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都是這樣子的:做不到省錢的時候,內心想的是要多賺錢。賺不到錢的時候,內心想的是要多省錢。
兩者經常矛盾,也經常打架。
最後的結果就是,錢省不下來,同時也賺不到更多。
窮,就變成了常態。
什麼是窮?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窮,就是缺錢,表現為總是不夠用。
如果你一個月賺5000,生活開支雜七雜八就花2000,還有3000剩餘,那你不算窮。你懂得生活,知道克制。
如果你一個月賺2萬,還房貸車貸信用卡,除家庭開支之外,還需要滿足自己的各種愛好,還有各種人情往來。2萬都不夠用,那你還是窮。
窮是相對的,100萬對於普通人來說,那就是一筆巨額財富。
同樣100萬,對於需要住大房子,開好車,過養尊處優的日子,那就是一筆基本的生活費。
為什麼會窮?
主要原因是欲望和現實的不匹配。
不是錢多就不會窮,哪怕有一個億,對於住著豪宅和別墅,愛好遊艇和私人飛機 ,習慣於各種奢侈消費,時不時要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的人,那還是不夠用。
高大上的例子咱們就不談了,還是聊聊我們普通人比較關心的實際問題。
窮是有原因的:一個是不會省錢,一個是不會賺錢。
不會省錢表現為:不該花的錢總是很容易的花出去了。
比如,30塊錢可以解決的一頓飯,非要花300塊下個館子,只因為今天過節,需要儀式感。
而一年到頭,需要過節的次數就有10次甚至20次。
工作不順利,被上司罵了,被客戶為難了,被同事欺負了。心情鬱悶,要大吃大喝安撫一下受傷的心靈。
生活不如意,跟老婆吵架了,孩子不聽話了,父母不理解自己了。情緒不好,還是大吃大喝繼續安撫受傷的心靈。
馬上就618,趁打折優惠,趕緊買買買。最後買到的可能就是一年就用一次的東西。
高興時要花錢,不高興時要花錢,各種節日各種活動要花錢。
最後,錢肯定就省不了。
不會賺錢表現為:努力不夠,能力跟不上,卻總想一口吃個胖子。
工作上漫不經心,得過且過,能混則混。
每天兩點一線,上班應付,下班瘋玩。遊戲不能停,電視劇不能斷,告訴自己休息時間就得好好休息。
總想做個投資,搞個理財,弄個副業。
股票行情好時,跟風買進,追漲殺跌,以為可以撬動槓桿華麗轉身。最後卻忍痛斬倉,割肉止損。
聽說社交很重要,加入各種圈子,感覺能量滿滿。
口號喊得好:跟對人做對事,選擇不對努力白費。
最後,興致勃勃衝進去,灰頭土臉爬出來。
自媒體火了,月入上萬年入百萬不是夢。交了學費,買了設備,卻發現萬事俱備,文案策劃怎麼也學不會。
結果就是主業做不好,投資副業也搞不成。
解決窮的根本:要認識到自己能靠什麼賺錢?
這個問題,估計沒幾個人會認真思考過。
大家心裡會有一個概念:以後會多賺錢的。
至於能靠什麼賺錢?能賺多少錢?心理沒數。
很多人幹著一份普通的工作,一個月收入幾千塊,內心卻藏著幾百萬幾千萬的夢想。
但你要問怎麼實現時,他大概會說,要等機遇,要等貴人。
就像網絡上說的:你想要的生活,時間會給你。
有人相信了,他也認為美好的一切需要靠時間去等。
這話聽起來沒啥毛病,但做法卻有很大不同。
如果沒有計劃沒有目標地等,最後能等來什麼呢?
搞清楚自己能靠什麼本事賺錢,這是擺脫「窮」最重要的一步。
有人相信運氣,認為運氣來了,就會有錢。
但運氣是不可靠的,等運氣等於把命運交給了隨機。
想著靠中彩票發財,那得是有多幸運。
實實在在靠自己真正的能力才是靠譜的。
那麼,什麼叫真正的能力?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這個世界80%的人都是普通人,而你大概率也是。
普通人靠什麼賺錢?
上班打工? 兼職搞個副業?創業做點小買賣?
不管是哪一種,更多的人只能靠出賣時間和體力去賺錢。
那麼,這時候我們就得清楚:
自己賺錢靠的是把工作做好,得到別人的認可,升職加薪。
通過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在公司有口碑,在行業有影響力,慢慢地讓更多的人因為自己的專業而認識自己。慢慢的讓自己可以服務於更多的人。
錢是在與人的交易中產生的,當你能服務於更多的人時,錢也就賺到了。
不管你是做銷售/做技術/做研發/做財務/做HR/做服務等等,你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去獲得改變。
可能有人會說,這些道理誰不知道。要能好好工作,深耕一個行業,提升自己的專業,錢是能賺到的。只是,這樣很難賺到自己希望的那個數字。
如果是這樣想,那就得回到前面說的那個問題:你還是沒有認識到你就是一個普通人,你還是把希望寄託於運氣和投機。
總結一下
擺脫「窮」要明白兩件事情
一、要知道省錢,偶爾對自己的犒賞是人之常情。但總是逮著機會就犒賞自己,那就是欲求過盛,對自己毫無克制了。
二、要知道多賺錢其實很難,時間有限能力有限。能賺的錢都是靠體力和服務去獲得的。想要錢生錢,自己得有足夠的儲蓄和投資能力。
最重要一點,還是得認識到自己其實很普通,能賺錢的方式很有限。不要被少數的案例和某些幸運的人迷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