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織衝繩

2020-12-22 網易財經

本刊記者 張子宇

從香港出發,只要2個多小時就可以乘機到達日本衝繩縣的首府那霸。而從上海則只要一個多小時,這甚至短於從那霸前往東京、仙臺等東日本城市的飛行距離。從天上可以俯瞰到,蔚藍的海上分布著一連串美麗的島嶼,這個全東北亞地區最美麗的海灘度假勝地,從行政區域上叫做衝繩縣,從地理上,叫做琉球群島。

衝繩或者琉球群島的人文風情,有著許多和日本本島截然不同之處。而相應的,又能發現許多和中國有關的淵源。這個在歷史上世代充當東亞貿易中介作用的海中明珠,穿過歲月的浪濤直到今天,經歷了血與火的腥風,依然可以感受到千年的故塵。

天竺的奏摺批到了琉求國

行走在作為那霸市中心金融區的泉崎區,可以看到一座醒目的孔子像。在雕像的側面,有著孫中山的《大同書》全文,而正面,則雕有蔣介石1974年的題字「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造像」。這濃鬱的儒家痕跡,提醒著人們。歷史上的琉球王國,曾經因襲中國的風氣,尊崇儒術,這點更類似朝鮮半島,而不同於政治上以武士階層為主,思想上儒、佛和神道教並重的日本。歷史上這座孔子像所在之地曾是琉球王國的文廟,用來祭祀孔子和學習儒學,創始於中國的康熙12年。廟中制度俎豆禮儀都按照《會典》(明清兩代記錄和藩屬關係資料的書籍)實行。

琉球群島和中國的交往淵源非淺。隋朝時,羽騎尉朱寬奉隋煬帝之命率船隊出海尋訪異俗,到一個群島,見其「地界於萬濤之間,蟠旋蜿蜒,若虯龍浮於水中」,因此將之命名為「琉虯」。「虯」是龍的一種,「有角為龍,無角為虯」,因為龍在中國古代代表皇帝,出於避諱《隋書》就將它改為同音的琉求。有的書中又稱「留仇」,都是諧音。

說起琉求國,唐朝時還有一個典故,因為熱愛戲曲的玄宗皇帝忙於聽戲,結果把一份來自天竺的奏摺批到琉求國去了。玄宗因此大怒,將戲子們趕走,戲子搬入梨園,於是有了「梨園子弟」的說法。

14世紀起琉球王國興起,並成為東亞世界政治體系中一個獨立王國。明朝洪武初年,琉求國上表求冊封,明太祖朱元璋以同音的「琉球」二字替代之。石之有光者是「琉」,磨圓的美玉是「球」,「琉球二字即海中一串發光的美玉」,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名字。

從明朝開始,前往中國的琉球人很多,有使臣、留學生、水手和商人等。而人數最多的是留學生。一部分留學生是王室親族和大臣子弟,即「官生」,又稱「唐監生」。1393年(明朝洪武26年、日本明德4年),琉球學生開始到北京國子監學習。到清代時,特設琉球學館於國子監內,作為琉球學生讀書和生活的居所。現在北京的國子監內,還有琉球學館原址保留。

另一部分留學生則在福州學習,稱「勤學人」,他們多數是琉球國裡的久米村(又稱唐營,中國人後裔聚居的村落)人。從這點來說,琉球人的祖先,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中國的浙江和福建地區。勤學人在福州廣泛學習儒學、天文、地理、醫學、音樂、繪畫等。還包括有冶煉、造船、鑄錢、燒瓷、燒墨、制茶、製糖、制傘等技藝。

在琉球本土,原來沒有教育機構,所以派遣至中國的留學生成為重要的人才。1719年(清朝康熙58年、日本享保4年),琉球國在文廟的南邊建起了明倫堂,成為府學(市級別的學校)。從唐營挑選一名任通事官職的人來擔當府學講解師,每月按一定的時間和課時講讀康熙的訓諭《聖諭衍義》。每個月的三、六、九日,還要請紫巾大夫到講堂講學,對學生解釋中國朝貢典禮、考察學生的勤惰,以便選有才的人保舉做官。

