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和1萬元耳機間的聲音差異

2021-02-13 音樂體育之家

本文寫給所有對耳機/耳塞或者對hifi入門感興趣的朋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耳機能滿足人們什麼需求?
1.聽音樂(好聽的聲音)

2.秀逼格(好看的外觀)

3.隔離噪音

整體來說就是這三種需求了,專業需求這裡不討論。本文主要從第一種需求開始入手,秀逼格需求和隔音需求穿插敘述。

問題1:從哪裡購買耳機?

目前購買新品耳機/耳塞的渠道目前主要有6種:
1. 專業耳機店(全線產品 價格一般 但是全國只有少數城市有實體店鋪)

2. 品牌旗艦店(全線產品 價格較高 售後有保障 只有少數大品牌擁有旗艦店)
3. pc賣場(中低端耳機較多 價格一般 貨源較雜)
4. 網絡商城(B2C類網上商城 價格較低 正品保證 但不是所有商品都會有貨)
5. 淘寶(你能想到的基本都有 價格最低 貨源最雜)
6. 實體連鎖商城(中低端產品 價格高 正品保證)

購買二手耳機一般在各大專業耳機壇二手交易區蹲點

問題2:為什麼要買好耳機?

關鍵問題在於你的耳朵需要什麼樣的聲音。100元的耳機和30萬元的耳機都能聽音樂?差距在哪裡,下文將為你解答

問題3:耳機/耳塞的基本分類



耳塞
按照基本的佩戴方式,分為非入耳式和入耳式兩類

非入耳式:分為耳掛式和普通耳塞式,單元都是動圈


入耳式(較好的密隔音效果)
按照發聲原理的不同可分為動圈入耳和動鐵入耳,動鐵普遍較貴

動圈入耳多為淺入耳耳塞,深入耳耳塞多為動鐵耳塞

同時,由於入耳耳塞的特殊性,還可以分為定製入耳和非定製入耳,前者的價格均超過5k,根據個人的耳道結構定製的只適合個人佩戴的耳塞,基本央視春晚明星們都用這些設備。



耳機
耳機分為可攜式耳機和高阻低敏的大耳機

可攜式耳機為我們大家在街上比較常見的種類,價格普遍低於1k,有耳掛,頭戴式兩種。

從腔體設計也可以分為封閉式,半封閉式,開放式。封閉式的耳機隔音較好,聲場體驗可能較差,開放式則相反。

按照耳機發聲原理,又可以分為動圈耳機、平面動板耳機和靜電耳機,後者售價一般在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我們一般稱大耳機的東西,則普遍是需要前端系統才能出好聲的設備,包括高阻的動圈耳機、平面動板耳機和靜電耳機系統。

購置耳機耳塞需要遵循的基本邏輯:
1. 耳機的音質基本和價格成正比,
2. 耳機的做工水平基本和價格成正比,部分品牌例外……
3. 耳機的外觀絢麗度基本和價格成正比,但外觀貨在價位中性價比普遍較差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大家關注的問題:十元的耳機和1萬元的耳機究竟差距在哪裡?

第一個音質關鍵詞,解析度

解析度可以簡單理解為器材還原音樂細節信息量的多少以及細節信息的清晰/細膩程度,是一個耳機耳塞包括音箱最基本的素質,也直接決定了器材的定位和定價。同一首歌,不同器材讓你聽到的細節內容是不同的,如果信息量不夠,三頻聽感再好也無法準確還原現場音樂。

另外不同價位耳機的定價依據很大程度上和耳機的解析力相關,這是耳機振膜對信號響應靈敏程度的一項基本素質,但很遺憾,目前沒有任何指標能夠直接測試出耳機的解析力情況,所以目前只能通過人耳的主觀對比聽感來評價一套音頻器材系統的解析力高低。

下面來看看不同價格對應的解析力水平

10~50元的耳機
三頻信號失真嚴重,能聽出歌曲的主旋律,細節部分大量缺失,解析度很差,對人耳損害較大,因為聲底太混,為了聽清楚主旋律,你會接受到大量的噪音。

價位適合音樂風格:都能聽,流行人聲是能聽清的
(PS:價位適合音樂風格是指這個價位會有某一款耳機適合表現某類風格的音樂,而非所有這個價位的耳機都能夠表現那類音樂)

100元的耳機
外觀可能會很好看,比如ATH ON3,三頻馬馬虎虎,可能有一個頻段比較突出(多為低頻,偶爾會是高頻)

價位適合音樂風格:流行pop,可能還有部分重音較強的電子樂

200元+的耳機
三頻做的都可以接受了,但是聲底還是有點渾濁,解析度提高,細節開始出現,比如PX100(現在為PX80和PX100 II)。

流行樂,鄉村,搖滾(入門級價位)

300元+的耳機
這個價位開始出現不少經典型號,k420/k430,mx90,mx760(停產,目前為MX580,mx880系列),dt231(停產,現役型號為dt235),PX200(停產,現役型號為PX200 II),PP等等。

