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業長青:這9大法則,缺一不可!

2021-02-15 管理智慧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 北大縱橫(ID:ALLPKU-Wangpu),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場。如果您認為標註與事實不符,請告知我們。

商務合作:請加李老師微信 tracylty

精彩推薦:在公眾號菜單回復關鍵詞「案例、課程、歷史、職場、演講、經典、書單」,即可獲得相應文章和推薦。

 | 段永平

輯 | 王倩  美編 | 李秋傑


如果把企業比作一個木桶,那企業文化就是木桶的「底板」,其它如戰略、結構、系統、網絡、職員、技能就是木桶的「板」。不管「板」有多長,如果企業文化這個「底板」沒做好,那這個木桶是不能裝水的;相反,如果我們有深厚的企業文化底蘊,有短板時我們可以及時補上。

  

 

構建企業的第一點是首先要明確什麼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為何如此重要。

一個企業要長期做下去,要保持競爭力,要基業長青,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產品可以模仿,但企業文化是不可以模仿的。

步步高發展這麼多年來,不論是企業規模、發展速度、產業結構還是產品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提升。儘管步步高在發展的過程中有點磕磕碰碰,但總體來說還算順利。這些年來,我們看到好多知名企業和民營企業倒下,包括我們的競爭對手,它們從「明星」很快變成了「流星」。

我記得社科院曾做過一項調查,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歲左右,這也就反映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企業規模可以做大,但是做不長、做不強。我覺得,這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中國體制的原因;二是企業或企業家自身問題,這是最主要的原因。許多中國企業家都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動不動就要做世界500強,但是卻缺乏長遠的目光和持續發展的願景,沒有把企業文化的「內功」練好,所以出問題是早晚的事。

我覺得,企業小的時候,由於人少,好多事情大家心裡都清楚怎樣去做,這時候可以不去倡導企業文化;但是當企業做大後就一定要完善行為準則和管理制度,日積月累地積澱我們的企業文化內涵。

 

 

構建企業文化的第二點是要遵循「道」與「術」。

我認為,所謂的「道」就是Do right things,也就是做正確的事;「術」則是Do things right,也就是把事情做正確。這兩者是什麼關係呢?我覺得「道」應該先於「術」,因為只要方向正確,即使採用的方法笨一點也只是走的慢一點,並不會走錯路。在我看來,許多企業做不好往往是犯了一些比較大的錯誤,沒有做正確的事情。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有一次我在美國,要去機場接一位同事。一開始估計要在機場等一個小時,於是便在機場停車場投了一小時收費的幣,結果同事提前半小時就來了。這時問題來了,我到底應該選擇直接將車開走還是繼續等將剩下的半小時時間消耗完呢?結論其實不言而喻,現實中人們通常會選擇開車走人。

但是同樣的道理,很多人在涉及到企業的實際決策時,就會犯繼續等下去的愚蠢的錯誤。比如說,我在某件事情上已經投入了幾千萬,發現方向錯誤後為了救這些沉下去的成本還要堅持做下去,然後再投入幾千萬,其結果自然是慘敗。

所以,對一件事情對錯的判斷標準就是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比如本分、誠信、品質、消費者導向等。當我們在現實決策中,可以遵循幾個基本點:

(1)對的事情就要堅持,不對的事情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叫停;

(2)如果不能判定某件事情是否是對的,可以列出哪些是錯的,這樣理解和執行起來就容易些;

(3)要學會變通。比如當年我們生產的超級VCD實際清晰度只有350線,而競爭對手說自己有500線,這時如果我們說有500線就是矇騙消費者,如果不說有500線,消費者又去買競爭對手的產品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後來就說我們大幅度提高了清晰度,最終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但在原則性問題上,不能脫離事物的屬性,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是非不應該給利益讓路。

現在想來,我們企業之所以活到現在,並且還活得還好,並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過人之處,而是因為我們少犯了許多錯誤,失誤率少的話成功機會就大。這就類似於打桌球,失誤少的一方肯定是最後的勝利者。圍棋有本手,就是說這手棋該下哪就下哪才是對的。要知道這件事情的對錯,不對的,不要去做。

我們公司有許多規矩是根據當時的環境情況制定的,並且在不斷完善。對的我們堅持,發現錯了,就應該改正。規矩(或制度)的制訂要根據雙方的立場來制訂,要雙贏,對員工如此,對客戶也如此。如當年我們出臺的調價補差的方法,就是根據當時市場情況、競爭對手情況制訂的,雙方在誠信的基礎上共同把市場做強,企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許多政策的來龍去脈要搞清楚,不能像扭秧歌,走二步退三步,永遠都沒有發展。

