要買版權。隨著視頻網站用戶規模的擴大,版權方的要價也一再上漲。

  而 YouTube 沒有這個壓力——它們完全由用戶上傳,通過激烈競爭讓最好的內容脫穎而出。而 YouTube 所要做的,只需要分給合作夥伴一部分廣告費。

  而 2006 年被 Google 以 16.5 億美元收購後,YouTube 獲得了全球最便宜的基礎設施支持。

  視頻網站需要傳輸和存儲大量視頻內容,並且得確保分布在各地的用戶都不需要等待太長的加載時間。

  Google 有龐大的自建數據中心,它在 2000 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後,大量低價買入其它公司手上的光纜等硬體搭建數據中心。近幾年,Google 甚至自己設計伺服器、交換機等硬體以降低成本。

  數據中心是個規模生意,規模越大,單位成本越低。而全球視頻網站背後的公司,除了亞馬遜以外再沒有伺服器規模比 Google 更大的了。

  規模還包括廣告,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數字廣告商,Google 掌握著最豐富的用戶信息和最多的廣告主。YouTube 不用從頭建立廣告系統或者開發廣告技術。

  但從近期一系列付費服務的嘗試來看,YouTube 廣告收入明顯還不夠好。

  Google 的財報從沒有把 YouTube 的營收情況單獨列出,根據 eMarketer 的估計,這個數字在 2015 年是 42.8 億美元,增長快速,是 2013 年的 2.3 倍。

  YouTube 的廣告營收變化

  但廣告沒能讓 YouTube 賺大錢

  儘管如此,YouTube 依然不是一個掙錢的生意。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YouTube 2015 年為 Google 貢獻了 6% 的廣告收入,但依舊處在虧損狀態。相比之下,Facebook 有 14 億用戶,每年有 30 億美元以上的淨利潤。

  eMarketer 的數據說,YouTube 的廣告收入增速從 2014 年開始下滑,預計 2017 年會跌到 6.7%,遠遠低於 2014 年的 46%。

  這說明,雖然有足夠的成本控制,但 YouTube 的廣告收入依然沒辦法填補支出。分析師們認為,現在 YouTube 上的內容有太多是粗製濫造出來的,他們需要更多元的內容吸引廣告主。

  實際上 YouTube 已經從各個角度切入嘗試實現收支平衡。

  YouTube 在收入多元化上的嘗試

  2011 年

  推出類似 iTunes 的電影出租服務。

  2013 年

  推出付費頻道,最低 0.99 美元每月就能觀看一個頻道。

  2015 年

  推出 YouTube Red,月付 9.99 美元可以消除廣告。

  2017 年

  計劃推出 Unplugged 電視訂閱服務。

  還有一部分錢被花在了 YouTube 最寶貴的財產——網紅身上。YouTube 指望著他們產出更專業的節目。

  YouTube 對網紅的扶持

  2012 年

  啟動工作室 YouTube Space 項目,致力於讓創作者接觸到更好的設備和培訓課程,幫助他們產出更多高質量的視頻。現在全球有 7 間工作室。

  2014 年

  說要投入百萬美元幫助自己平臺上的明星創作內容。

  2016 年

  為 10 位網紅定製大電影,先期放出了 4 條預告片。

  付費訂閱看上去是挽回頹勢的好方法,但這些努力到現在還沒展示出良好的效果,一個原因在於,YouTube Red 的付費和廣告從源頭上就是相互衝突的。

  願意付得起 9.9 美元每月的用戶,其實是廣告主最想得到的高品質人群,而 Red 本身其實讓這部分最有價值的廣告受眾和廣告隔離開來了。

  精於優化廣告模式的 Google 肯定知道這一點,繼續做 Red 的理由,可能是從長遠來看,收費依然是比廣告更有效的模式。

  瑞士信貸的分析報告就是樂觀的,他們說儘管只有 3% 的用戶願意為 YouTube Red 付錢,但 2016 年這些用戶將帶來 10 億美元的營收,2022 年這部分收入將佔到 Google 運營總收入的 4.5%。

  世界上最大的視頻網站 YouTube 都無法以單純的廣告收入維持生存,這樣的窘境也提醒了中國的視頻網站發展付費用戶,同時去搶奪越來越多的獨家 IP 資源綁定用戶。據統計 2015 年主要視頻網站的版權成本投入是 100 億人民幣,至今沒有一家網站盈利。

  為什麼科技公司要和電視搶生意?

