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又稱乞巧節、穿針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更好地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熱愛和傳承文明,在七夕節來臨之際,城南實驗小學五6、五7、五8中隊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節」主題活動,突出勤勞智慧、倡導真情等文化內涵,引導隊員們同心共築「中國夢」,用實際行動為創建文明城市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夕」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情懷的一個節日。幾千年來,無數詩人都在用筆墨描繪和歌頌這個美麗的節日,為我們留下了一首首經典之作。家庭誦讀活動的開展,讓隊員們了解了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感受到了詩詞的魅力。「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纖雲弄巧,飛星傳恨。」「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一首首詩詞,一篇篇詩歌,像清泉般流進隊員們的心田,潤澤著隊員們的心靈。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一枚小小的針,一條長長的線,一雙巧巧的手,一塊大小合適的布……隊員們和爸爸、媽媽一同參與巧手布藝活動,通過穿針引線,感受七夕傳統習俗的樂趣。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隊員們親自上網了解巧果的做法,和媽媽一起動手做巧果,送給爸爸甜蜜的七夕節小禮物。
生活中,父母之間表達愛的方式更傾向於「做」,而不是「說」。殊不知,愛用「說」的方式表達出來會更令對方感動。隊員們充當了小小攝影師,拍攝最感人的「秀恩愛」小視頻,給爸爸、媽媽留下難忘的回憶。
隊員們還親自動手製作心語卡,寫上自己對爸爸、媽媽的美好祝福。
本次活動傳承了七夕文化精髓,加深了廣大隊員及家長對中華傳統節日的重要意義及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掀起了勤勞智慧、倡導真情的節日熱潮,弘揚了社會正能量。
供稿:艾月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