琉球國內的儒教教學從8歲開始,學校安排「通事中」一人為訓詁師,教授他們學習。1798年(清朝嘉慶3年、日本寬政10年),琉球王尚溫建國學於王府北,又建鄉學三所,國中子弟由鄉學選入國學。

除了尊儒,歷史上琉球的宗教方面亦祭祀關聖、觀音、土地、媽祖諸神。其國的冠婚喪祭都遵循明朝的典禮。這些宗教祭祀禮儀在被日本吞併後遭到嚴重的清洗,不過直到今天依然可以看到許多痕跡。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作為日本文化影響的一個重要體現,琉球亦流行神道教信仰。第一尚氏王朝時的尚金福王建立了琉球最早的神社(祭祀的是天照大神),以後琉球有了所謂「琉球八社」(波上宮、衝宮、識名宮、普天満宮、末吉宮、安裡八幡宮、天久宮、金武宮),除佛教和神道外,琉球還有自己獨有的精靈崇拜,在日本吞併時期,相關的巫師和巫女曾遭到殘酷的鎮壓。

日本默許琉球兩屬

從那霸往北,就是知名的世界文化遺產首裡城了。21世紀 的首裡,天藍海清,端麗無比,猶如一座在南義大利海濱的東方城市。而歷史上的首裡,則是琉球歷代國王居住的王國。首裡則通假「守禮」。

整個首裡古城位於一塊高120米的石灰巖臺地上,東西長350米,南北約200米。正門名為中山門,又稱國門,之後是中國風格的牌樓式建築—守禮之門,門上的匾額為守禮之邦,為中國皇帝所賜。守禮門成為了整個琉球群島的最重要代表性建築,也被印在2000日元紙幣的一面(另一面是源氏物語圖)。

首裡城正殿朝西,表示尊中國為宗主國之意。不過其建築風格 「唐破風造」形式的屋頂卻是(雖然名字裡有「唐」字)日本特有的,內部裝飾也是日本式的。總體來說,首裡宮殿吸收了日本在建築上的獨特風格,使得琉球的建築更像是琉球、日本、中國三國的融合體。建築的石材來自中國進口的大青石,木材來自日本薩摩藩(今九州鹿兒島縣),屋頂覆蓋高麗瓦,殿前立著兩根用中國石材雕成的雕龍石柱。從材料的建築來看,也深刻反映歷史上琉球作為東亞海洋貿易重要中轉站的歷史地位和繁盛。

實際上,有明一代,琉球共朝貢171次,列第一位,比第二位的安南多了近一倍,暹羅為73次,朝鮮30次。同時明代有多次派出的「冊封使」乘御冠船(船頭似冠形)前來琉球,這些船體模型在衝繩各地的文化博物館都可以見到。從清代起進貢最多的是朝鮮,琉球沒有超過百次,排第二位。

琉球積極納貢的主要原因是可以藉助納貢進行貿易,在執行海禁的明清兩代,這是除了以倭寇之類走私行為以外唯一可能的合法貿易手段。而且中國因為面子,往往以極為高額的資金收購琉球貨物,以至於這種貿易又被稱為「唐十倍」。

琉球和日本的貿易也非常普遍。而且由於1609年薩摩藩曾經出兵佔領琉球,所以琉球在後期一直對中日兩國同時進貢,這種兩屬的局面,可以說在東亞歷史上是非常罕見而特殊的。有趣的是,當時日本出於經濟考慮,一直默許琉球兩屬,甚至有意防止中國方面發現這一點。清朝雖然發現了這一點,礙於各種考慮,也未加幹涉。

