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全方位闡釋為師之道的文章,應該算韓愈先生的《師說》。這篇散文中,他將為師之道:傳道授業解惑;何以為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怎樣拜師:無貴無賤無長無少,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拜師求學思想闡釋得淋漓盡致。
也有一些古詩詞,從某一側面來歌頌和讚美老師;還有一些古詩詞,本來不是寫老師的,也被後人用來形容老師的工作、品德和職業操守,並被世人津津樂道。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唐代詩人羅隱的這首《蜂》可以用來形容老師的忙碌。他們像蜜蜂一樣,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是能採蜜的地方,他們都去;為了釀蜜,他們可顧不得去欣賞眼前和路途中的風光。但他們見證了你的青春歲月,見證了你為學和成長過程。當你學業有成,當社會進步,這些成績,仿佛與他們又沒有多大的直接關聯。但你看見他們又依舊忙碌,依舊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或許,這就是老師的忙碌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寫照吧。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這幾句也可以用來形容老師,形容老師的工作。老師的付出就如這春雨,淅淅瀝瀝又仿佛無影無聲。他們對國家、社會、家庭以及學子們的作用不是風雨雷霆,不是立竿見影。而是浸潤,是潛移默化。他們的教誨,就如這春夜喜雨一樣,是循序漸進,是潤物無聲。
綠野堂開佔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白居易的這首《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可以用來形容為師者的榮耀。為師者的榮耀不在冠蓋華服,不在高樓大廈,也不在車馬喧囂。他們最引以為榮的是:我教了一輩子書,我的學生遍布天下,我的學生成為了各行各業的建設者和創造者,成為了國家繁榮、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推動者。我的榮耀不是鮮花也不是掌聲,而是從靈魂深處體驗到的滿足、自豪和成就感!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清代鄭燮的這首《新竹》有《愚公移山》的「代代相傳」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意蘊。新竹茁壯,能夠高過舊竹,是因為得到了老乾的扶持。舊竹生新竹,新竹又高過舊竹,舊竹再生新竹,這樣世世代代無窮已,那竹林就會一年勝比一年,成為「十丈龍孫繞鳳池」的蔚為大觀的壯美景象。這首詩可以用來歌頌培養老師的老師們,用來歌頌天下老師的無量功德。
教子教女,辛勤半輩。滿頭白髮,甘露一生。
這首署名佚名的《師蠶》,是教師一生的真實寫照。他們大半輩子的事業就是「教子教女」,為人辛苦為人忙,當他們滿頭白髮了,離開了三尺講臺,還可以用魯迅先生的「俯首甘為孺子牛」來形容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品質。
相逢一見太匆匆,校內繁花幾度紅。厚誼常存魂夢裡,深恩永志我心中。
這首不知作者的《七絕·師恩難忘》寫出了學生對恩師的難忘的思念。人生如白駒過隙。與恩師的相逢總是那麼匆匆而又匆匆。「校內繁花幾度紅」,我們離開之後不知道恩師又培養了多少師弟師妹?您的恩情、您對學生朋友般的關愛,還有您如春雨般潤物無聲的敦敦教誨,會永遠銘記在我們心坎裡,永遠在我們腦際縈迴。
感謝您,老師!這天地之間最無私之人;感謝您,老師!您的恩情讓我們永世難忘!(作者:簡宜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