特點是三頻相對平衡,一個頻段會相對出彩,聲底開始變得乾淨起來,聲場開始出現甚至被強行拉伸(mx760)

解析度大幅度提高,細節開始突出,比如mx880,你可以聽到不少原來聽不到的音樂細節。

價位合適音樂風格:流行pop,流行女聲,搖滾(大部分,但很難出彩),英倫,indie pop,newage(入門級價位),鄉村,民謠,金屬(入門級),古典(入門級)備

注意:這個價位的非入耳耳塞在素質上基本達到能夠較好表現各類流行樂和電子樂的水平。如果無更多類型的音樂需求,這個價位的耳塞在質量和音質上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了。

400~600元的耳機
這個價位是一個選擇外觀的價位,很多樣子貨在這個價位出現,綜合素質和300元檔的耳機相差不多。比如PX200 II,ES55。

價位合適音樂風格:同上,流行女聲(進階價位)

600~1000元的耳機

這個價位出現了比較經典的型號,M1,hd555,HD238,SR80,k450,K540,es7,A8等等

綜合素質比起300塊上升了半個層次(當然部分外觀華麗的耳機的部分素質甚至不如300價位的耳塞),聽感也小有提升。並且部分型號已經到了僅僅靠外觀就可以勾起購買慾望的時候了,比如ES7(優點是女聲甜,缺點是中頻凹)和A8(優點是聲場寬,缺點是聲場歪)

價位合適音樂風格:基礎音樂類型表現同上,額外的可獲得上佳表現的音樂類型包括爵士(入門級價位),後搖(入門級價位),金屬(SR80,進階價位)搖滾(進階價位)

1500元價位 步入hifi階段
這個價位屬於性價比比較高的段位,耳機的綜合素質較之300價位的耳機提升了2個層次(至少兩項屬性達到hifi要求,具體的hifi屬性見下文)。

便攜耳塞進入了小四的世界,一代動鐵經典ER4P,ER4B和ER4S。

動圈耳塞,除了國產小強PK1和ok1外,還有FS的M5(非常適合搖滾樂演繹)和B&W的C5(「耳語者」),外加森海塞爾新出的980系列(MX980、OMX980、CX980)這個系列在蘋果各類ipod前端的情況下有上佳表現。

解析度大幅度提升,這個價位的耳機你可以聽到豐富的音樂細節。三頻素質大幅度提升,可以說如果你是一個初燒者,這個價位的三頻你會獲得相對驚豔的體驗,高頻清麗,中頻醇厚,低頻層次開始出現是這個價位耳塞和耳機的一些比較明顯的特點。


相對於動鐵耳塞來說,非入耳的動圈在這個價位頻響開始延展,動態出現,聲場拉開。但是,這個價位是一個動鐵耳機入門的價位。這只是hifi的初燒階段,新手在這個價位可以有較久的停留,選擇開始燒耳機還是繼續升級耳塞。

相對非定製旗艦耳塞(IE8,se535等,EX1000)的缺點:整體性、三頻銜接、聲音立體結像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

此價位的耳機聲音結像感較差,聲音形態不夠立體。在聲場變形的情況下提高解析度,容易造成聽覺疲勞,比如ok1(某些情況下ok1的解析度會超過ie8)。故應該減少佩戴時間


動鐵耳塞也存在這個問題,小四的高頻雖然很彪悍,第一耳朵聽會有驚豔感,但實際上那個高頻存在大量失真(高頻能量不足er4p造成泛音段信號衰減過快,或者能量過多er4b,表現金屬殘響時高頻信號對耳朵刺激較大),聽音超過2小時極易造成聽覺疲勞(SE530的解決辦法是把三頻做的比較潤,較為柔和,但結像依然很差)

價位合適音樂風格:hifi級素質,頻展基本能夠完全達到各類音樂類型的風格訴求,但很難擁有全面性,即無法在多數音樂類型上演繹的更為出彩,古典(入門級),搖滾(hifi級),交響(入門級),金屬(進階級)

2000元+ 大耳機的巔峰價位!

許多曾經的神作動圈耳機都是這個價位誕生的,HD600,DT880,k601,701,等等,但是要注意的是,完全發揮這些大耳機的實力,前端(臺機CD 甚至是DAT,高品質DAC,耳機功率放大器等)需要6000~20000的投入,不然聲音聽感甚至不如1000的耳機,不過天龍一些型號的大耳機直推也能出不錯的聲音,只是不會特別出彩。

這個價位的大耳機,素質已經進入了hifi階段,三頻能量分布基本趨於平衡,但部分型號的高頻能量仍然顯得犀利了點。

總之,此價位的耳機綜合素質在合適的系統上應該是很出彩的。具備hifi屬性的特點有以下幾種(可能會擁有其中的一種或數種,不可能全部具備)