琉球語,和日語很不同

行走在衝繩各地,處處可以發現當地人喜歡在屋頂放置石獅像,這實際上是源於福建人的傳統。然後和中國很多地方一樣,也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放置「石敢當」。而特色美食裡總少不了幾樣,即紅燒肉、炒苦瓜和泡盛酒。這些重油的炒菜完全不似日本風味,而更類似中國風情。特別是那紅燒肉,配合以著名的衝繩名物黑毛豬,加入砂糖烹製,類似中國江浙口味,美味之餘倍感親近。泡盛則由大米製成,但並非像日本清酒那樣釀造而成,而是類似於燒酒,由蒸餾而成。因發酵時產生氣泡,使大米膨脹並上浮而得名。

酒足飯飽之餘,又可以欣賞當地藝人的彈唱。琉球特有樂器是與三弦類似的三味線。當地傳統歌曲唱腔豪邁悠揚。在日本以衝繩音樂為代表的島唄非常有名,許多著名的歌唱家也出自衝繩。傳統上,琉球舞踴和戲劇(組踴)與日本的舞蹈和戲劇不完全相同,有閩南文化和馬來文化的特色。

琉球音樂發展史是歷史上伴隨著琉球入貢、慶賀、謝恩與中國冊封使團遣琉等政治互往活動的過程中形成的。中國使節帶來的樂舞和戲曲如《姜詩》、《王祥》、《風箏記》、《昭君和番》等,琉球人則為迎接中國使節而準備大型樂舞《御冠船踴》。隨著琉球王國的消亡,其宮廷音樂就此失傳,亦無樂譜存留。但近年已經復興。在中國網際網路的視頻上,甚至可以看到現在一些琉球宮廷音樂的演奏視頻,因為飽具明風,引起許多人的興趣。

除了音樂以外,琉球人也尚武術。歷史上,在首裡城的廣場上,經常有拳術操演。源於中國武術的琉球拳術,後來發展成為日本的國技空手道,因為空手道又稱為唐手。空手道英文「Karate」漢字寫法的一種即「唐手」。傳統琉球兵器也很多樣,似中國而不似日本以倭刀和長槍為主。

走在衝繩各地,經常會為當地人的一些方言和名詞所困擾,因為其和現在的標準日語大不同。衝繩人也喜歡熱情向外國人介紹本地方言。琉球語和日本語類似,多數學者認為屬阿爾泰語系,也混合了部分古中文以及閩浙的方言。文學方面,琉球人有自己的琉歌。其形式與和歌很相似。尚清王代時(1531年,明朝嘉靖10年、日本享祿4年),在首裡王府開始編輯的民間琉歌大集「 (omorosausi)」所使用的是平假名。《明會要》提到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首次向明朝入貢時的貢表表文,說「其字體科斗(通假「蝌蚪」)書也」。所謂「科斗文」就是平假名。民間流行平假名,而官吏皆通漢字。

所以古代中日琉三國人,雖然語言不通,但只要受過教育,用漢字一樣可以交流,一如當時中日朝越之間一樣。古代的琉球人,在生活中席地而坐,設具別食,相沿已久,也是從中國古代的經典中學到的禮節。

有趣的是,漢字也不是直接從中國傳來,而是經過日本傳到了琉球。按照《隋書•留求傳》的記載,7世紀的琉球沒有文字。據琉球史書《球陽》,約在英祖王時期(13世紀)日本和尚禪鑑來琉球,創建了琉球最早的佛寺極樂寺。禪鑑大師不僅為琉球帶去了佛經,還促進了漢字、平假名等文字、文化向琉球的流傳。

影星狂熱支持琉球獨立論  

日本風俗,會將姓氏寫於門牌之上,比如井上田中之類。在衝繩這點亦不例外。只是觀察一下當地的這些門牌,就發現許許多多獨一無二屬於琉球群島的姓氏。可以說,只要有日本人姓新垣、比嘉之類,就基本可以判斷家鄉是衝繩縣。

