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們國家大學布局有其歷史原因(大區的中心城市,南京是例外,前朝首都),除了北京上海高校最為集中的城市就是南京、武漢、西安。
前些年網上還為誰是高教第三城爭的面紅耳赤(南京、武漢、西安),近年來爭論越來越少了,南京已經擁有無可辯駁的優勢。
明孝陵
二、985、211時代的武漢和南京大學實力對比
2000年武漢大學合併華中科技大學成立標誌武漢高校的調整塵埃落定,最終武漢有2所985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5所211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還有一所國家直屬的中南民族大學。
武漢大學
南京的情況如下,2所985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6所211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省屬)。
這個時候的武漢不服南京是很有底氣的,原因如下:
(1)武大+華科不比南大+東南差(至少湖北人這麼認為);
(2)南京雖然211大學多一所,但武漢部委直屬高校還反超一所;
(3)武漢高校學科實力很強,比如華中師範(教育部直屬)勝過南京師範(江蘇省屬),武漢的水利學科(原武水)、測繪學科(原武測)、醫學(原同濟)強過南京(至少不弱於南京)。
三、雙一流漢和南京高校實力對比
2017年雙一流政策,正式實施,國家廢止原來985和211稱號。我們從兩個角度來看武漢和南京的差距。
(一)雙一流大學
武漢:雙一流大學2所,雙一流學科5所,還是當年的的2+5,時代在變,武漢的學校的格局沒有變。
南京:雙一流大學2所,雙一流學科12所(除了原來的985、211,新增南京郵電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四所一流學科大學)。
不管我們怎麼解讀,南京:武漢=12:7,武漢完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的一匹黑馬
(二)2016年第四次學科評估、
南京:A+:10 A: 17 A- :33 合計69
武漢:A+:14 A: 10 A- :28 合計52
(三)結論
無論從雙一流學校數量看,還是學科評估成績看,南京都絕對領先武漢
四、反思篇——為什麼武漢的高校會落後
我說這麼多, 不僅僅是想證明武漢不如南京,我想為什麼武漢會在過去的10 幾年內逐步落下呢,其實在武大、華科合併前武漢的高校實力超過南京的(7所211+武水、武測、同濟、武漢城市建築學院,10幾所實力很強的學校),我想了下,也許有如下原因。
南京師範大學
(一)江浙民風,只要條件成熟就瘋狂發展
江蘇是我們國家最富裕、最有活力的省份之一,文風很盛(明清半數狀元出自江蘇),重視教育。只要條件成熟,學校就能充分抓住時機,快速發展(浙江高校也類似,除了浙江大學,其他學發展也很快,如浙江工業大學、寧波大學、溫州醫科大學都在快速發展)。
(二)資金投入問題
2020年江蘇省屬高校預算,省屬重點高校均預算15.69億,最高為蘇州大學34.06億;
2020年湖北省屬高校預算,省屬重點高校均預算8.29億,最高為長江大學12.75億;
我沒有找到更多,關於南京和武漢高校預算情況,以上兩組數據,應該基本說明了兩省的差距。
(三)武漢的高校後繼乏力
其實武大、華科發展還是很不錯的,但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有退步趨勢,華中師範學科評估不敵東北師大、南京師大。中南財經政法被人戲稱,財經院校裡政法最強,政法院校裡財經最強。
中南民族大學
除了7所原985,211外,武漢高校後勁乏力,中南民族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湖北大學有沒有可能在下一輪學科評估或雙一流取得突破,我看懸。
五、後記
沒有別的想法,希望武漢的高校除了傳統的2+5以外,其他學校也能發展更快一些,支撐武漢的的發展,以上是我粗淺的看法,不當之處,請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