高解析力

這是基本素質,此價位的所有耳機都能達到基本要求,這個價位的大耳機在音樂細節信息量方面都是比較出彩的,相對於同價位的耳塞而言是多了不少,畢竟很多耳機曾經都是監聽用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沒有合適的前端系統下,這種強大的解析力反而可能造成極差的聽感體驗——你能聽見音樂裡面的所有細節信息,但是僅僅是堆積在一起,生硬,缺乏音樂感。

出現瞬態

這個屬性是此價位耳機比較直觀感受到的體驗,通俗的說就是一個字,「快」。低頻如雷霆萬鈞,中頻要有控制感,能發能收,高頻則需要一些靈動點睛的感覺。(是動態變化的快,而非殘響收音的快,後者沒有空氣感)

舉例來說,完美的瞬態表現,就是能還原出出《十面埋伏》琵琶獨奏第一次撥弦後現場空氣中那種瞬間凝固感,聽過高水平(中央民樂團)的現場,應該體驗過那種凝固時間的感覺。

PS:現場的空氣凝固感要被還原,器材還需要有良好的殘響和堂音表現力。


收發有度的宏觀動態

如果一個耳機在表現大編制交響樂的時候,有一種心臟被一直拎到腦袋上卻還沒飛出身體的感覺。那就是……腎上腺素分泌的快感……

動態表現力的具體聽感是在一段時間內通過不同樂器部演奏的聲音響度起伏&對比來營造一種音樂氣氛和情感的表達。

比如,在著名的進行曲《The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中(聖路易交響樂團,RCA錄音版本),樂曲結尾在鼓號齊奏大動態背景下的短笛聲應該是忽明忽暗的,有一個樂器組更迭起伏的過程,仿佛穿梭在遊戲隊伍之中的感覺。如果器材系統動態能力比較差,比如IPC直推M1,那麼在保證正常聽音細節的情況下,這個短笛聲是一直明亮的,沒有明暗的起伏變化,聲音被壓縮成為一個平面(所有樂器都是差不多的響聲)進而使得整個樂曲毫無情緒起伏,沒有感情。這說明器材組合在大動態音頻表現下存在較嚴重的失真。

動態關鍵詞是響度,包括響度的起伏,也可能是同一時間內不同頻段樂器的響度對比。針對這個響度的回放能力以及動態過程的控制能力,決定了耳機器材的動態表現力(動態表現對前端播放器和功放的素質要求非常高),這是音響以及耳機系統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難以把握的屬性。

宏觀動態,這也是一個能量爆發的過程,比如爆炸的時候,全頻段都在瞬間爆發,從最低的聲響到爆棚的聲響這時候對動態和瞬態的要求就比較高了。耳塞基本比較杯具,耳機動態表現普遍是不錯的(音箱自然就無敵了……)。

技術的來講,動態表現對耳機的素質要求就是在三頻能量增強的時候(交響樂,鐘鼓齊鳴,管樂和弦樂聲部更迭的時刻)保證三頻頻響曲線尤其是低頻曲線最小的失真(箱子的動態好是因為低頻有天生的優勢,而動鐵耳塞則是低頻天生殘廢,腔體缺少足夠的空氣)。從而通過不同聲音響度的起伏和對比令聽者感受到交響樂所表達的音樂情感。

出色的泛音表現

泛音就是樂器的倍頻發聲,具體解釋參見百度知道(不知道的童鞋請自行查閱),和還原樂器的音色,以及殘響的量感分布有較大關係。

泛音表現能力是hifi屬性中比較重要的一項,也是最為考驗器材素質的一項還原需求,直接決定了還原聲音的音色以及樂器殘響和堂音的表現,高頻泛音段能量如果不足(或者說衰弱速度不和諧,頻響上去下不來的那種),則殘響以及堂音是毫無味道甚至根本聽不到的,其高頻表現則會是過於尖銳甚至是刺耳的。但相對的,能夠換來更為空曠和寧靜的聲場體驗。

高頻能量以及能量的衰弱情況和發生器材的腔體大小有關,所以hifi階段的高頻表現力上,基本上遵循箱子>耳機>耳塞的關係。

好比搖滾現場架子鼓打鈸時的金屬片顫動的尖銳聲響。在良好的泛音表現下,搖滾現場的鈸應該是夾雜著複雜環境殘響的聲音感覺,不會讓人感覺異常尖銳和富有攻擊性的。

另外,提琴的松香味,人聲的韻味,都是泛音表現能力的一種聚象聽感,這是泛音的一種直接體驗。

簡單分辨耳機泛音表現能力的辦法就是去聽三角鐵聲音的回放。這個樂器基因會在泛音結束之前消失掉,「叮.」,「叮」是基音「.」是泛音,如果基音消失的同時泛音也沒了,那麼泛音表現就是比較差的,這點也是動鐵單元的硬傷,高頻頻響比較差勁,正常的三角鐵泛音基音削弱速度比泛音快。


同樣,吉他的泛音演奏方式也可以使基音弱化,而突出泛音部分。

醇厚人聲

在前端搭配合適的情況下,耳機出來的聲音會變得十分的潤澤,聽人聲會表現的特別味道,這種感覺在耳塞中較難達到,耳塞可以做的很毒,但缺少一定韻味,而韻味也是耳機泛音表現能力的一種體現。