  電視臺和網際網路公司的矛盾正在發生變化。

  網際網路公司原本只切走了一小塊市場:電影電視。無論是 Netflix、亞馬遜 Prime 還是 Hulu 為代表的流媒體公司做的是影視劇內容點播,它和有線電視臺的區別在於,後者還有新聞、娛樂和體育節目。

  相對於有線電視運營商動輒幾十甚至上百的訂閱費用,流媒體的定價也不高。

  Netflix:7.99 - 11.99 美元/月

  Hulu:7.99 - 11.99 美元/月

  目前的亞馬遜 Prime Video:99 美元/年,商品免費兩日送達是主要服務,影視劇是附加項。

  對於 Netflix 來說,能做一個 HBO 可能就夠了。但蘋果和 Google 來說,這還不是個夠大的生意。

  Netflix 在 2015 年的營收是 67.8 億美元,是同期蘋果公司收入 2337 億的 3%、Google 收入 745.4 億的 9%。當科技巨頭認真做視頻服務的時候,這個收入是不夠的。

  而如果能拿下包括新聞和體育節目在內的整個付費電視市場,對蘋果和 Google 的吸引力更大。2015 年這個產業的總值是 1110 億美元。

  數目龐大的用戶量是蘋果的先天優勢。僅僅 iPhone 在 2014 年就賣了 2.31 億部,iPad 銷量雖然連年下滑,但仍然有著可觀的保有量。再加上龐大的 MacBook 用戶,蘋果能為自己的網絡電視服務提供總量 10 億的出口。

  一樣的道理,YouTube 也有超過 10 億的用戶,亞馬遜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商網站,他們背後已經有龐大的用戶作為基礎。

  說了好多年的網際網路電視,這次真能來麼?

  網際網路公司想靠低價去和傳統付費電視競爭。在美國,時代華納、Comcast、Dish 等電視運營商將吸引力不同的電視臺打包銷售給用戶。以時代華納為例,一個包括 HBO 在內的 200 個電視臺的套餐需要每月 79.99 美元。而每個電視臺都能從中分取到一定收入,收入的多少取決於它對觀眾吸引力的高低。

  而 YouTube Unplugged 和蘋果的定價在 40 美元左右。

  科技公司最大的問題是內容。目前科技公司都在大量投資拍攝電視劇、電影。Netflix 和亞馬遜各自靠著多部熱門劇集吸引觀眾。

  中國的視頻網站也面臨同樣的狀況。一項第三方調查表明,2015 年中國視頻網站對於自製內容的投放約 20 億元,其中自製綜藝新增 26 檔節目,總播放量累積 63.06 億次。

  而自製影視劇的數量,在 2014 年就接近 100 部,總量超過 1400 集。2015 年,愛奇藝的《盜墓筆記》這一部電視劇就有 27.5 億的播放量。

  但大眾的需求並不僅僅有影視劇集,還有新聞、綜藝、體育、兒童節目。

  YouTube 今年 3 月「觀看量最大」的 10 個頻道裡,兒童和 MV 佔據了主流:

  David Gutta:音樂

  JustinBieberVevo:音樂

  jarad egg:紀錄片

  Ryan ToysReview:兒童

  WWE:體育

  Family Fun Pack:兒童

  mashamedvedtv:兒童

  LittleBabyBum:兒童

  T-Series:電視劇

  need mzik:音樂

  為了補上新聞、體育、綜藝等內容,網際網路公司都需要說服電視臺和自己合作。

  Apple TV 的流媒體從 2009 年說到現在,至今沒有推出。蘋果 40 美元/月的價格沒有說服電視內容提供商。在後者看來,它太低了。低價一方面會衝擊有線電視,另一方面會影響分成收入最新的消息是,CBS 高管說和蘋果的談判已經終止了。