中國人的文化是「利益」文化,人們往往以利益為重,為了獲取利益,可能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不對的,但偏偏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不對的事情做的很好,結果會怎麼樣呢?短期裡可能會取得成功,但長期來說,他們必定會失敗。

國外有教授評價對中國人的印象是「Smart(聰明)」,這個聰明帶有貶義的成分,包含了狡詐、欺騙、精於計算、喜歡佔小便宜的意思。聰明往往和「小」聯繫在一起,而智慧往往和「大」放在一塊。所謂「小聰明」、「大智慧」!有些人很聰明,可以把事情做對,但是沒有做對的事情。

如果把美國比作一個企業,把制度和公信力比作企業文化,所有的事情都有規矩去做,美國200多年的歷史擁有現在的發展水平,中國擁有5000年歷史進程,不說走,爬也超過了美國了。所以呢,企業文化很重要,因為有些東西是不能去制度化的,如不許偷東西、不許亂吐痰、亂丟垃圾、亂停車等。如果這些最基本道德行為要去規範、去教育,那社會成本就高,就不能集中我們的力量去做我們的步步高事業。

 

 

構建企業文化的第三點是「消費者導向」,要做到這點需要注意:

最重要的是發現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比如研發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尊重消費者的意見來進行,多進行市場調查,開發出老百姓接受的產品,而不是自己主觀搞一些噱頭,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

我們為什麼不提「創新」這個理念呢?因為創新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為了創新而創新,結果生產出來的產品市場不接受,這樣就只會把自己做死;再比如我們曾經開發過的「光碟錄像DVD」就是一個典型失敗的例子,當時工程師們都認為很好,結果消費者不買帳,所以我們不能再吃這方面的虧了。

正確的包裝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人覺得消費者不需要包裝,但其實不然,這涉及到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的問題。我們的宣傳廣告要正確簡潔地告訴消費者,不能言過其實矇騙消費者,因為假話說多了,消費者就不信了,你也就沒得玩兒了。

 

 

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所以構建企業文化的第四點是「天下後,後中爭先」,按照我們的實力和能力,這個原則可能我們還要用很多年。

舉個例子,當年微軟在開發Windows和 Word等產品時,沒有哪個產品是敢為天下先的,它都是發現哪個產品有市場然後再調以重兵進去,然後將它做成行業第一。

我發現,很多成功的企業都是後面跟進的,開路先鋒並不好做。因為自己開發全新的產品非常不容易,需要培育市場、教育消費者,整個過程極其緩慢且代價十分昂貴,多數企業的實力都很難擔負起這個使命。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開發產品前一定要先看看市場,再看看競爭對手,當我們覺得自己有實力、有能力,並且可以打敗競爭對手以後再進入,然後將它做到最好,樹立起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爭取到相應的市場份額。

我覺得,做企業賺錢不是目的,而是一個過程,通過賺錢能實現企業的願景;不過,賺錢也十分重要,這是做企業的責任,一個不賺錢的企業是不能長久的。

 

 

構建企業文化的第五點是「平常心,欲速則不達」。創業者不要過於追求快速發展,而要追求安全,因為企業安全了,才能發展,做什麼事情都要慢慢地快。

例如,在高速公路上,你開車的速度是由車況決定的,你開車的目的是安全抵達目的而不是快速抵達,所以如果不顧實際情況一味求快,就很可能出現危險。當然,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和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可以發展得快一點,不過前提是一定要安全,為求速度把企業做死是很不划算的。我們應該考慮得長遠一些,朝著我們的目標努力,哪怕慢一點都沒關係。但是,也不要把問題片面化,老說慢一點可以,大家就不追求速度和效率了。

事物總是遵循一定的規律而發展,同樣,企業發展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出現一點挫折或取得進步都很正常,因此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能貪大求快,大幹快上,既要贏得起,也要輸得起。

 

構建企業文化的第六點是「雞肋原則」。「雞肋原則」指的就是焦點法則。

現在,我們公司做的產品,比如遊戲機、學習機、VCD、DVD、複讀機、電子詞典、電話,這些東西都是大公司「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就好比大公司的雞肋。但是我們在這方面卻有優勢,而且能夠做得比他們強。