戴慣耳塞的人換了大耳機後第一項能感覺到的耳機表現。不論是橫向的聲場寬度,還是縱向的距離關係都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體驗。當然這裡所說的耳機聲場準確的講是一種音場,是結像感+場感組成的一個模擬聲場,和箱子的半真實聲場完全不一樣,需要一些大腦想像力

當然好的聲場並不一定在於大,上乘的聲場體驗應該是將聲音在一個空間內的立體回放,要有立體感,聲場最好是圓球形的,而不是橢圓形,甚至是扁圓的,而這個問題就又衍生了下面一個重要的hifi屬性,結像感。

上乘的結像感

結像感,重要的聲場屬性,在大聲場的前提下,在保證定位和縱深的關係的同時,聲音要具備立體的形態感,即是說器材發出的聲音要凝聚在一起,要穩定而非飄忽不定。簡單的說,小提琴的結像體積和鋼琴的結像體積要能感覺到明顯的區別,這才是好的結像感。結像感中最為重要的聽感影響是弦樂組群奏時環境結像感(一種寬鬆而模糊的聲音形態)的表現,也可以說是交響樂的韻味所在。

在前端搭配合理的情況下,2000價位的耳機部分型號會有不錯的結像感,仿佛那邊就是有一個人在拉琴。當然小編制和大編制的結像感對於耳機來說是一個取捨的問題。HD600在大編制演繹時候的結像感相當出彩,群奏時候的空氣感會如潮水般的撲面而來。

以上的hifi屬性,在2000~3000的耳機/耳塞中,除了擁有基本的解析度外,還有至少一項其他hifi屬性表現較為出彩。
耳塞在這個價位的hifi屬性比較特殊,擁有一些硬傷,故下次單獨解釋。

價位適合音樂類型:流行(除非是正版cd用戶,否則多半會杯具,歌德系列會好點),古典(hifi級),交響(hifi級),古典爵士(進階級),搖滾(hifi級),歌劇(進階級),圓舞曲(進階級)

2000~3000元 非定製耳塞旗艦廝殺的價位

這個價位的耳塞也完全步入了hifi的概念,相應的內容上文已經分析。比較經典的型號有tf10,se530,E5C(SCL5),IE8等,新品還有sony的Ex1000,W4和SE535/以及森海剛剛發售的IE80(替代ie8的產品)。

此價位耳塞已經分為動鐵和動圈兩大陣營,當然目前動圈入耳耳塞在這個價位還比較少,僅有ex700(其實可以劃入1500檔)和ie7,ie8可供選擇,另外魔聲似乎有限量版動圈入耳耳塞,也是這個價位的。

整體而言是兩種風格取向差異較大的兩類耳塞,整體素質相比於1500元的耳塞提高了半個層次。但動鐵和動圈耳塞的素質提升的點並不一樣。

兩類不同發聲原理的耳機hifi屬性的分布表。(聲場幾乎沒有提升的可能,故忽略不單獨計,只列其中結像感作為替代)

動鐵:解析度>瞬態>泛音表現>結像感>動態
動圈:結像感>泛音表現>動態>瞬態>解析度

總的來說,動鐵的素質更高但聽感略顯違和,由於採用多單元分頻設計,動鐵耳塞的三頻銜接較之動圈耳塞要差,故在泛音頻段(尤其是中高頻)以及動態層次的表現力上要明顯差於動圈耳塞。

相應的,動圈更為寬鬆更具音樂感但是細節呈現能力和瞬態表現略差於動鐵耳塞(動鐵耳機的取向要麼是過於激烈,要麼是過於柔潤)。

這個價位誕生了不少風格特點比較明顯的耳塞,比如森海塞爾IE8適合演繹大編制交響,UE的TF10適合newage,舒爾SE530具備良好的人聲演繹能力,鐵三角CK100是ACG絕配等等,當然上述耳塞並不局限於這兩類音樂類型的演繹。

相對同價位的耳機來說,假設在大耳機實力完全發揮的情況下,耳塞的素質和聽感是被完全超越的,(聲場和動態是耳塞硬傷)。

但是,假設在大耳機使用4k以內的系統的話,耳塞和耳機在除了聲場外的眾多hifi屬性中還是互有優劣的。

PS:高端動圈入耳需要一個比較長的煲機過程,ex1000和ie8都需要超過500小時才能出好聲,尤其是IE8,信息量非常大,需要高素質的前端和將近1000小時的煲機時間聲音方能完全打開(開聲主要是高頻的延展性和低頻的層次感)。

價位合適音樂類型:流行樂(hifi級),indie pop(hifi級),古典爵士(入門級,爵士對高頻要求,如小號,圓號的還原等,耳塞基本無法滿足,例外的有OMX980),古典小編制(hifi級 IE8和980系列),交響(進階級 IE8),歌劇(入門級,需要醇潤的人聲和宏大的動態和聲場,耳塞較難達到,omx980)

