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給孩子個美好童年?

2020-10-09 元認知


——問題的緣起

十一假期在弟弟家做客,聊起孩子的教育,弟妹說,弟弟要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弟弟看著他家3歲的男娃,一臉寵溺地點點頭。

我問:怎樣才是美好的童年呢?

弟弟答:無憂無慮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學業順其自然,不搞一堆興趣班的童年。

我說:老弟,你想法是好的,但大概率孩子會玩廢了。

話外音:大侄子,對不起了,你美好的童年可能就要被我摧毀了。

——人之初,性本懶

咱們不討論人是性本善抑或是性本惡,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人的本性是好逸惡勞。夫妻因為誰刷碗都能吵一架;辦了健身卡,買了私教,卻只去過幾次,統統做了健身場館建設費。成人尚且如此,孩子的無憂無慮其實很簡單,就是由著性子傻玩嘛,然後葬送一輩子,他成年後真的會感激父母嗎?

弟弟的出發點是很好的,不想把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孩子,給孩子自由選擇的空間,希望孩子不因為繁重的課業和父母的期望而失去快樂的童年,但快樂的童年重要還是漫長人生的幸福更重要,這個就見仁見智,孩子不懂成年人的世界有多殘酷,但他懂遊戲好玩嘛,也懂學習很苦,我覺得,人生總是先苦後甜,更舒服些。

如果現在人均壽命30年,玩18年,一事無成,頹12年,掛掉,那有個快樂童年也不錯。但中國現在的可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0歲以上,18年只佔70年的不足26%,用四分之一的童年爽快,換四分之三的人生頹廢,你會怎麼選呢?

有人會說,成功人生不止學習一條路,例如韓寒或者比爾蓋茨,韓寒有個作家老爹,還碰上新概念作文能保送名校,比爾蓋茨老媽是IBM高管,這些條件你娃有嗎?

中國已經過了粗放發展的階段了,沒有那麼漏洞可鑽,階層已經比較穩定了,留下的跨越階層的手段並不多,好好學習讀好大學恰恰是極少數留下階梯,土大款會越來越少。

——玩耍能夠學習到知識,但是永遠比不了由組織的授課

總有人有種錯覺,玩耍得來的知識更加「天然」,更加「珍貴」,遠比書本得來的知識可貴,這夢可以醒醒了。玩耍能夠得來一些技能和知識,但是這個效率絕對遠遠差於有組織的學習。

別用自己的愛好來挑戰別人的飯碗,別以為練過幾天散打,就敢跟專業格鬥選手過招,樊少皇(虛竹)對上專業選手幾個回合都扛不住,碰上泰森他也虛。為啥武俠小說和修仙小說裡,主角都想進大門派?大門派自然有更好的老師、更充沛的資源、更強的秘籍,比你自悟強一萬倍,那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學習是苦根上結出的甜果

跟再努力減負,也邁不過高考一樣,再快樂的童年,也得去學校,也得學習,而且中國目前是9年義務教育,12年義務教育也不遙遠,無論是成績優異還是吊車尾,這12年肯定是離不開學校的。

學習是個苦差事,至少在產生學習興趣之前,學習是很枯燥的,要集中注意力、要久坐、要背誦、要複習、要考試,這一切都不快樂,而且無法逃避。但我勸你做個好學生,有個好成績,事實上,在學校學習差勁的體驗,遠遠不如花些心思學習,畢竟,學校就是以成績論王者的地方。

我挺支持公布學習成績的,孩子的心靈沒那麼脆弱,這可比到了社會上比收入公平的多,知恥近乎勇。

也不用給自己孩子學習不好找藉口,例如:「自己孩子很聰明,只是不用功」,「學校不行或者老師太差」,一個班幾十人,為啥你娃排在後面?學習不好可以找一萬個藉口,但想學習好,卻要協調好所有的內外部資源,究其原因,還是哪一環做不到位。

人類的天性就是好逸惡勞,孩子尤為明顯,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所以一節課的時間才是45分鐘,這幾乎也是孩子能持續集中注意力的極限。所以在孩子剛上學時,就需要家長幫一把,幫助孩子形成好的學習習慣,馴服野馬一樣的玩心。