在這裡我主要想說兩點:

(1)不要跟實力比自己強太多的公司直接競爭。如果我們非得去做國際大公司眼中「雞腿」類的產品,搶這些大佬的飯碗,那人家一定會跟你決一死戰,這時我們很容易被人打倒。所以我們要儘可能不去跟那些實力比我們強很多的人做直接競爭對手;

(2)「雞肋」是相對的,並不是看到競爭對手就不做、逃跑,而是要評估自己的優勢,哪怕是局部優勢。比如,SONY也做DVD產品,但是在中國這個局部地域,我們比SONY更了解中國市場,於是便可集中優勢兵力,在各方面比SONY投入更多,這樣我們的DVD就可以做得很好。

 

 

構建企業文化的第七點是擔負企業使命,對股東和員工負責。使命是企業一種根本的、最有價值的、崇高的責任和任務,也就是「為什麼幹這個」。我覺得企業使命的意義有三點:明確企業發展方向與核心業務;協調內外部各種矛盾衝突;樹立用戶導向思想。

我們做企業的第一個使命是要創造財富,回報我們的股東,使股東的投入高於社會平均報酬。因為如果不能高於社會平均回報,就沒有人來投資我們企業,投資人大可去存銀行或去買國債,所以我們要給投資人信心。

我們做企業的第二個使命就是要給員工創造和諧、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圍,儘量改善工作環境,同事培養人才。就好比我們步步高的員工是研發、生產經營的主體,所以公司要營造和諧、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圍,儘量改善工作環境;另外,我們是學習型企業,在我們公司工作,不僅要使員工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還要培養人、鍛鍊人。

 

 

構建企業文化的第八點是追求基業長青的企業願景,成為更健康、更長久的企業。什麼是企業願景?我覺得,企業願景是一種意願的表達,包括企業的未來目標、使命及核心價值觀,甚至是企業的靈魂。它要解決的是企業將做成什麼樣子,是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一種期望和描述。

我們要腳踏實地地把自己本身的事情做好,少犯錯誤,做對的事。小的違規的事情堅決不做,因為如果你做了,一開始是小違規,後來可能會變成大違規,再後來可能就什麼都不顧了,這會損害我們的事業,也就不能實現我們的願景,更談不上回報社會了。

 

 

構建企業文化的第九點是做好企業文化宣傳。我們企業有自己的企業文化,而且在這方面做得不錯,但在企業文化宣傳方面做得還不到位。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如果大家沒有一個能夠做事情的正確標準就很容易犯錯誤。

我覺得,企業文化要堅持宣傳,它是不斷實踐和規範管理的結果。但是企業宣傳並不容易做好,因為一方面語言在傳遞的過程中很容易失真;另一方面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的環境不同,導致沉澱在每個人骨子裡的東西可能會跟企業文化起衝突。因此,企業文化要進行廣泛宣傳,反覆灌輸才能逐步被員工所接受。

一個美國的朋友曾經問我:你們說不攻擊競爭對手,那為什麼要去佔領市場?這其實是一個誤解,我們說的「不攻擊競爭對手」指的是在基於誠信,在公平合理的規矩內,不用不合法的手段去競爭;然而在合理的範圍內,我們要盡力競爭,開拓市場,並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所以說,企業文化需要廣泛宣傳,要不就會造成誤解。只有公司的員工,以及客戶了解並理解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大家才能形成凝聚力,從而形成一股發展的力量。另外,消費者是通過我們的產品來了解公司的文化,所以我們的高質量的產品和良好的售後服務便是公司良好文化形象的體現。

如果把企業比作一個木桶,那企業文化就是木桶的「底板」,其它如戰略、結構、系統、網絡、職員、技能就是木桶的「板」。不管「板」有多長,如果企業文化這個「底板」沒做好,那這個木桶是不能裝水的;相反,如果我們有深厚的企業文化底蘊,有短板時我們可以及時補上。

做企業容易,做基業長青的企業很難,各位同仁,我們一起努力吧!(全文完)

《新用戶思維》原創熱文推薦:

● 未來企業比拼的不是賣商品,而是服務人

● 孩子王:經營1700萬新家庭會員背後的組織秘密

 181年的寶潔,到底惹誰了?

● 一家默默無聞的公司,為何能連續47年高增長,年入1215億美元?

 他比馬雲提前10年布局新零售,已偷偷俘獲3700萬用戶!