4000~10000+元耳塞

5k+的定製耳塞,只適合個人耳朵的耳塞,根據耳道和外部輪廓結構定製的耳塞,需要先去助聽器店做耳模印。

也分為動圈定製(目前只有EM一隻而已)和動鐵定製,素質比非定製旗艦級耳塞又高了半個層次,但仍然沒有觸及hi-end屬性的可能。

由於此部分需求量較小,所以就不多說了,當年3210也是一代燒友的目標。由於定製是很好伺候的設備,基本上不會出難聽的聲音,哪怕你插國產山寨mp3上。

說一下定製的風格問題:

風格化:一般耳塞到了這個價位,素質已經達到巔峰(具備多數hifi屬性,),但仍不能夠較好的演繹所有類型的音樂,包括大編制交響樂,義大利歌劇等,某些關鍵屬性仍然需要取捨,比如結像感(直觀的感受就是不能看電影……遇到場面太大的片子,用動鐵定製看很可能會杯具,具體怎麼個杯具法,可以親自體驗下……)。所以取捨之後,大部分定製耳塞對調音都有一定風格化的處理。

比如es3是公認的流行人聲之王,ue10適合古典樂器監聽,jh13是雜食王,em可以將搖滾現場的躁動完美還原等,同時EM也是隨身聽古典和交響的最高級別的耳塞了。

價位適合音樂類型:流行(hi-end級,很毒的階段了,比如ES3)古典(hifi級),交響(進階級)爵士(進階級,定製的高頻其實也無太大提升,仍然不足以表現爵士的嬉鬧和傷惋,不過EM已經不錯了,就是中頻弱了點),歌劇(入門級,沒有聲場的歌劇基本是杯具)圓舞曲(進階級)

PS:幾乎所有動鐵耳塞都無法較好的還原古典原聲樂器,這是由動鐵單元和腔體結構所決定的。除了akg萬元價位的動鐵動圈混合耳塞k3003外(其實3003聽古典也是只能言尚可),其他動鐵包括4單元定製動鐵耳塞均無法較好還原古典現場聽感。

PS2:2012年夏天森海塞爾將發布新的耳塞旗艦,編號IE800,售價599歐元,約合RMB6000元左右


關於IE800,等了一年,總算在2012年12月26號拿到實物了,煲了100小時基本開聲了。可以說ie800是耳塞單元技術的新標杆,聲音的整體素質也達到了新的高度(可以同該價位耳機系統比肩的地步),應用了超寬頻的微單元(7mm)技術,使得ie800可以在較小的推力環境下獲得令人瞠目結舌的動態表現能力,同時IE800是耳塞中聲場表現唯一近似耳機的貨。

相信IE800在這個價位的性價比是非常不錯,擁有讓各類萬元級旗艦耳塞產品完全汗顏的素質表現,可以確認是耳塞中當之無愧的古典之王。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定製耳塞的神話將破滅。

5000+大耳機

這個價位的大耳機同定製耳塞的定位差不多,素質提高半個層次的同時都對聲音進行了部分風格化的處理,比如rs1……還有傳說中的akg的kk(K1000,已經停產),那個聲場逼近箱子的聲場了(事實上那就是倆箱子掛腦袋上)


這個價位Mpro是雜食類的,還有MD1,也是偏小編制雜食類

價位適合音樂類型:全面性,但在圓舞曲和歌劇等對某頻段以及整體性有特殊要求的音樂仍無法滿足。

10000+價位

這個價位目前就聽過ed9和hd800以及一耳朵緣分的PS1000,相對來說ed9更平民一點,低阻抗,且對前端無過多要求,pc直推都能出好聲,基本上給什麼音源出什麼聲,hd800則需要至少2w以上的前端搭配了,PS1000沒研究過。

ED9的音色染的厲害,人聲野,hd800聲音比較正,但是風格比起hd600來要淡很多了,聽爵士樂可以很滿足,不過PS1000的人聲更味道點,全面性hd800要好,兩者都適合爵士,看個人聽感側重了。

這個價位已經步入了hi-end的入門階段,和上述價位段的耳機實際上只是明顯提升了低頻部分的微觀動態——微動態,用語言來表述這種低頻的話,就是風一般的震動,可能你在現實中找不到這種感覺,但是你在耳機中是能夠感受到這種靈魂敲擊式的微動態。音樂體育之家提示所以已經超過了hifi的概念,進入了hi-end的領域。技術上來說,就是對動態過程的控制能力。

PS:用ed9看高清720p是很享受的,你能清晰的感受(不是主觀聽到,是無意識的感覺到)到遠處的爆炸聲,能夠感受到那個力度和形態。

價位適合音樂類型:全部,經典搖滾(hi-end級)圓舞曲(hifi級),歌劇(hifi級)。

ed9會在演繹義大利歌劇的時候格外出彩,比如羅西尼的理髮師,聽完後讓俺有自殺的衝動……,and……hd800的爵士是相當味道的,那個沙錘打的愜意。

Session1:

