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對於蚵仔煎的認識是來自羅志祥與徐熙娣主演的《轉角遇到愛》,這部以蚵仔煎店為背景的偶像劇,可謂是80,90後的回憶,現在去廈門旅遊還能看到很多賣蚵仔煎的小攤販上擺著裡面的劇照。去廈門除了看海看建築,最不能缺的就是那豐富美味的小食了。麻餈算一,沙茶麵算一,蚵仔煎算一。今天我們就來細細講述下蚵仔煎。
蚵仔煎我吃過三個地方的,分別是漳州,廈門和莆田,口味做法全然不同。漳州的蚵仔煎講究酥脆,地瓜粉是必需品,採用油炸,外酥裡嫩,再配上番茄醬和蘿蔔乾,實在美味。而廈門的主要是蛋和蛤蜊,講究鬆軟,醬料也主要是用番茄醬。我媽經常煎蚵仔煎,記得有一次我從漳州回來跟她說我去吃了建國蚵仔煎,她馬上問我有比較好吃嗎?我說不太一樣,人家做起來是蓬鬆的,海蠣很嫩。於是她今天又煮了兩頓,晚上煎完還說了句這次的海蠣非常嫩。從放假回來我已經連續四天吃到蚵仔煎了,讓我想起小時候由於喜歡海蠣粥有一次吃到撐,後來好幾年都不敢再吃海蠣的經歷,我媽真是個較真的小老太。
廈門中山路的阿明蚵仔煎可以說是來廈門必打卡的一家店了。這家蚵仔煎異常火爆,排隊的時候會有店家的夥計發碗,買了單就給一隻碗,等不了也得等下去啦。趁熱吃,地瓜粉Q彈,蚵仔很大一隻。蚵仔煎一定要現做現吃,煎很久或者是反覆煎,都會影響口感。蚵仔新不新鮮,地瓜粉夠不夠勁道更是直接影響蚵仔煎的口感,加甜辣醬是本地土著的吃法,蔥扮演著去腥提香的角色,根據個人口味可以自己調整啦。所以嘞,排長隊未必好吃到驚豔你,但,看到蚵仔煎的攤子沒有人排隊還反覆一份煎很久的,肯定是不太好吃的。地道未必驚豔,好吃未必地道。
蚵仔煎是一道很獨特的美食,幾乎追過臺灣劇的孩子對它都有印象。其實它的發源地是泉州,起源是先民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蚵仔煎據傳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創意料理。是閩南、臺灣等地的經典小吃。所以如此經典的美味,如果有時間來到廈漳泉地帶的話,絕不要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