學習好要吃苦,學不好天天被老師收拾還是苦,眾生皆苦,哪有輕輕鬆鬆的人生?又不是家裡有礦。

——寒門難出貴子

近些年,中國城鄉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這種差距來自於經濟,也來自教育。你永遠無法想像家境優渥的父母是怎麼投資孩子的,這種資源的投入力度,甚至能夠抹殺貧窮家庭孩子的大部分用功和努力,優質基因遺傳、最好的老師、全面的營養、合理的課程安排、定期旅遊開眼界。

以為我讀的就是師範類專業,同學聊天時談起,咱們那時候上學家裡條件相差都不大,穿得差不多一樣土,但現在的孩子,城裡孩子和農村孩子,差異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個差異要遠遠大於我們小時候的差距,這就是資源豐沛和匱乏量變到質變的緣故。

窮人家的孩子呢?因為父母的貧困,眼界低,不重視教育,更沒有時間培養孩子,只能靠孩子自己。憑什麼人家全家的投入,無數金錢堆積起來孩子,能夠輸給你自由散養有個美好童年的孩子?不想自己孩子未來輸,那就前期多投入,投入總歸有產出,想躺贏,那太難了。

中國教育過了大水漫灌的階段,沒看天天喊著減負嘛。其實這個減負並不是給孩子減負,而是給教育部門和老師減負。原來國家低價提供的教育資源,老師需要每天上8節課,減負後老師不用上那麼多課,但高考還在那,需要家長去社會上尋找教育資源彌補。換句話說,國家把原來普遍投入的教育資源撤回了,八成國家也想通了,不能讓每個孩子都當科學家和工程師,培養出了工程師卻沒那麼多崗位造反,還不如降低教育的期望,這樣大家都開心。

醒醒吧,家裡沒礦的話,就拋棄美好童年的幻想吧!何況很多有礦的人家,孩子更努力。

——擺脫即時滿足,延時滿足能力是成功的關鍵

能夠忍住吃麵前的一塊糖,為了一小時後獲得額外兩塊糖的孩子,成功的概率總是更大些。

國外做過類似的實驗,後期的跟蹤研究表明,具有延時滿足能力的孩子,成功的概率更高,因為他們能夠遏制自己的一時欲望,著眼長遠。

玩耍獲得的快感是淺顯的,不著痕跡的,短暫的;痛苦給人折磨,也給人以收穫。心理學家馬斯洛說,人最高級的需求不是生存、安全、尊重、歸屬和愛,而是自我實現,當一個人能夠實現自己的潛能,通過努力達成目標,他就達成了自我實現,這種需求被滿足時,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那種快感是肉體和視覺的快樂難以企及的。

但自我實現的過程,其實反而是折磨自己的過程,科學家解決難題,可能要通過無數次枯燥實驗,當實驗成功時,得到了自我實現,那種開心是打遊戲得不到的。

學生解難題,苦苦琢磨後,得到答案,也是小小的自我實現。小朋友擺玩具,擺出摩天大樓,也算是自我實現。

過程枯燥甚至痛苦,但結果卻讓自己獲得無比滿足。

所以引導孩子成為專注於長遠目標,脫離低級趣味,脫離即時滿足很重要。

結論:這個世界有人能躺贏,但是如果你沒中過彩票,那麼估計這個躺贏的餡餅估計也砸不到你家娃,自己生活不如意,如果前期不給孩子充足的教育投資,孩子成才的機率並不高。

當然,投資了,可能沒有產出,但總能提高一些產出概率,為了這個概率,都值得賭一賭了。天天耳提面命,砸錢給孩子提供最好的資源,孩子還沒成功,那至少自己盡力了,也算無憾,只能怪自己基因質量差。