由於日本吞併琉球以後強迫當地人改日本姓,所以在這種狀況下,就產生了很多獨特的琉球風日本姓氏。這些姓氏既是日本式的,某些也暗示著華夏淵源。比如姓葉的改為親川,姓王的改為國場,福建移民吳氏改為我那霸,陳姓改為仲本(其家徽依然是繁體陳字),阮姓改為喜納。秦姓改為金城,如著名影星金城武。

在與衝繩人交往的過程裡,可以感受到他們既認可自己作為日本國民,也極力強調他們的琉球歷史和文化溯源。琉球王國作為歷史上一個獨立王國的歷史、和中國的交往及朝貢宗藩,以及來自中國的文化印記的宣傳,從博物館、展覽館、歷史遺蹟等,隨處可見。

在位於絲滿市的衝繩戰爭博物館,可以看到大量譴責日本吞併時各種「皇民化」殖民政策和在二戰衝繩戰役中脅迫、殺害當地百姓的罪行。也可以聽到充當志願者的當地市民講述二戰時日軍禁止說當地方言(說方言者就是間諜罪)和殺害當地百姓的罪行。就對二戰的認識來看,衝繩地區也最為正確,博物館裡陳列有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有南京大屠殺的介紹。這些都和當地歷史的特殊性有關,衝繩人,並沒有把自己「當然地」看做日本戰車上的一環。