傳統的經營方式早已失效

企業必須重構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體系

千禾會《新用戶思維》訓練營·第5期

教你完成從銷售商品到經營顧客關係的轉變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報名《新用戶思維》訓練營!

相關焦點

  • 基業長青:在人還是在於制度?
    作為「輪值群主」,我主持了「思想者互動群」2019年跨年第一周的群討論,討論的主題是「基業長青:在人還是在於制度?」這裡的「基業」不只是指企業,還包括事業、家業、國業等。5天時間我分5個問題發動大家討論:(1)周一,事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2)周二,企業在人還是在於制度?(3)周三,「富不過三代」的魔咒能否打破?(4)周四,國家興衰的要因是什麼?
  • 【財報季】財報合集:遠大教育、微力量、ST壹靈、基業長青、風向標...
    【財報季】財報合集:遠大教育、微力量、ST壹靈、基業長青、風向標…… 作者:小筱 發布時間: 2017-08-23 12:26
  • 「要基業長青,不只領導力,還要教導力」——清華大學出版社舉辦...
    活動現場《教導》這本書是伍登教練40餘年執教的經驗以及打造成功團隊的精髓,楊斌教授把這樣經典的著作翻譯引進國內,為教導力研究領域引入了新的內容。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帶好一支有才華、有想法、充滿潛力,並且對組織有各種訴求的隊伍,對於今天的企業管理者是非常大的挑戰。伍登教練用他自己執教多年的經歷和對團隊領導的思考形成了這樣一本書,而楊斌教授更把這本書作了非常精闢的翻譯,相信不僅是對體育產業的管理者,對各行業中的管理者,都會有非常大的啟發。
  • 多益網絡CEO唐憶魯:不賺快錢 力求基業長青
    唐憶魯介紹,在產品研發層面,公司堅持「做真正好玩的遊戲」;在企業經營層面,多益則力求基業長青。  不同於整個遊戲產業的短生命周期,多益網絡旗下的爆款遊戲「神武」系列已經迭代3部,運行了8年,目前仍然是公司的支柱產品。
  • 「芬朗於心,基業長青」芬朗電子2021年會暨頒獎典禮
    2020年12月18日,廣州芬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年度經銷商年會在廣州花都九龍湖公主酒店隆重舉行,會議以「芬朗於心,基業長青」為主題,邀請了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家人們共同分享前沿訊息,共享年度碩果,只懂車作為媒體代表也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動。
  • 劉氏兄弟四川希望集團:基業長青
    基業長青  在1993年的榜單上,四川希望集團的劉氏兄弟(劉永好、劉永行及陳育新)以6億元的估算財富名列第一。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劉氏兄弟的飼料業務已經在上海、美國等地域伸出觸角,並從其涉足的房地產業中獲益頗多,多元化雛形初現。
  • 張麗俊:基業難以長青,企業如何跨越非連續性發展?
    張麗俊:基業難以長青,企業如何跨越非連續性發展?「大疫當前,百業艱難,危中有機,為創新者勝」,在大的危機面前,組織創新是制勝的關鍵。「創新」在20年前很少有企業會探討,到了今天,我遇見的每一位董事長都跟我說要變革、要升級、要數位化。在探討組織創新前,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商業的昨天、今天、明天。
  • 深圳基業長青「諮詢顧問」校招來襲!有內推,速投!
    (點擊圖片,即可參與最新活動)管理大咖賦能輔導
  • 基業長青2019年淨利198.53萬增長14.55% 享受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免...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6月2日,基業長青(838597)近日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9,102,348.01元,同比增長7.0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85,272.11元,同比增長14.55%。
  • 二十年基業長青,讓教育事業繁星滿天
    天星教育圖書品系介紹「做最好的圖書、做充滿正能量的人、做有良知的企業」,或許這正是天星教育二十年來枝繁葉茂,基業長青的秘訣。只有這樣充滿愛與善意的企業,才能成為民營書業的楷模,才能走得更遠。讓我們來看一下天星的五大系列金考卷1998年,天星公司創始人杜志建先生創立「金考卷」品牌。