聽音風格,和音樂風格對器材素質的要求

首先要明確一點,不同音樂類型的表現對器材素質和調音風格的要求存在較大差異。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你在沒有hifi器材的情況下去欣賞交響樂絕對是一個相對糟糕的體驗。而個人欣賞音樂的風格和一個積累過程也都是不同的路線,有些人最後停留在搖滾和爵士樂上,有些人停留在古典和交響上(燒到最後確實沒多少人還在聽流行音樂,太簡單了,不需要昂貴的音頻器材來表現)。

音樂風格和器材風格吻合可以使聽感超越價位較高的耳機至少1個層次,也就是說,你用350價位的mx760聽indie pop要比1000價位的5pro出彩的多。(說句實話是,在300價位耳機適合演繹的風格對比2000價位耳機的弱項時也是可以完勝的,具體的例子就不說了,怕被拍~)

另外根據聽音需求的不同,器材價格的提升對聽感提升邊際遞減幅度是不同。

聽流行樂,300和3000的耳機差距可能不到30%,但是聽交響樂,差距超過130%

拿IE8來說,如果你只是聽流行歌曲,那麼你會發現IE8聽感和ER4P沒太大差別,甚至小四更乾淨。但是你要是用IE8聽交響樂,那就會感覺非常超值。因為即便你用定製耳塞也找不到這種聲音。

整體而言,交響樂或者大規模的搖滾現場對器材的素質要求較高,而流行樂,由於大量使用了電子樂混音,使得其對素質的要求並不會很高,因為電子樂發出來的基本上是人工泛音,有感覺而無韻味,所以一般千元內平衡型的耳機都能滿足要求。

人聲表現:
人聲表現風格也是存在較大差異,潤澤的人聲,和高密度甜美的女聲,以及搖滾的狂野,金屬的怒吼,消費級的耳機是無法將所有風格的人聲都表現的很到位。

通常而言,1000元內的耳機調音對於人聲的表現都進行過一定的處理,會使得其表現符合特定人群的喜好,這一點也是自己要去現場聽的,如果沒有試聽條件,那麼你需要找到相關型號耳機的評測,不需要看三頻素質那些的,那個越看越暈(軟文都那麼寫的……),只需要搜索一下多數人對這個耳機聽音風格的評價。對比個人喜好決定是否購入,基本的素質上文中已經按照價格進行排序了。音質這個東西一分價錢還是一分貨的。


Session2:

關於隨身播放器的選擇:

目前主流的應該還是mp3和mp4,cd機比較小眾這裡就不多談了。關於前端設備的音質對於耳機素質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 失真
2. 解析度
3. 頻響範圍
4. 推力

可能對耳機器材造成的聽感影響:

1. 聲底是否乾淨,(信號幹擾造成失真大小)
2. 泛音表現,(含音色渲染)
3. 樂器分離度
4. 動態表現
5. 瞬態表現
6. 聲場體驗

比較主流的音質型Mp3:

國外產品:

1. 蘋果的ipc(1400)
2. SONY的xk(x1000系列,2300~2800),d50(3000,錄音筆,適合配ie8聽古典)
3. iaudio的i9(1200)
4. iriver,部分高端型號
5. 創新,zvm,(白菜zvm只要800)zx等,zx音質個人認為和sony的xk是一個水平的,甚至還好,zvm則很動感很染,解析還可以,只是聲底還差點,不過推力夠強勁。
6. kenwood,A7,B9,D9(都是聲底異常乾淨類型)
7. B&O,傳說中的飛碟,特點也是聲底很乾淨,素質一般,適合聽非古典外的各類音樂。

國產Mp3:
1. 魅族m6,300價位
2. 臺電t51,800價位
3. 七彩虹Pocket C4 3500價位(目前來看是世界範圍內唯一適合隨身古典回放的設備)
4. hifiman,5000價位
5. 小男人,2400價位

特別註明:關於ipc,列入音質型mp3的原因並非因為ipc的音質很好,而是在這個價位這個東西性價比很高,120g的容量對於音樂愛好者來說是個方便的選擇,但同時ipc的音質在相同價位基本上是最差的,缺陷在於耳機驅動能力方面。所以關於ipc的高端配機塞,建議選用易於驅動的耳塞,如果實在無法忍受ipc的杯具音質,接耳放吧,至少有50%的提升(1000價位的耳放)

關於搭配問題

主要是談幾個對音質影響比較大的地方。本段相對理論點,因為不理論容易被拍……

PS:IPC+bose ie系列和森海980系列都是很不錯的搭配,同樣A8配飛碟也是很好的搭配。還有七彩虹C4+dt880也是隨身的退燒搭配

一般來說,播放設備從數字到模擬音頻信號輸出有三個部分構成:解碼(數字to模擬信號),運放(前級,信號放大 lo輸出),功放(後級,功率放大,po輸出給耳機器材),這三個部分基本上決定了耳機實力能發揮多少成。