另一方面,琉球獨立運動一直合法地存在著。不過支持率不高,2006年的衝繩縣知事選舉中,琉球獨立黨黨首屋良朝助代表該黨參選,但僅得6220票,得票率為0.93%。但是公開同情這種意識或者強調自己的琉球文化屬性而不同於一般日本人的社會名流也大有人在。著名音樂家兼國會議員喜納昌吉(其作品曾被改寫為多首華語名曲,如周華健的《花心》),就是琉球獨立論的同情者,著名影星仲間由紀惠也曾多次表露強烈的琉民意識(琉民是琉球人的一種自稱,類似的還有指移居海外的「琉僑」),她甚至曾經在一次電視節目上說,自己願意嫁給領導衝繩獨立的人。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世博會迎來日本衝繩九州宣傳周 主辦方強調中日交流
    環球網實習記者王歡報導,據日本共同社9月29日消息,上海世博會日本館自9月29日起迎來了「日本九州衝繩宣傳周」。基於目前中日關係形勢,主辦方強調稱「中日雙方應加強交流」。據了解,在為期8天的活動期間,日本九州和衝繩等8個縣將輪番上演具有地方傳統特色的節目,向觀眾宣傳當地的魅力。
  • 衝繩成申通海外據點,中日電商物流更加便捷
    董事長陳德軍先生17日出席了在衝繩舉辦的開業儀式,並對將來的事業做出了展望。雨果網從日本《琉球新報》18日的報導中了解到,日本當地法人「申通Express Japan」的成立紀念儀式12
  • 衝繩63人感染麻疹 遊客取消旅行計劃(中日雙語)
    衝繩63人感染麻疹 遊客取消旅行計劃(中日雙語)時間:2018-04-19 23:4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衝繩63人感染麻疹 遊客取消旅行計劃(中日雙語) 日語學習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練習,深化記憶,加強對日本語言習慣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新東方在線整理了中日雙語新聞
  • 不只是陽光和沙灘——日本衝繩文化介紹活動在京舉行
    人民網北京1月18日電(陳思)提到日本衝繩,人們首先會想到碧綠的大海、柔軟的白色沙灘和夢幻的水族館……衝繩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觸手可及的熱帶風情的確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其實,除了陽光和沙灘,衝繩還有許多不為人所知的特色文化。17日下午,日本駐華大使館舉辦了「衝繩文化介紹活動」,進一步展示了這個日本南部群島的魅力。
  • 日本衝繩白酒北京發布會在京舉行
    新華網北京4月22日電(常博深 張曉華)由衝繩白酒出口・訪日觀光企業共同體、便行控股及瑞穗製酒等共同主辦的衝繩白酒北京發布會近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秘書長周新政、便行控股的方德輝社長及衝繩縣商工勞動部部長嘉數登等出席。
  • 世界媒體關注衝繩首裡城大火 文化遺產防火警鐘再次敲響
    來源:環球時報事發現場(日本電視臺)【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任重】衝繩的首裡城落入熊熊火海,濃煙籠罩黎明前的夜空。10月31日早上,日本和全球的新聞電視臺都在播出這一沉痛畫面。著名的世界遺產首裡城深夜起火,化作灰燼,人們驚愕之餘,流淚觀望,無限惋惜。
  • 歷史:衝繩及其歷史
    衝繩是日本第47個也是最貧困的地區,是美國軍事基地,日本度假酒店,當地島嶼文化,菠蘿種植園以及帶彈球室和女孩酒吧的城鎮的奇怪組合。大約有130萬人住在衝繩島。每年來到島上的500萬左右的遊客大多數是日本人,儘管越來越多的臺灣人,韓國人和中國人開始來到這裡。住宿,食品和計程車比日本主要島嶼便宜得多。
  • 藍色衝繩 純淨迷人
    衝繩遠離日本本土,從香港飛到衝繩那霸機場只需要2小時15分鐘,可謂目前最叫人放心的日本遊目的地。應港中旅深圳招商國旅的邀請,早前我與多位深圳旅行社人士到日本衝繩考察、遊走了一番,被這裡純淨迷人的自然風光深深打動。  美食當前核輻射很遠  衝繩離發生核洩漏的福島地區有1700多公裡,所以根本不用擔心這裡的食物會受核汙染。
  • 「琉球泡盛」變身「衝繩白酒」 進軍中國市場
    人民網北京4月17日電 衝繩白酒發布會17日在北京長富宮飯店舉行,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河野洋平、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秘書長周新政、衝繩縣商工勞動部長嘉數登等近30名中日嘉賓出席了今天的活動。 衝繩縣商工勞動部長嘉數登宣讀了衝繩縣知事玉城丹尼的賀信。
  • 學院太鼓隊在第四屆福建省衝繩太鼓冠軍大賽中奪冠
    11月18日下午,第四屆福建省衝繩太鼓(EISA)冠軍大賽暨衝繩縣文化觀光物產展在福州三坊七巷拉開帷幕。學院太鼓隊以一曲日本民謠「海之聲」開場,引起現場觀眾熱烈響應;隨後,配合漢服元素和中國風的舞蹈「はるかな旅」表演,充分展現了中日交流的友好氛圍。最後以「水龍吟」結尾,將比賽推向了高潮。