  蘋果遇到的問題 YouTube 幾乎也一定會遇到。

  在打造真正的網際網路電視這件事上,科技公司和傳統電視業的衝突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Youtube的網際網路電視,顛覆了什麼?
    因為過去時常發生視頻用戶在未經授權或付費的情況下將電視節目的短片上傳到視頻網站的情況,這讓廣播電視巨頭們非常惱火,甚至對簿公堂,導致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公司與視頻網站公司曾經一度關係緊張。曾經平行的兩條平行線,卻在近年來越來越靠近,並且開始慢慢融合。在美國這種高度版權商業化的國家,這讓人看起來非常有意思。
  • 有線電視們!看Youtube的平臺付費玩法
    【PConline 品科技】視頻網站的崛起,對電視觀眾的搶奪已經威脅到不少有線電視產業的舊秩序玩家們的生存。開創了視頻UGC模式的Youtube,一直在盈利模式上不斷探索。今天正式推出和部分頻道內容方的合作計劃,即允許內容方直接設定套餐,向用戶按月收費。
  • gofair付費會員權限,除了youtube還有什麼適合海外推廣產品
    gofair付費會員權限,除了youtube還有什麼適合海外推廣產品的國際性視頻站?除了youtube還有什麼適合海外推廣產品的國際性視頻站?外貿營銷時,視頻營銷現在是關鍵!由於種種原因,許多海外視頻站現在國內都陸續屏蔽了,有些甚至屏蔽得越來越徹底了今天就來談談目前適合產品視頻存放的國際三大視頻站: youtube、vimeo、gofair。至於國內打不開的國際視頻站究竟應該如何打開,這麼敏感的話題你就別來問我啦。
  • 谷歌YouTube TV電視服務正式上線
    谷歌旗下視頻網站YouTube曾在3月初宣布將推出一項OTT電視直播服務,目前,該服務已在5個美國城市上線,定價為35美元/月,據稱「價格還不到有線電視的一半」。YouTube TV總工程師Andrew Jeon表示:「YouTube TV的會員費僅為每月35美元,還不到有線電視價格的一半。用戶無需籤訂合約,可以隨時取消訂閱。此外,我們還提供一個月免費試用期。在首月付費後,用戶還將在使用服務期間獲贈Google Chromecast電視棒。」
  • 只需35美元,YouTube讓用戶每月都能看電視節目
    和其他很多公司一樣,YouTube已進入電視節目領域,試圖通過網際網路提供付費電視服務,從而和傳統的有線電視節目供應商進行競爭。用戶可以在YouTube TV上觀看美國四大廣播電視公司的節目,包括CBS(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ABC(美國廣播公司)、NBC(全國廣播公司)和Fox(美國福克斯廣播公司),但是並不包括Viacom(維亞康姆集團,美國第三大傳媒公司)或Turner(特納電視網,時代華納旗下付費電視網)的電視頻道。《行屍走肉》的粉絲們恐怕也要失望了,因為YouTube TV也並未包括AMC。
  • 等了這麼久,YouTube 終於要推出網絡電視服務了
    在網上通過各個渠道看電視對我們來說似乎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只是用戶體驗不太好而已。對於 YouTube 來說,推出這樣的新功能也在情理之中,因為他們需要通過更多具有吸引力的內容來讓用戶付費,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維持自己龐大的廣告業務。事實上,在去年的時候,他們就推出了 YouTube Red 這一付費訂閱的新項目,這個項目通過為用戶提供免廣告、保存視頻、後臺播放以及更多的原創內容這些服務來讓用戶掏錢訂閱,這項服務的收費是每月 9.99 美元。
  • 相較於Netflix,YouTube TV這樣的OTT電視才是付費電視的最大威脅
    Ampere Analysis一項關於虛擬多系統運營商(VMSO)的研究顯示,美國 「精簡版電視套餐」(Skinny bundle)OTT電視運營商的訂戶數量已經達到350萬。與傳統付費電視套餐相比,這是一類頻道數量更少的「精簡版套餐」,售價低至20美元/月。
  • 科技巨頭FANNG的野心,流媒體的轉折時刻
    已經進行中的收購還包括,美國電信巨頭AT&T收購HBO的母公司時代華納,這筆收購規模達1090億美元。業界預期中的交易還包括,蘋果考慮收購美國電臺巨頭iHeart-Media,以提升其流媒體服務實力。這些大手筆的背後,是流媒體市場結構的巨變。他們探求的是:抓住流媒體服務的用戶量正在超越傳統付費電視的機會。
  • 谷歌YouTube TV電視服務正式上線
    谷歌旗下視頻網站YouTube曾在3月初宣布將推出一項OTT電視直播服務,目前,該服務已在5個美國城市上線,定價為35美元/月,據稱「價格還不到有線電視的一半」。  該服務能讓電視觀眾以合理的價格看到他們關注的電視頻道,不需要籤訂長期合約,支付設備費用等。
