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6月20日電(記者潘旭)「我想知道不同的物體在太空是什麼狀態。」上海市進才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方瀚丞在觀看太空授課前對記者說出了一直環繞在腦海中的疑問。
20日10時許,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開始了,進才實驗小學各年級共2000多名師生準時打開電視機收看。
「哇!」當航天員王亞平開場後表演「大力神功」後,三年級3班響起了驚嘆聲。
「是失重!」坐在最後排的程哲源大聲喊道。
正是由於太空人在太空處於失重狀態,王亞平輕輕一推,聶海勝就像遭受重擊般騰空飛出,引來了男孩子們的尖叫聲。
「失重狀態下又怎麼測量物體質量呢?」王亞平的這個問題難住了這群小學生。
「F=ma。」在王亞平做出解釋後,方瀚丞默默地念著這個對他來說還很陌生的公式。
當一些學生還沉浸在思考中時,班裡又是一聲響亮的「哇」。原來,王亞平在演示下一個擺球實驗,小球在受力後竟然不可思議地做起了圓周運動。
「失重怎麼那麼牛啊!」陳佳添立即問道,「這是個什麼感覺啊?」
碰巧,電視裡的一位學生也向王亞平提出了類似的問題:「請問人在失重的情況下有上下的方位感嗎?」
「沒有。」班裡一些學生搶在王亞平前回答了。「其實在太空是沒有方位感的,但我們人為地定義了上和下。」
記者來到5年級的一個班裡,電視上王亞平正在演示水膜實驗,學生們的討論更為激烈。
「如果在地球上,液體早就像雞蛋一樣掉下去了。」看到王亞平繼續往水膜注水,水膜漲成了一個水球,前排的陳昊川大喊道。
坐在後排的何嘉勇舉手提問:「如果往水膜裡加不一樣顏色的水,會變成五彩繽紛的呢,還是各個顏色相融?」
「應該是變成一個彩色的球,各種顏色會在大水球裡飄。」一位女生接過這個話題。
「會混成黑色,因為前面演示的時候白色和紅色就混在一起了。」另一位學生又提出不同意見,班裡的討論氛圍就此熱烈起來。
一堂課的時間轉眼過去了,班裡的討論還沒結束。班主任大聲問道:「將來有誰想當太空人啊?」
班上超過一半的孩子舉手,其中不少還是女生。「我對太空知識很感興趣,今後要好好學習,好好鍛鍊身體,將來爭取成為一名女太空人。」趙翊晨同學說。
科技課老師崔萍全程在班中陪聽並解答疑問。她告訴記者,「太空第一課」的效果比平時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孩子們興趣濃厚,又能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很有意義。
一個孩子的科技夢,也許就啟蒙於一個「水膜實驗」;而中華民族的騰飛夢裡,一定會記載著「太空第一課」。
(原標題:「長大想當太空人」——「太空第一課」激發學生科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