然後不同的運放和輸出電路還要考慮後端的阻抗匹配問題,一套大功率輸出的系統,如臺機,推一款低阻耳塞是會杯具的。同樣C4+ie8這類組合也不會很明智,C4在非mod的情況下不適合驅動低阻高敏的耳塞。

不同的耳機對三個部分的需求程度不同:

比如,定製耳塞對解碼和運放的需求性比較大(相關度較大的hifi屬性:解析度,結像力,頻響曲線)

而後級的功放則對動圈耳機有比較明顯的提升(相關度較大的hifi屬性:動態,瞬態,頻展)

一般mp3音頻解碼都是獨立的DAC,但是前級運放和後級功放都是集成的電路輸出,可能沒有專門的控制晶片。故而部分設備需要外接功放才能發揮高端器材的全部實力

相關焦點

  • 如何購買耳機和耳塞,從10元和1萬元耳機間的聲音差異說起
    1.聽音樂(好聽的聲音) 2.裝x(好看的外觀)3、隔離噪音整體來說就是這三種需求了,專業需求這裡不討論了本文主要從第一種需求開始入手,裝x需求和隔音需求穿插敘述。Question 1 從哪裡購買耳機?
  • 用1.8萬元的耳機聽歌是什麼體驗?UM定製耳機開箱
    「萬元聽個響!」音頻發燒友圈裡流傳的這句話雖然是戲謔的玩笑話,但是不得不說萬元級價位的耳機確實在聲音上有不凡之處,在一萬元以上價位的Oriolus 銀黃鸝 、威士頓ES60、羅技UE UE18pro 耳機等都是有口皆碑的產品,相比萬元以下的耳機,很多時候一耳朵就能聽出差異來。
  • 藍牙耳機的音質不如有線耳機?為什麼會存在差異?
    天天在網上和用戶交流,常常會被問道:音質是有線耳機好,還是藍牙耳機好?要知道在眾多的耳機當中,有線耳機在聽音體驗中始終佔據著支配的地位,而藍牙耳機的優勢則是便攜,方面使用。網間傳聞著聽音不要提藍牙耳機?那為什麼會有這個差異呢?
  • 別買10元廉價耳機了!蘋果耳機優勢這麼強,用戶:良心了
    喜歡聽歌的朋友都特別喜歡買耳機,耳機價位從10元到上萬不等,每一個耳機的背後都有著自己的價值。大家可千萬不要小看耳機和耳機之間的區別,就拿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購買淘寶10塊錢的耳機,一定和100塊錢的耳機有明顯的差異。
  • 6000元剛起步 10款讓發燒友也高不可攀的耳機
    今年1月,美國拉赫曼尼發布了單邊21動鐵單元頂級旗艦耳機,售價39999元(起),你可能會問,有這個預算我為什麼不買一輛五菱宏光S ? 那麼我只能說,發燒友的世界,你不懂。對於大多說普通消費者來說,平時購買一款耳機的預算範圍大約在500元左右,想要音質更好的可能會狠狠心選個一千多元的耳機。
  • 千元內聲音最好的藍牙耳機都有哪些?請推薦幾個牌子參考
    千元內聲音最好的藍牙耳機都有哪些?請推薦幾個牌子參考 正所謂「由奢入儉難」,很多用戶在使用過藍牙耳機之後,都會完全拋棄掉有線耳機。
  • 平價的好聲音之選 300元內的入門級HiFi耳機推薦
    HiFi耳機圈有句笑話,叫「萬元以內聽個響」。這句話一開始大家都用來跪舔大佬用,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變成了很多人信奉的真理。雖然萬元以上的HiFi耳機肯定很好,但入門級HiFi耳機也並不只是「聽個響」。今天筆者為大家帶來三款三百元價位的入門級HiFi耳機,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一波。
  • 從1千元到1萬元,飛利浦Fidelio S302的換線體驗
    眾所周知,不同材質的線材,不同的粗細,甚至是不同的編制方法,都會對聲音產生不同的影響。作為一名HiFi耳機的愛好者,筆者對於S302更換線材之後,到底能有什麼不一樣的音效體驗有些好奇。於是乎,筆者找了從千元檔到萬元檔的不同線材,搭配高端主流播放器,進行一次「換線」評測,看看這位「新人」,到底能展現出多大的潛力?
  • 如何購買耳機和耳塞
    如何購買耳機和耳塞,從10元和1萬元耳機間的聲音差異說起關於耳機的選購本文是寫給所有對耳機/耳塞或者對
  • 不止有好聲音 還是「顏值擔當」1more好聲音入耳式耳機初體驗
    百元價位是當前各大耳機商角逐的「戰場」之一,畢竟大多數的耳機消費者還是入門級用戶,就是為了買只耳機搭配手機聽歌。而筆者目前被京東上銷量超過2.4萬隻且顏值頗高的1more好聲音入耳式耳機吸引了,這款耳機售價僅為129元,正是大多數入門級用戶能接受的價位。
  • 五款擁有Bose藍牙耳機級別配置的百元機,最強性價比藍牙耳機