  • 日本衝繩不錯的風景
    到《戀戰衝繩》取景地巡禮——萬座毛 體驗耗時:1小時費用:免費位於衝繩本島西海岸恩納村的萬座毛,在衝繩語裡的意思是可供萬人齊坐的草原。除了歷史自然與美景,這裡還是哥哥張國榮與王菲主演的電影《戀戰衝繩》的取景地。交通:搭乘公交車,從那霸機場搭20路或120路,至恩納村役場前站下車,往公交車行駛方向前進,第一個路口左轉,前進約600米到底(途中會經過停車場、土產店),步行約20分鐘。2.
  • 為什麼衝繩人不認同自己是日本人?日本人也瞧不起衝繩人?
    這樣地理上的遠距離自然而然也導致了衝繩當地人在文化、語言、飲食上等方面都與日本本土相去甚遠。就連人種上,衝繩人也和日本本土人的長相很是不同。 因此現在的衝繩也就是曾經琉球王國的一部分。可以說,衝繩人心理不認同自己是日本人是情有可原,因為歷史上本身他們就是獨立的國家,所以稱呼自己為琉球人。 我國寶島臺灣被稱為小琉球,而琉球群島稱為大琉球。 因為琉球群島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歷史上和中國、朝鮮和日本等國都有著經濟和文化上的密切往來。
  • 青島水族館、青島海底世界與日本衝繩美之島水族館結為姊妹館
    2018年10月13日,在日本首相安倍訪華前夕,青島水族館、青島海底世界舉行了簡短而熱烈的儀式,正式與日本衝繩美之島財團籤署合作備忘錄,與衝繩美之島水族館結為姊妹館。如在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科普教育等方面共同開展多種合作;在海洋生物展示、飼養、保育及生物標本等科研方面進行技術和人員交流;另外,還將在運營服務、旅遊觀光等方面進行文化交流。
  • 記者看衝繩之一:被「剝奪」輕鬆隨性的衝繩人
    大學時他學的是電子專業,畢業後在美國中央情報局駐衝繩的機構工作了八年,那個時候他被灌輸的是信仰共產主義的中國如何可怕。1972年中日建交前他前往北京為直播建交儀式做技術準備,卻發現中國並不是他被告之的那個樣子。美國中央情報局機構撤離衝繩後,他另尋工作,改做了計程車司機。按他的話說,這是一份自己可以控制節奏的工作。如今70歲的他打算開車到73歲退休——日本的計程車司機可以幹到75歲。
  • 重慶至衝繩直飛航線12月27日開通 往返票價千元起
    原標題:重慶至衝繩直飛航線12月27日開通 往返票價千元起   2019年12月27日起,國航將新開重慶—衝繩直飛航線。
  • 福建省貿促會⇌日本貿促協會衝繩分會_中國貿易報
    福建省貿促會⇌日本貿促協會衝繩分會> 來源:中國貿易報   本報訊 近日,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衝繩分會會長吳屋守將率訪問團一行24人專程訪閩。 訪問期間,訪問團出席了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漳州)花卉博覽會開幕式和由南平市政府、福建省貿促會、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衝繩分會聯合主辦的中日茶產業(武夷山)經貿合作對接會等活動,並進行了推介交流。 代表團在榕期間,福建省貿促會還安排該團參訪福建省商務廳和福州濱海新城產業園,與福建省十幾家企業進行經貿交流對接。
  • 山東文博國際範兒:一把三味線彈奏中日友好情
    日本衝繩縣·中國山東省文化觀光交流中心理事長島田理奈是日本展區的負責人,她告訴記者,自己長時間從事中日文化交流事業,尤其是山東省和衝繩縣之間的文化交流。自己雖然是福建人,但是祖籍在山東,後定居衝繩,因此主動承擔起促進兩地文化交流的責任。雖然一直在做兩國交流項目,但這次文博會是她第一次在山東展示衝繩文化。
  • 「一衣帶水,青島—衝繩美之海」主題展五一亮相青島海底世界
    預約好早已心儀許久的民宿,因為工作忙沒有打卡的餐廳、咖啡館,計劃好要讀的書,許久沒約的閨蜜局,還有早就瞄好的「一衣帶水,青島——衝繩美之海」海洋生物主題展……青島——衝繩美之海?莫不是要從青島飛到衝繩?HiaHiaHia,當然不必如此大費周折。
  • 衝繩石垣島
    再去之前我便查了一下衝繩的歷史:衝繩本原名叫「オキナワ,漢語稱為「」琉球「(琉球本是臺灣古稱,後借指オキナワ)」,據鑑真東渡記載,唐宋時期為九州南藩阿兒奈波,宋末時建立獨立國家。明清時代為中國的附屬國,明末亦成為日本藩屬國。
  • 莫世健:國際法明擺著,衝繩不是日本的
    近來中日關於釣魚島的爭論趨近白熱化。其實從國際法上說,不僅釣魚島不是日本的,連衝繩都不應該是日本的。日本人所稱的衝繩大致上是我們先輩所稱的琉球。據史料記載,14—19世紀的琉球是中國的藩屬國,在近500年的時間裡向明清政府進貢。直到甲午戰爭之前,日本武力侵佔了琉球,清政府輸了甲午海戰籤署《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把琉球也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