  • ...幹部:把根在群眾中扎得深些再深些 在踐行初心使命中讓黨基業長青
    王國生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上交流學習體會,勉勵黨員幹部把根在群眾中扎得深些再深些 在踐行初心使命中讓黨基業長青(記者朱殿勇)7月1日,中國共產黨迎來98歲生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圍繞保持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繫
  • 瑞思教育COO邰慧:以數位化與精細化助力基業長青
    (瑞思教育COO邰慧出席2020中國教育培訓峰會)頭部優質教育企業長期受資本青睞今年,國際上中美關係變幻莫測,國內創業板註冊制落地、A股首家教育企業IPO過會,總體來看大環境十分複雜。在談及如何看待外部環境和政策變化對教育行業上市的影響時,邰慧給出了自己的解讀。「我們也很關注,境內外資本市場和上市環境的變化。
  • 於立榮:愛心築夢 基業長青公益永恆 - 好人365-中國文明網
    用愛心築夢,基業長青,公益永恆。從2007年開始,於立榮一直在做慈善事業的推動者,9年來資助教育和公益事業投入資金已超過五千萬元。創業時受到他人幫助,現在有實力,那麼就去幫助更多的人完成夢想,於立榮一直堅守企業與社會共同成長的責任和使命。用愛心築夢不移志,雖始自細流,瀠洄中水氣磅礴,奔騰而有大勢;懷回報之德而不言,如幽蘭自芳,蜂蝶常來飲蜜,漸染活一片春光。
  • 瑞思教育CEO王勵弘南方財經國際論壇主題分享:教育與資本的基業長青
    在第十三屆21世紀商業模式高峰論壇——「疫後」新經濟平行論壇上,瑞思教育董事長兼CEO王勵弘發表了「教育與資本的基業長青」主題演講,分享瑞思對於後疫情時代教育新發展的觀點與思考。值得一提的是,瑞思教育還在本次論壇中榮獲「21世紀中國最佳商業模式獎」,其數位化轉型探索再獲業界深度認可。
  • 普華商學院《企業強盛九大法則》翟山鷹親授2019企業生存必修課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科創板無疑成了熱門話題,國家領導、權威機構專家紛紛表示:科創板對民營企業是重大利好。  為何說科創板對民營企業是重大利好?商場如戰場,只有企業家遵循企業發展九大法則,才會成就商界,,更有機會讓企業發展成為基業長青的強盛企業。  企業強盛九大法則即將開課  課程特色  1、依託翟山鷹老師近30年的商海經驗,以打造優秀企業家、建立長青企業為目標,普華商學院將課程劃分為九大法則,高效、快速的傳授學員成功企業的奧秘。
  • 經過多年的摸索,悟出的這五條品牌法則,對做品牌很有用
    這是為什麼?我開始做品牌之後,悟出了一些品牌的「法則」……一、鞋子法則兩雙質量和形狀一模一樣的鞋子,一雙打上耐克的標誌,一雙沒有標誌,放在同一個大商場的不同店裡,其中耐克的鞋子標價朋友說:「這是因為鞋子站的場合不一樣,耐克給人的感覺高端一些,所以標價多少,都有人會去買單。」
  • 學校教育如何基業長青
    學生們笑答:「因為這裡是松柏呀……」陳鷺波是福建省廈門市松柏中學(以下簡稱松柏中學)的校長,對於學生的回答,他說,這樣講不錯,這是從地名上來解釋的,算是第一層含義,其實還有更深層的意義,就是學校的精神象徵,要發揚的一種教育理念。
  • 以製作掐絲琺瑯「長青杯」為例,馬未都談景泰藍的前世今生
    針對以故宮博物院院藏「清乾隆掐絲琺瑯爵杯」為原型,經由上百位工匠,歷時三年製成的掐絲琺瑯「基業長青杯」,日前,收藏家馬未都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在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對話時結合其製作過程就此介紹景泰藍的前世今生。
  • 長青置業董事長劉恩謙被害案追蹤 資產成焦點
    不過,記者9月5日上午來到長青置業辦公大樓時並未感覺到這一點,只見兩名穿「經警」制服的保衛人員分別正在12樓和13樓值勤,整個大樓人來人往,非常平靜,絲毫感覺不到有異常氣氛;相反,記者很容易地就來到了13樓老總辦公核心區,這也是長青血案發生後,記者第一次走進長青置業辦公大樓聯繫採訪事宜。
  • 重啟千年古窯《吉葉長青》燒制點火儀式舉行
    8 月 13 日,由江西省吉州窯管理委員會主辦,吉州窯古陶瓷研究所、吉州窯博物館、吉州窯陶瓷協會共同承辦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吉州窯傳統燒制技藝」重啟千年古窯《吉葉長青》點火儀式在吉州窯發源地吉安縣永和鎮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