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廢話,豆瓣5.4、熱度第一的《黃金瞳》,到底是不是一部拍給粉絲看的粉絲劇?
聽起來,說爛的人很有道理。
流量偶像演的戲,十拍九爛。
盜墓鑑寶劇,兇多吉少。就連馬伯庸小說《古董局中局》改編的同名網劇都並沒有如預期帶紅鑑寶冒險這個題材。
而且,就算《一齣好戲》帶來改觀,張藝興依然不會被認為是演技派。
綜上:《黃金瞳》怎能不爛?
然而這一次我要說,這部開播之後評分七上八下的鑑寶劇,還真是真香了。
豆瓣評分起起落落,從逼近6分降回5.4,有粉絲說是黑粉下狠手,也有人說是實力如此。是非恩怨不是今天要討論的,但我要說的是,難道流量明星演的劇,就只能是爛劇?
鑑寶劇,難道就不能有另一種玩法?
把鑑寶盜墓拍成大男主爽劇,有什麼問題嗎?
不管你們看沒看爽,反正我是看爽了。
具體說說,怎麼個爽法——
全劇大致的觀劇節奏是:
李榮浩張藝興交杯酒+《天眼》+《老九門》+《國家寶藏》,從張藝興的角色莊睿因為一次意外獲得超能力開始,開了掛的男主在劇中開始所向披靡,一集鑑一個寶貝。
一部鑑寶劇,硬是給白一驄團隊拍出了大男主爽劇的爽感。
你也知道,自從《盜墓筆記》以來,盜墓這門手藝活的從業者個個苦大仇深,小心翼翼。
但到《黃金瞳》這,全盤逆轉。
遇到問題,從來都是直接幹。
怎麼幹呢?先幻想,再實戰。
張藝興從頭到尾慢動作打鬥耍帥、自帶背景音樂開掛,光一定要打得亮、人物動作一定要拍得乾淨利落,一個字,帥。
鑑寶,也爽。
對比小說,網劇在設定上還是做出了許多視覺化的調整和改變,比如莊睿不僅能夠看到物件的前世今生,還能如繪圖軟體一般瞬間完成物體塑形。
真·高清「人形鑑寶儀」。
不僅視覺爽,故事也是標準的爽文風格。
自從有了 「黃金瞳」,男主第一次出手,就在潘家園舊貨市場用低價收了三河劉葫蘆和唐伯虎的真跡。收的時候是六百和一萬二,轉手一賣就是八十萬、五百萬,收穫了第一桶金。
接下來,三河劉葫蘆的「去黑還紅」、高仿元青花、宋瓷的「真假拼裝」和唐伯虎畫作裝裱中的「仿真混裝」接連登場。古董鑑寶被拍成了打怪升級,一環扣一環,跟著莊睿的「黃金瞳」不斷進階。
只是爽?但該劇還有第二重風格——穩。
每一件古董的真偽之間,都藏著以假亂真的機巧和神秘的圈套。故事是虛構的,但古董知識可是真的。
這部劇,要對付,也容易。但不想對付,就得費死勁。
結果《黃金瞳》的劇組真在北京懷柔,1:1還原地搭建起一座「潘家園」,用劇組的話說,就是連潘家園裡面某一個匾,某一個匾上面的破損,包括電線,全部都一一複製。
整部戲光置景搭建就八個月左右的時間,景搭完就拍,拍完之後馬上要拆掉,然後搭另外一個景,劇組輾轉國內外5個城市地區,去過北京,烏克蘭,雲南瑞麗、騰衝,銀川多地,見過沙漠,戈壁灘、高原雪山。白一驄說《黃金瞳》是他這麼多年來,拍戲去過最多地方的一部劇。
但光是敢花錢,就能拍出好劇?
又不是。這個劇組,是想拿著懸疑+輕喜劇類型的殼,變著法子往裡面裝東西。
舉個例子,白一驄有一次和張藝興在導演的工作室,三個人聊到中國的歷史文化傳承,當時張藝興坐的是一把老式椅子,白一驄便問他知道腳下踩的是什麼嗎,張藝興說「腳凳子」,白一驄告訴張藝興這是託泥,意為託著腳下的泥。
雖然劇集比起鑑寶紀錄片的厚重沉穩,這部劇的節奏是快到飛起,《黃金瞳》全文四百多萬字,小說第六章才交代莊睿的特異功能,三四十章才入盜墓正題,在劇中兩集就搞定了。
但在快節奏敘事的同時,許多基礎古董知識和傳統文化,比如清朝宮廷和民間對於蟈蟈的不同玩法,又比如古代的裱畫工藝這些東西,是被裱在劇中的,觀眾跟著看,也順便長了見識。
寓教於樂的大男主爽劇,有問題嗎?我覺得沒問題。
張藝興演技怎麼就不及格了?
