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有寶寶」「保持車距」「新手上路」……生活中,人們經常見到一些小汽車的車尾或車身貼有圖文車貼。然而,有一些車貼卻一不小心就涉嫌違法了。近日,江蘇揚州一名車主在車身貼上「公務用車」字樣,結果被處罰。
記者調查發現,網售車貼種類繁多,價格低至幾元一張,還普遍提供「個性定製」。一些商家故意打擦邊球,售賣「公務用車」「新聞採訪」「應急救援」等車貼。專家表示,車貼雖小,但可能增大事故風險、造成公眾誤會等,一些車貼更涉嫌冒充特種車輛,應加大對車貼產銷買用各環節的規範治理。
售賣車貼五花八門,一張只需幾元
在網絡搜尋引擎輸入關鍵詞「車貼」,瞬間就彈出八千多萬個類似檢索結果。而與「車貼」相關的詞語,例如「個性車貼」「金屬車貼」「搞笑車貼」「車貼製作」等相關信息也頗為豐富。
在一家電商平臺的頁面上,售賣車貼的店鋪多達100頁,單張車貼的價格從4元一張到幾十元一張不等。車貼的內容和風格,也是五花八門。記者粗略統計發現,網絡售賣的車貼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如「實習」「新手上路」「請關遠光」等車貼;二是一些協會或者機構組織的車貼,例如車友愛好者的「某某車友協會」「某某越野聯盟」等車貼。而除了以上兩種,還有一些更為另類的車貼,比如網絡流行圖案、網紅語、搞笑或塗鴉車貼等。
對銷量從高到低統計發現,最暢銷的是「實習」和「新手上路」類車貼,而諸如熊貓圖案、皮卡丘等卡通車貼也受到追捧。不同店鋪的車貼內容和風格雖然不同,但賣家幾乎都會宣傳車貼的某些材質特性和功能,比如防水防曬、夜晚反光、洗車不掉、遮擋劃痕等,甚至有賣家宣稱自己的車貼「審車必過」。
「以前剛上路時貼過『實習』車貼。記得駕校畢業也會要求這麼做,但是滿了實習期就沒有貼過了。」家住石佛營的王先生表示,張貼車貼很多時候也是出於新奇、新鮮的原因,「過了那個勁兒,或者去驗車就給撕下來了。」
調查根據喜好定製,冒充特種車輛
網售「公務用車」「應急救援」車貼。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以上幾類車貼外,諸如「公務用車」「應急救援」「新聞採訪」等打「擦邊球」的車貼,在網絡平臺上也並不少見。另一方面,車貼已經不局限於商家提供的固定款式,還可以依據客戶個人的喜好和具體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什麼都可以定製,如果您擔心上路的問題,建議您了解一下當地情況再決定。」
某電商平臺的一家店鋪,僅「公務用車」的車貼就列出了六種款式,除了「公務用車」字樣之外,還有「監督舉報電話」,兩張車貼價格普遍在12.6元到16.2元之間。車貼顏色主要分為黑色、白色、藍色等,單張尺寸則有38×19釐米、28×12釐米、38×22釐米等。商家表示,「公務用車」個人也能購買,車貼的監督舉報電話,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修改定製。而對於記者擔心貼此車貼上路會否被查的問題,該商家則表示:「放心,不會的。」
「只要不是公務用車啥的,應該不會管,新聞採訪類的可以做。」另一位賣家表示,自己店面一般的個性定製車貼都可以操作。客戶下單以後,他會把具體要求轉給設計人員,兩天內出效果圖,確認滿意後1天至2天內快遞發出。「效果圖做好發您確認,不滿意可以修改。」該賣家表示,即使是帶有部隊風格的車貼也可以做,「商品都是進口反光材質,防水耐曬。」以一張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新聞採訪」車貼為例,該商家給出的報價為30元。
探因店面可隨手貼,購買多因好玩
