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這麼多年英語,也學了這麼多年歷史,你是否想過英語的歷史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索一下英語形成早期的三股力量。
Anglo & Saxon:沒有他們就沒有英語
英語屬於印歐語系中日耳曼語族下的西日耳曼語支。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4世紀,日耳曼民族本在歐洲北部和中部過著部落生活。到了公元5世紀,日耳曼人西支的部落失勢,不得不進行遷移。其中一部分人移民到了不列顛島,也將他們的語言帶到了這片土地上。而在其語言的基礎之上變化衍生出的新的語言就是古英語。當年移民到不列顛島的主要有三個部族:盎格魯族(Anglo)、撒克遜族(Saxon)和朱特族(Jutes)。其中盎格魯族和撒克遜族的語言產生了更為深遠的影響,語言學家常將因之而衍生出的古英語稱之為Anglo-Saxon。
古英語吸取了盎格魯和撒克遜兩族語言中大量簡單實用的詞語,如house (房子)、woman (女人)、well (井)、awake (喚醒)等等,就連神話故事中的werewolf (狼人)都是自古英語時代就已經存在的詞彙。當時,這些漂洋過海、遠道而來的移民們說的語言與古荷蘭語相近,所以像gras、man這樣的荷蘭語就變成了英語中的grass (草)、man (人)。而盎格魯和撒克遜語言中的Anglish就演變成了後來的English (英語)。在來到不列顛島之前,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族的居民居住在歐洲大陸上,那時他們經常和羅馬人(Roman)打交道,便把羅馬人說的許多拉丁語(Latin)詞彙納入了自己的語言,後來又帶到了不列顛島上,使之成為英語的一部分。這類詞彙都是簡單的日常用詞,反映了羅馬人對這些民族在生活上的影響,如:beet (甜菜)、cup (杯子)、dish (盤子)、mule (騾)、oil (油)、ounce (盎司,一種重量單位,也是長度單位)、pear (梨)、pepper (胡椒)、pillow (枕頭)、plum (李子)、pound (磅)、street (街道)、turnip (蘿蔔)、vinegar (醋)。
除此之外,一個星期的七天中,有四天是以盎格魯族和撒克遜族的神靈來命名的,分別是Tuesday、Wednesday、Thursday和Friday。Tuesday中的Tue,正是北歐戰神Tyr名字的變體,而英語中的martyr (烈士)正是把南歐戰神Mar和北歐戰神Tyr的名字相結合而創造出的詞彙。Wednesday中的Wednes是北歐主神Odin (在古英語中為Wōden)名字的變體。Thursday中的Thur則是Odin之子雷神Thor名字的變體。Friday是北歐神話中美與愛之神Freya名字的變體。你也許有疑問,為什麼剩下的三天沒有以神靈之名來命名呢?那是因為星期一、星期六和星期日在過去都是休息日,眾神都出去度假了!
Roman:沒有拉丁語的英語是不完整的
我們把歷史的車輪往前推,在這三個來自西北歐的日耳曼部族到來之前,不列顛島是羅馬人的天下。羅馬曾經盛極一時,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經濟繁榮,一派昌盛,並四處殖民,拓展疆域。
英國位於歐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顛諸島上,島上最早的居民是舊石器人(Paleolithic Man)。公元前500年開始,來自歐洲大陸的凱爾特人(Celts)佔領了不列顛島,凱爾特人使用的是凱爾特語。公元前55年,羅馬人對不列顛島發起進攻,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兩次率兵入侵均未成功,最終由羅馬帝王克羅迪斯(Claudius)率兵佔領不列顛,真正實現了歷史上的「羅馬人的徵服」(Roman Conquest)。
羅馬人對不列顛島的統治長達400年,羅馬人使用的拉丁語成了當時英格蘭的官方語言和上層凱爾特人的第二語言。公元300年左右,基督教流傳到不列顛島,深受民眾青睞,更使拉丁語風靡一時。公元407年,羅馬帝國內外交困,羅馬人不得不撤離不列顛。而到了公元449 年,居住在西北歐的三個日耳曼部族進駐不列顛島,他們就是上文提到的盎格魯族、撒克遜族和朱特族。
拉丁語對英語的影響極為深遠,據統計,英語中有約25%的詞彙來自拉丁語,而約75%的醫學詞彙是拉丁語。而基督教的傳入也帶給了古英語別樣的詞彙,最終演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如nunne (意為「修女,尼姑」,同現代英語中的nun)、mynster (意指「附屬於修道院的禮拜堂」,同現代英語中的minster)、clerc (意為「教士,神父」,同現代英語中的cleric/priest)、creda (意為「信經,信條,教義」,同現代英語中的creed)、font (意為「洗禮盤,聖水器」,同現代英語中的font)等等。
本文選自新東方英語中學生2014年7月刊點擊購買
The Vikings:誰說我們只搶不給?!
公元8世紀,維京人(the Vikings)開始對英格蘭不斷進行騷擾。The Vikings指的就是舉世聞名的北歐海盜。在英語中,viking這個詞是從18世紀的傳奇故事中引入的,有一種說法認為其可能來源於古北歐語,那時候該詞還不含貶義色彩,「vik」意思是「海灣」,「ing」意思是「從……來」,合起來的就指「在海灣中從事某種事」。
維京人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北歐,也就是今天的挪威(Norway)、丹麥(Danmark)和瑞典(Sweden)。他們從自己的家鄉出發,一路劫掠,足跡遍及整個歐洲,南臨紅海,西到北美,東至巴格達。然而,他們可是群不速之客,足跡所到之處,人人皆聞風喪膽。不過,他們對英語的發展卻有著不小的貢獻。維京人對各種暴力行為的描述可真有一手,英語中的scare (驚嚇)、ransack (洗劫)、thrust (推;戳)和die都源自他們的語言。總的算來,在英語中約有2000個單詞源自維京人帶來的古北歐語。雖然維京人燒殺搶掠,惡貫滿盈,但是他們take了大量珠寶,卻也give了實用的語言。有趣的是,give和take這兩個動詞也是源自維京人的!維京人對英語留下的烙印如今還清晰可見。現代英語中最常用的詞彙中就有900多個來自古北歐語,如gun (槍)、skin (皮)、scrape (刮)、glitter (閃爍)、husband (丈夫)、window(窗戶)等。此外,英國東北部的有600多座村莊至今還沿用維京地名。
古英語像是杯濃濃的咖啡,時間的湯匙溫柔地調和了盎格魯和撒克遜的語言、羅馬人的拉丁語以及維京人的古北歐語,形成了後來別具一格、風味獨特的英語。越是「古」、越是「原始」的東西便越是簡單,因而本文中所講的詞彙皆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詞彙,它們跨越了千年的時間,早已深深烙印在英語這門語言中。在下一期,我們將順著歷史的長河前進兩百年,看看法語會給英語帶去怎樣豐富的詞彙和改變。
作者簡介:
朱辰蕾,北京新東方學校中學部酷學酷玩夏/冬令營詞彙魔鬼速記營教師,擅長運用聯想法和溯源法,幫助學生科學記憶單詞。
侯躍隆,北京新東方學校優能中學酷學酷玩夏/冬令營詞彙魔鬼速記營教師,擅長將生活與詞彙相結合,讓同學們在歡聲笑語中掌握詞彙。
註:文章選自《新東方英語中學生》雜誌2014年7月號
更多精彩內容 >> 新東方網英語頻道
全國新東方英語課程搜索
(編輯:何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