當然就像許多評論提到的那樣,這部劇的成敗,實際上是繫於張藝興一個人的身上。
這不僅是張藝興的人氣決定的,還因為小說《黃金瞳》本身就是男頻爽文模式,和過去的盜墓鑑寶劇情節推動的模式不同,這個故事本身就是圍繞男主這個核心人物以及他的黃金瞳展開的。
而這個角色也有很強的成長性,有他的秘密,也有他的弱點。
不得不說,張藝興沉靜內斂的時候顏值真是非常能打的,但比起命運悲慘的二月紅,莊睿又多了鬼馬和呆萌的感覺。
很多人吐槽說張藝興的演技如何如何不在線,但我覺得他對莊睿這個人物總體把握是準。在表演技術上也有進步,比如開始懂得用眼神去傳遞情緒表現人物。
一開始莊睿發現自己能看穿醫生的口罩,那種驚訝不知所措是準確的。後來確認著即雙目有特異功能後,心中那種竊喜中帶著擔心的情緒也是到位的。
用黃金瞳識破對方槍裡並沒有子彈,臉上滿是輕鬆的神情,嘴角還揚起了微笑,那種角色的小俏皮幾乎就是本色演繹了。
王櫟鑫飾演的皇甫雲不小心打碎了古玩,把賺來的200萬都虧出去時,張藝興過來安慰兄弟的場景又讓人想起小綿羊的日常。
總的來說不能說張藝興做出了多麼深刻、多麼複雜的詮釋,但莊睿這這個角色本身自帶的衝突和戲劇點,以及角色的變化,是被很好演繹出來了的。
相信大家看完劇集之後,會不自覺將莊睿代入張藝興的形象,這便是一種成功了。
這部劇另一個驚喜應該是王櫟鑫,應該說他在劇中承擔了大部分搞笑的任務,而且這種搞笑也推動了一部分劇情的發展。
這種被設置為搞笑的角色很容易會用力過猛,淪為小丑,而且還不好笑。但王櫟鑫的表演從頭到尾都非常自然,搞笑的任務完成了,角色塑造也不彆扭,是很成功的配角演繹了。
而且張藝興和王櫟鑫的化學反應也相當不錯,兩人一個呆萌一個沙雕,全劇的輕喜劇氛圍渾然天成,這完全來自於演員之間自然而然的演技互動。
比較遺憾的反倒是小神婆飾演的女警角色,倒不是演的有什麼問題,但總覺得沒有把演員的靈氣完全發揮出來,大概是白一驄團隊也是太直男了,過去的幾部盜墓劇的人物塑造也是男角勝過女角,結果一部劇演下來,女主和男主的化學反應,可能還沒有男主和王櫟鑫角色的感覺強烈,甚至都比不上驚鴻一瞥的李榮浩,這個角色就太可惜了。
大概也是因為這是個直男團隊,所以一拍到男角,甚至是李立群飾演的 「大神」德叔這樣的配角,都拍得氣場十足,那種書卷氣和對寶物的疼惜,帶給這個角色的就是強烈的壓場感。
這樣紮實的角色,也成就了這部劇。
該批評就批評,但過度嚴格也不對吧
《黃金瞳》到底行不行?在我看來,這部劇最大的改編其實是在於,打破了鑑寶劇傳統的思維定式,讓大男主爽劇成為這個亞類型分支結出的新的果實。
但最終我們也會看到,故事的核心依然是鑑寶。
很多人不太喜歡這部劇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
因為劇集一直在直給。
從一開始就太懂新一代觀眾要什麼,要喜劇給你喜劇,要酷炫給你酷炫,要鑑寶給你鑑寶,要張藝興,給你張藝興。
燃。引發多巴胺的蠢動。但和剛剛結束的《怒晴湘西》相比,明顯故意降低了盜寶的難度和層次,雖然也有密室逃脫、墓室遇險等橋段,但哪一部分做得都不夠深,也難免引發粉絲劇的質疑。
但我始終覺得,憑藉《盜墓筆記》和《老九門》創造過盜墓劇流量傳奇的白一驄團隊,始終保持著一種信念感:
就像一件古董一樣,有它的傳承,它的堅持。
再懸疑的冒險,也是人類內心世界對傳奇的渴望。
好的爽劇應該什麼樣?就是讓觀眾得到自己夢裡的奇觀。
把一個簡單的故事拍得好看,本身也需要能力的。
只要在一點上做到了極致,劇集的缺陷就值得被原諒,因為盜墓鑑寶劇,不應該只有一種風格一種類型。
這種對於類型劇打磨的過程,其實也像是一場鑑寶。沒開過光的珍品,有風險,可一旦命中,也自帶無窮的價值。《黃金瞳》也許不完美,但它代表著盜墓鑑寶類型劇的一次冒險。
這場冒險的結果,只是一部粉絲劇?那你們小看的,可不止一個張藝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