    選材用料超越國際標準,但價格只是千元機的幾分之一,省錢但是體驗不打折!西聖I07藍牙耳機的音質在專業評測中與千元機差異僅為6%,是因為使用了高分子複合振膜,解決傳統振膜弊端,這種振膜比普通振膜要薄1/3,但表面張力確是普通振膜的3倍,所以有著更強的回彈和聲音穿透性,這也是西聖I07藍牙耳機的失真度做到了0.05%以下的原因,可以說幾乎達到了有線耳機HIFI級的水準。
  • 聊聊三條AKG K812 耳機產地和聲音表現一致性 奧地利產對比斯洛伐克產
    在2015年10月,Soomal發布了《愛科技 AKG K812 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 對比森海塞爾HD800》[作者:Soomal ] ,這隻耳機來自網友送測,Soomal一直到2016年1月份才歸還了這隻耳機。
  • 千元以下品質耳機推薦(1)
    的確,對於把聽音樂當休閒娛樂的大部分人來說,入手幾千上萬的耳機的確是太過奢侈了,更何況那些昂貴的耳機同時需要配備更加昂貴的前端和耳放才能推得動(也就是指功率足夠大,能把耳機的功效發揮出來),這可就讓無數圈外人望而卻步了。但我相信,也有不少人像我一樣,雖然稱不上發燒友,但也樂得花個幾百塊提升一下音樂品質。很多發燒友也承認,萬元耳機勝過千元耳機的幅度,其實遠小於千元耳機與百元耳機的差距。
  • 藍牙耳機排行榜10強,平價好用,最便宜的不到200元!
    我自己從16年開始接觸藍牙耳機,常年潛水於各大專業論壇,今天就給大家總結藍牙耳機排行榜10強,平價好用,最便宜的不到200元! 第一款 JEET ONE藍牙耳機 推薦指數:★★★★★
  • 小米note和萬元國產播放器比,聲音成渣
    作者:快樂王子對於這次的辯論耳機是不是玄學?我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從概念上看耳機指的是一個實體,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可能有句話形容的比較妥當。你聽或者不聽耳機都在那裡。 535就是535, 846就是846,黑黃鸝就是黑黃鸝,不管你聽或者不聽,他不會變成另一種耳機,他的聲音也不會變成另外一種聲音。
  • 幾百塊耳機卻有千元聲音,體驗威澤HE01小「妖姬」
    一直以來,對於幾百塊的入門耳機,我都覺得是聽個響的前提下好聽點的水平,畢竟錢不多也不能要求太多,只要不出惡聲,調音正常就OK了。但這次試了威澤HE01後,心裡就冒出了一句話:「年輕人,不講WU德」,幾百塊的入門耳機居然能做到接近千元級別的聲音,這樣越級的表現,讓我感到有點驚喜。
  • 定義聲音新標準 千元級耳機年末大橫評(全文)_飛利浦 Fidelio L2...
    ,而對於很多人來說,預算已經不能成為阻止他們追求好聲音的步伐了,他們要求的是好看的外觀設計,舒適的佩戴感受和強大的音質表現,而我們ZOL數字音頻頻道在年末就來為喜歡音樂的朋友們獻上一道大餐,那就是本次的ZOL千元級耳機音質大橫評,讓我們一同來看看現在千元級頭戴耳機到底哪家強吧!
  • 1MORE三單元Lightning耳機體驗測評--還原真實的聲音
    接著在秋季1More又發布了1MORE三單元圈鐵耳機Lightning數字版,1MORE在原來1MORE三單元圈鐵耳機的基礎上重新開發設計Lightning部分的設計並且經歷了非常複雜的蘋果MFI認證。苦苦等待,感謝@億智蘑菇給予1MORE三單元圈鐵耳機Lightning數字的試用機會,能讓我再次聆聽1More好聲音。
  • 科技:提高耳機聲音的4種方法
    這麼多聽這幾天在做耳機,和這麼多的,它是通過做不好耳機,創造音頻 - 缺乏更好的詞 - 蹩腳。因此,在本指南中,我們將回答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如何快速改善和提高耳機的音質?你怎麼能讓他們變得更好?有四種方式,最好的部分是,你可以做一些或全部,它仍然會有所作為。1.提高音樂質量。我們的意思並不是要遏制你對賈斯汀比伯的癮。
  • 氣死老燒:用手機直推來測評萬元級旗艦耳機
    如果是十幾萬一套的音源+放大器,然後二三十萬一套的音箱,在這種Hi-end級別的系統當中,一萬元一根的連接線,大幾千一根的電源線還有上萬元的濾波電源,的確效果非同一般。 但若是像我一樣,2000的CD機或者PC音源,幾千元的解碼器,加上一個一萬多的合併放大器……老實說一千元一根線和一萬元一根線沒啥區別,都是浪費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