最後,如果沒有為孩子做好準備,其實不讓娃來到這個世界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熟讀這兩部童謠的孩子,童年該有多美好
    當眾多父母帶著孩子紛紛為《西遊》《齊天大聖》《哪吒》等票房貢獻力量的時候,我們就知道,童年從未真正的遠離我們。當唐三藏拿著獨門法器《兒歌三百首》降妖除魔,當哪吒坐在屋頂自唱童謠,承包的不僅是我們的笑點,更是兒時的美好回憶。
  • 我讀了1000多條童年回憶,做了總結,努力讓孩子有個美好童年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突然有個想法,就是在想,我做什麼,會給兒子的童年帶來美好的回憶。也可能是因為網上看到的一句「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兒子一歲之前,我主要注意力除了陪伴外,想著如何讓兒子好好睡,好好吃上面。在家人對我不加糖不加鹽的要求不理解的情況下,經過了多少次爭執後還是堅持下來了。
  • 陪孩子過好短暫美好童年
    都說「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我們怎麼陪伴好我們最愛的寶貝,最親的人?在養育過程中是否還記得很久以前的初心? 今天又陪孩子到兒童公園玩,那裡的人可真多呀!設施環境都讓人感到輕鬆愉悅,也不知道是哪些專業人士設計的,讓孩子在這大展拳腳,也讓我們這些曾經的80後跟著回憶到自己美好的童年遊戲,跳方格、蕩鞦韆,童年的小木馬,依依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融化在了我的心上,讓我不禁也和孩子融入在這快樂中……
  • 孩子長大了,童年的玩具該扔還是留?誰的玩具誰作主豈不更好?
    孩子固然不再玩玩具,但是,這些東西都是他當年自己看中的,都是當年自己精選的,是當年陪伴著自己走過童年的,那麼,此刻這些玩具該扔嗎?它佔用了我們的空間,讓我們的生活空間變得狹小,我們似乎該扔,然而,它在孩子的心目中,可能具有別樣的地位,從這一點來看,又似乎不該扔!
  • 我讀了1000多條童年回憶,做了總結,找到給孩子美好童年的方向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突然有個想法,就是在想,我做什麼,會給兒子的童年帶來美好的回憶。也可能是因為網上看到的一句「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兒子一歲之前,我主要注意力除了陪伴外,想著如何讓兒子好好睡,好好吃上面。
  • 天然安全的childlife 成就孩子美好的童年時光
    天然安全的childlife 成就孩子美好的童年時光2016-05-09 16:49:22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給寶寶以全面的營養,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是眾多的寶媽寶爸們最為關心的一個話題。然而,由於市面上不少的兒童營養產品功能單一,這一訴求卻往往難以得到滿足。
  • 父母該不該讓孩子多做戶外運動?
    我們先來看個新聞。近日在長沙,9歲男孩羅漢暑期沒有上補習班,而是學習了各種戶外運動:皮划艇、滑雪、野外生存等。羅漢說,為保護視力,父親要求他有足夠的戶外運動時間,「每天不玩兩小時不準做作業」。父親羅格認為,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更重要。
  • 該不該讓孩子意識到窮?這是所有媽媽要思考的,西瓜視頻告訴你
    都說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父母的行為和言論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為什麼這麼說呢,科學家研究過孩子幼年時期的經歷會伴隨著人的一生,大部分來說父母是孩子幼年時期陪伴最多的,這也就是原生家庭的重要性,我們來看一則故事。
  •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學習特長?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學習一門特長呢?這大概是讓每個家長的都頭疼的問題吧!不學吧,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學了吧,又覺得技多不壓身,就想著到底要學幾門才夠。我小的時候,家長們都覺得學習特長沒什麼意義,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是的,80後也確實是擁有自由童年最後一批了吧。只要寫完學校布置的作業,就可以出去瘋玩了。沒有補習班,沒有特長課,也沒有電子產品。真真是擁有純真樸實,又自由奔放的童年時光。
  • 俄羅斯童話城堡幼兒園 為孩子打造美好童年
    【環球網綜合報導】在美麗的城堡中生活,想必是不少孩子們的夢想。據香港東網10日報導,俄羅斯就有一家幼兒園,建築物陳設有如童話世界中的城堡,讓在內讀書的孩子們都可以夢想成真。這家位於莫斯科的幼兒園名為「童年城堡」(Castle of Childhood),其學校大樓色彩繽紛,外型如一個童話世界的城堡。除此之外,幼兒園的150名學生還可以享受校內童話般的遊樂設施。據了解,童年城堡於2013年2月落成。
  • 該不該給孩子買太多的玩具
