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的高等教育水平在全國排名並不靠前,各高校的知名度也並不高。當地政府為了改變這個情況,一直努力扶持當地直屬於省政府的重點高校,無論是在資金還是政策上都加強了扶持力度。舉例來說,這些高校在改名時,也沒有那麼困難。
相信大家也清楚,大學的名字也影響自身發展。如果校名不是很合適,很容易讓大家誤認為是民辦高校或是實力不強。如今山東的高校的名字都非常霸氣,也是為了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所高校,可謂是山東省改名成功的典範。該校不僅在名字上顯得非常霸氣,而且因此獲得了一定的發展,成為了一所綜合性高校。如今,該校的社會認可度也非常高。這所高校的名字就是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的前身就是建立於1951年的洪山煤礦工業學校,經過發展成為山東煤礦工業專科學校,之後於上世紀60年代更名為山東煤礦學院。它和泰安煤礦學院合併後,校址由濟南遷往泰安,作為一所兩地共辦高校,實力還是非常強勁的。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所有行業因此有了更大的進步。但是煤炭行業由於進口石油能源的增加,發展受到很大限制。所以選擇報考煤炭礦業類高校的學子也逐漸減少,大家更願意選擇有更好發展前景的專業。舉例來說,計算機、經濟學會計學、機械工程等專業變得更加熱門,而類似煤礦類、紡織類的高校則逐漸坐上冷板凳。
為了避免一直處於這樣尷尬的狀況下,煤礦類、紡織類高校開始謀求新的發展。這幾類高校開始走向建設綜合性大學這條道路。比如我國曾經的中國紡織大學就改名為東華大學,希望可以轉型,但更改後的校名容易讓人誤解該校是個民辦高校。這也給後面想要改名的高校敲響了警鐘。
而山東煤礦學院通過與山東煤礦教育學院合併的方式來提升自己,兩校合併後申請更名為山東科技大學,兩所高校合併後的實力增強,也符合一所綜合性大學的要求,最終得以通過。之後,該校就正式成為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能有所發展,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更名後的山東科技大學將新校址確定在青島,同時設立了許多新的專業。2004年,該校正式遷移至青島。青島作為山東省的經濟中心,無論是在地理位置還是經濟狀況,都更加適合該校的發展。相比之下,青島遠遠優於泰安。
通過更改校名,遷移校址,山東科技大學獲得了更加長足的進步。而高考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考慮到各個方面因素後,選擇山東科技大學的人數不斷上升,因此該校的錄取分數線也逐步上升。由此可見該校獲得了最終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