  • 電視已失寵?YouTube電視終端收視率卻增長272%
    2018年第三季度是YouTube電視終端觀看數據「引爆點」,電視收視率超過了桌上型電腦——桌上型電腦,這個流媒體巨頭14年前起步的初始平臺。從2018全年數據來看,YouTube在桌上型電腦和電視上的收視率基本持平。
  • 復盤Netflix:做一件巨頭們不願、不敢、不想做的事情
    我們想讓我們這個時代的牛頓們在蘋果掉下來的時候坐在蘋果樹下;我們想要這個時代的阿基米德們坐在浴缸裡。」在否定掉狗糧、棒球拍、衝浪板、牙膏等將近100個主意之後,他們想到了錄像帶。在初步驗證思路的基礎上,開始了更大範圍的調研與打磨。
  • 中國最神秘「隱形」科技巨頭,拿下許多世界第一,名字卻不為人知
    中國最神秘「隱形」科技巨頭,拿下許多世界第一,名字卻不為人知近幾年,中國的科技領域可謂是突飛猛進。雖然我國的科學技術起步較晚,但隨著我國各個科技企業的不斷努力和創新,如今我們的許多科技領域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 智能電視市場為何仍是海信、海爾、TCL等製造巨頭佔前排
    而在國產智能電視領域,我們卻看到樂視電視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暴風電視步樂視後塵岌岌可危、微鯨陷入債務危機被列執行人......之前就在電視行業之中站穩陣腳的海信、海爾、TCL、創維等名牌廠商卻繼續大闊步前進。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巨大反差?!難道說「網際網路思維」在智能電視領域完全失效了嗎?名牌電視廠家為何能夠持續領跑市場的原因是什麼?本文試做探討。
  • 生活英語:YouTube 一夕成名
    Three friends founded the website http://www.youtube.com in February 2005. These former PayPal co-workers set out to start the company in a garage.
  • 川普見矽谷科技巨頭們,他們說了些什麼
    關於作者:徐濤,36Kr 矽谷負責人,關注科技、商業與文化的交匯點。聯繫她可發郵件至:xutao@36kr.com 矽谷技術領袖們一直試圖用創新顛覆來解決難題,但在美東時間14日下午的2點,他們共同發現一個無法逃避也很難用創新方式解決的難題:如何在接下來的會議上面對候任總統川普。
  • 播客們的2021 : 從「路邊攤」到巨頭「盤中餐」
    儘管國內的播客市場更多時候還依附在長音頻之下,但隨著巨頭們投注更多資源,一個關於耳朵經濟的「新戰場」又將吹響戰鬥的號角。 「路邊攤」的播客們,吸引了巨頭們的目光傳統的音樂流媒體們這一兩年來都熱衷於討論「長音頻」,因為以音樂為代表的短音頻已經呈現出了明顯的增長天花板。
  • 播客們的2021:從「路邊攤」到巨頭「盤中餐」
    儘管國內的播客市場更多時候還依附在長音頻之下,但隨著巨頭們投注更多資源,一個關於耳朵經濟的「新戰場」又將吹響戰鬥的號角。 「路邊攤」的播客們,吸引了巨頭們的目光傳統的音樂流媒體們這一兩年來都熱衷於討論「長音頻」,因為以音樂為代表的短音頻已經呈現出了明顯的增長天花板。
  • 中美科技公司巨頭們聊什麼:掌管2.5萬億美元市值
    掌管2.5萬億美元市值 科技公司巨頭們聊什麼  劉佳 趙陳婷 關鍵  西雅圖連接起了北京和矽谷的網際網路。  如果按照各個公司市值計算,參加中美網際網路論壇的科技大佬總計管理著2.5萬億美元,相當於中美兩國GDP(2014年數據)總和的近1/10,超越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巴西2014年的GDP總量。  在這場重磅的論壇上,雲計算、大數據、中美網民一代、中美網絡互信、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行業等,成為中美科技巨頭在網際網路時代最關心的議題。
  • 財新傳媒從辦會到付費閱讀:為什麼,想什麼,做什麼
    胡舒立:財新峰會做了九年,明年是第十年了。能做得好,我特別感謝我的同事們,感謝這些心心相印的演講者和參會者。現在回過頭看,一家優質媒體,同時能夠擁有成功的、有影響力的大型會議平臺,是非常重要的。在網絡社交媒體時代,這恐怕也是專業性新聞媒體突圍的選擇之一。
  • 劍指YouTube?Facebook推智能電視應用
    不過,顯然Facebook並沒有滿足於此,它不僅要做社交網絡服務網站領域的佼佼者,還要推智能電視應用,以此來獲得新的創收渠道。據科技網站TechCrunch報導, Facebook業務合作副總裁丹·洛斯(Dan Rose)在CODE Media上表示, 公司將為Apple TV、亞馬遜Fire TV和三星Smart TV發布一系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