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燦爛的早晨,很高興又見面了,我是馬駿。
今天是周五,連續地工作、連續地處於一種狀態,我們往往會表現出倦怠。為了鼓勵媽媽們的堅持,今天放鬆下,講個關於小朋友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對不起,我放了個水屁》,聽題目是不就很可笑?
那是一年的夏天,家人都去度假了,只剩我一人在家,我就攛掇幾個多年未見的同學來家聚聚,要求不許帶小孩兒。小梅說,實在沒有辦法把孩子放家裡的,不帶上孩子,她這次就來不了了,同時表示她家的小石頭,就是她兒子,雖然才3歲,但非常乖巧,並特別喜歡看書、聽音樂,只要帶上書,帶上他常常聽的音樂,一定不會鬧我們的,大家也就欣然接受了。
早就聽說她那位兒子有點特別,開口說話特別晚,到現在為止,三歲了也不太愛說話。但好奇心很強,只要有不一樣的動靜和聲音,都會關注到。比如自己去電視機後面去找聲音在哪裡;爸爸媽媽說話,他會把手伸進嘴裡找開關;見到什麼都沒完沒了地問,為什麼鍾會有聲音?為什麼媽媽爸爸說話聲音不一樣?雨是從哪裡來的呀?為什麼?為什麼?.而且不說話則已,一說起話來就嚇你一跳。我早就想見見這個奇特的小男孩兒了。
同學們終於見面了,自然分外高興。喝茶、聊天、笑著、鬧著,時間、空間裡都充滿著溫情,基本上都忘記了那邊還有個鼓搗鼓搗這兒、鼓搗鼓搗那兒的小石頭。正聊著開心呢,突然,小石頭著急地跑過來:「媽媽,媽媽,拉臭臭,拉臭臭。」
小梅趕緊把他抱進衛生間,誰知道這小子就是不坐馬桶,這是什麼情況?小梅難為情地和我說:「家裡奶奶特別寵孩子,從來在家裡都用痰盂,就象他的移動坐便器,你們家有嗎?」我趕緊說:「有有有,正好前陣老人生病不方便下床,還真買過一個痰盂。」這下可解決了吧?可是,這小石頭還不行,非要求在客廳裡坐著拉臭臭。是不是有點兒過份呀?
小梅當真是有點不好意思了,我們大家都趕緊說:「沒關係沒關係,小孩兒嘛!沒關係的。」小梅趕緊給痰盂裡放了點兒水,穩穩噹噹的讓這個小石頭坐到了客廳的當中,小石頭四平八穩坐上以後,特別放鬆地放了一個長長的屁。這回,小梅可徹底尷尬了,趕緊打岔說:「小石頭,幹什麼好事呢???」
小石頭鎮定地回答道:對不起,我放了個水屁。
空氣瞬間凝固住了,大家左看看右看看,一秒鐘後爆發出狂笑,笑得七倒八歪!「小梅呀,你確實養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寶寶呀!」小石頭也搞不清楚這些女人都在笑什麼,繼續拉著他的臭臭。
今天的故事講完了,確實很可笑,當時我都笑瘋了!這個水屁怎麼解釋呢,哈哈哈,其實就是氣流與水發出碰撞的聲音。
馬老師今天要和大家分享這個故事原因,是想告訴家長們,寶寶們的聽力感知系統特別發達,其實在寶寶出生1周後,就能辨別出給他餵奶媽媽的聲音,4周後就具有對不同聲音的辨別力。只不過他們還不會表達!到七歲前,在聽力發展關鍵期如果沒有好好地訓練,有些資源就被白白地浪費掉了。
孩子們就是這樣,在你們沒有注意的時候,他們用著自己的方式在發現新事物、新變化、新能力,並組合成他們認知的世界,這是個特別美妙的過程。就如這個水屁,其實就是小石頭聽出了聲音在不同聲場和不同物質撞擊後產生的變化音,正是因為這些細微的變化,讓世界有了不一樣的色彩,也讓我們有了不一樣的情緒感受。
如何在平時保護好小朋友的聽力、激發小朋友聽力的專注度呢?馬老師會經常給出一些建議和方法。
今天先分享兩個方法:
1、訓練聽力專注度
我們經常看見小朋友拿著東西敲敲打打,其實這時候,我們可以做些有意識的引導。比如,我們敲擊不同的物體,讓孩子用他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對聲音的感受。這時候不要糾正孩子的描述,比如他說像大灰狼,像小蜜蜂,它顫顫的,它小小的,它抖抖的...都沒有關係,因為這個過程中,小孩子是極儘可能地發揮他的想像,把聲音的色彩表達出來。
還可以在敲的時候,跟著孩子一起數敲擊了幾下,這也是對應著數理與聲音的關係。這個訓練基本上要孩子語言發育系統完善一些後(2歲半以上)比較有效。
2、保護聽力
在家裡,就這麼一個寶貝,不管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還是親朋好友都非常喜歡,所以我們常常把孩子當成玩具一樣的在玩兒。一定要建議家人,大人在家裡說話儘量小點兒聲,不要有多個人在孩子面前同時說話。我們是個挺會嘮嗑的國家,所以常常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搶著說恨不得喊著說,這種狀態實際上對寶寶的耳朵也就是他聽力的敏感度的保護是沒有幫助的。
寶寶無論在做什麼事情時,儘可能讓他做完,即便這件事你不喜歡,比如他在看動畫片,他非常專注,今天大概看長了點兒,你要求他看15分鐘,他看了20分鐘,也不要緊,想教育他或者告訴他,一定要在事後教育,不要影響孩子在專注做一件事情時,聽力的完整度。
好了,今天就到這兒吧,關注馬駿、關注美樂堂,讓音樂幫助寶寶成長。
ps:加入美樂堂社群,聊點兒媽媽們的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