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很多習俗雖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卻被民間廣為流傳,並且當作習俗流傳了下來。今天,我們就說說「頭七」那些事。
頭七,一種喪殯習俗。習慣上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必須迴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睡不著也應該要躲入被窩;如果讓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亦有說認為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而燒七這種喪葬習俗中,相傳源於先秦時的「魂魄聚散說」。
古代認為,人的精神分為魂魄,魂是陽氣,構成人的思維才智;魄是陰氣,構成人的感覺形體。魂魄陰陽協調則人體健康。
道教有「三魂七魄」之說。說魂分為三種:天魂、地魂、命魂;魄分為七:一魄天衝,二魄靈慧,三魄為氣,四魄為力,五魄中樞,六魄為精,七魄為英。
人之初生,以七日為臘,一臘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
人要死時,七魄先散,然後三魂再離。人死後,魂(陽氣)歸於天,精神與魄(形體)脫離,形體骨肉(陰氣)則歸於地下。魂是陽神,魄是陰神。
而人死則以七日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四十九日為七個七天,從逝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計四十九天,也就形成了「燒七」的習俗。
燒七中,一般以頭七、三七、五七、末七(也稱「盡七」)較為隆重;二、四、六等雙七則比較簡單。盡七魄散。
與燒七相對應的,還有人的三魂死後一年去一魂,三年魂盡,所以要過三周年。
看來很多習俗,也是有史可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