    作者:寶寶知道 小樂呵8其實我給孩子買的玩具並不多,但是今天去看機的時候看見了一個很大的玩具寶寶,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要的,但是我想這個寶寶是和她玩,是不是應該給她買一個呢?在看看孩子樓上的一些已經不愛玩兒的玩具在響,他的玩具也挺多了,該不該給她買呢?我很是猶豫,還是躊躇。
  • 小孩子的童年本該無憂無慮,不應該全花費在補課上
    在我們中國,補課的現象更是常見,這幾年雖說一直倡導給小學生減負,但實施效果並不明顯,該給孩子補課的家長依舊還是會讓孩子暑期補課。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落後於別人,絕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擇在暑期給孩子補下學期要學的內容,讓孩子提前學習新知識。
  • 好好的孩子變成泥娃娃,這才是孩子童年該有的樣子
    確實,現在能和這位小女孩一樣玩泥巴的孩子不多了,補習班,藝術課佔據了很多孩子的童年。但是相比那些「身負重擔」的孩子,這位泥娃娃才是童年該有的樣子啊!小孩子,就該開心的玩鬧,這是屬於他們獨有的快樂時光。當然,一說起孩子玩鬧,家長們就開始頭疼。
  • 幼兒園孩子的童年樂園孩子成長的第一搖籃到底該不該教授小學內容
    在這個年齡段的教育會第一時間刻印在孩子腦海中,直到長大成人。所以好的幼兒園學前教育能夠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培育孩子正確的生活觀,價值觀和道德觀。那麼幼兒園的學前教育到底該灌輸些什麼內容,成為很多人爭議的熱點話題。近日據教育部網站消息,7日起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 《親愛的小課桌》首播爭議大,孩子該不該有快樂的童年?
    徐媽媽提出「孩子是不需要快樂的童年的,要有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節目中,王櫟鑫聽完立刻反駁道,「我恨不得一輩子捧著女兒不讓她吃苦」。而徐媽媽堅持認為,「孩子如果小的時候享福,長大了就得吃苦」。葉一茜、傅首爾等幾位明星嘉賓則一致認為孩子應該鼓勵式教育,童年要快樂成長。
  • 「熊孩子」犯錯,到底該不該打罵懲罰?來看看這些名人的童年事件
    每一個人都有被父母或者其他長輩懲罰過的童年記憶,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孩子犯錯時做出的措施也不同,這也間接的決定了孩子未來究竟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小時候接受比較好的教育,在長大之後很容易變成了一個知書達理、各方面都要優秀的人。反之,有的孩子由於父母的教育非常蠻橫,長大之後他也變成了一個比較蠻橫的人,任何事情總是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 夏天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吃冷飲?
    「夏天該不該給孩子吃冷飲」這個話題,為人父母們大概分兩大類:堅決限制孩子吃;可以吃,但量會控制;至於完全不限制孩子,隨便吃的父母也有,但極少。支持孩子吃,但是,會控制量。這種做法的原因大致是:天太熱,大人都想吃,別說孩子;沒有冷飲的童年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童年。這裡,暫且不評論哪種做法正確。畢竟,每一種育兒觀念都是有跡可循的。
  • 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傅首爾的這句話戳心了……
    「父母該不該告訴小朋友,童話都是假的?」這道奇葩說的新辯題,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很多網友都贊同反方的觀點:「我不會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童話陪伴著我一路走來,即使是虛構的,我也依然得到了精神的救贖。」「童話是假的,但其中的道理是真的,不告訴孩子是假的,他們長大後自己就懂了。」
  • 誰不想有個美好的童年
    但是,以我們自己的經驗來說,童年即便決定不了人的一生,起碼能對人的一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童年幸福的孩子,長大後幸福的可能性要大很多,也就是說童年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童年猶如一顆種子,種子播種得好,樹將來才有可能長得好。
  • 不說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疾病其實是從童年開始的,我們該怎麼辦?
    但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過於調皮,總是不聽父母的話,導致親子關係緊張。那麼該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呢?今天就讓我湯姆大叔帶著大家來了解一下。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A.父母教育孩子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