北京東五環外一家養車店門前,一輛白色小車停在路邊。車尾右下角,一張約20釐米的車貼文案上寫有「猥瑣發育,別浪」(網絡話語),而在車尾下部,還有黑色拼音的「bu zuo bu si」字樣。車主表示,車貼是自己花10多元錢從網上購買的,「自個兒在家貼的,覺得好玩就買了。」
採訪中,大多數車主表示之所以貼車貼,主要原因就是好玩。「覺得好玩唄」「感覺挺酷的」「整個流行語挺好玩」等,都是車主們口中的答案。而除了好玩,也有車主表示,張貼車貼能夠「彰顯個性」,讓愛車看起來更好看。而在落地操作的環節,車貼往往只需要用戶自己張貼,或者去到汽車美容店就可以完成。
「很多店都可以做,但我們店不貼這個,你得去專門的汽車美容貼膜店。」一家品牌養車加盟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車主如果想要貼車貼,只需要從網上購買,然後去找專門的店面就行。「除了『拉花』可能麻煩點,一般都很簡單。小的車貼你自己都可以搞定,像貼手機膜那樣,很簡單的。」
而在相距約兩百米的另一家洗車店,工作人員表示可以提供貼車貼服務。「我們店裡沒有車貼賣,現在基本都是在網上買了後拿過來貼的。」該工作人員介紹,貼車貼收費主要會參考車貼本身的大小、形狀和內容等因素,「那種要花一兩個小時才能完成的,比較麻煩的車貼就得收費。一般小的圖案或者文字,你來洗車時候我們順便就給你貼上去了,不花錢。」此外,該洗車店負責人提醒,車貼大小最好「別超過車體面積的三分之一。」
說法不能隨意張貼,冒充或要擔責
「車貼不論大小,都最好不要使用,我個人是反對張貼車貼的。」北京護憲律師事務所主任衛愛民認為,張貼車貼圖案、文字,容易吸引其他駕駛員或者路人的眼球,分散交通參與者的注意力,「不利於道路行駛安全,加大了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
而諸如「公務用車」「應急救援」「新聞調查」類的車貼,更涉及相關政府部門或機關單位。「雖然車貼的標識內容未必是真實的,但會對公眾造成影響,帶來誤會,同時也給交通管理造成不良影響。」衛愛民解釋道,一些打「擦邊球」的車貼,甚至涉嫌冒用公務用車或特種車輛,「它可能為一些違法犯罪行為提供掩護。」因此他建議,對於網絡上售賣各類車貼的行為,市民不要太追捧,政府職能部門也應當加強規範管理。「相關企業平臺要自律,市場監管部門、交管部門等也應在產銷買用各環節積極作為,及時管理。」
「總體上,在不影響行車安全、改變車輛屬性、損害車輛性能等情況下,私家車貼車貼不屬於違法行為,僅作為車主的個人喜好,交管部門也不會有行政處罰。」城市智行信息技術研究院院長沈立軍表示,但如果涉及改變車身驗收、更改車輛發動機等大的改裝行為,則需要進行相應的備案登記。貼車貼如果有遮擋號牌等行為,則屬於違法,相關部門會依法進行處罰。
因此,沈立軍建議車主在車檢前應去除車貼,以免在車檢時造成不必要的爭議。對於網售「碰瓷」公務用車、救援車輛等混淆視聽或者冒牌使用的,則屬於違法行為,相關部門應視情節嚴重和造成的後果依法進行處置。他建議,一方面加大對生產和銷售環節的監管處罰,從源頭上進行規範;另一方面交管部門應加大對此類違法使用情況的處罰力度。
據此前公開報導,有江蘇蘇州交警提醒市民,不能將車貼貼在擋風玻璃及兩側和後車窗上,不允許遮擋號牌。「一般情況下,張貼的車貼不能超過車身面積的三分之一。如果超過,需要到車管部門辦理顏色變更登記。否則會被認定為非法改裝。」而機動車噴塗、粘貼的標識或者車身廣告,影響了安全駕駛的,將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予以處罰,並責令車主恢復原狀。據《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