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訊7月23日,教育部網站公示了2019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和優秀學校名單,全國共評選優秀區域34個。繼2018年濟南市教育局和外國語學校分別獲得優秀區域和優秀學校後,天橋區教體局作為今年山東省唯一入選區域,匯文實驗學校小學部作為學校代表成功上榜。
2019年10月教育部辦公廳發文,開展2019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天橋區對照《2019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優秀區域評價指標》,梳理近年來教育信息化開展情況,組織相關材料積極申報。經過自主申報、市省審核推薦,中央電化教育館遴選出40個候選區域和211所候選學校,於2020年6月9日由中央電化教育館組織專家團隊開展2019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評審答辯工作。6位高校專家教授組成評審組採用遠程視頻會議方式進行評選,天橋區由馬海燕副局長和付霞校長帶隊,分別代表區域和學校進行現場答辯。
現場匯報環節,從天橋區信息化發展規劃到突破區域教育信息化難題;從「一個中心、兩個平臺、雙網互聯、區校互通」的信息化基礎架構到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推廣;從典型應用的選取到答辯資料的收集整理,逐項進行精心準備。並圍繞著評價指標的三個領域,從統籌規劃,行政推動;全員培訓,共享資源;雲校一體,網絡教研;疫情防控,彰顯特色;公平提質,惠及民生五個方面進行匯報。通過活動照片的呈現、學生空間與教師空間的演示、各類數據的統計等方式,集中呈現了天橋區近幾年在網絡空間建設及師生利用空間學習的情況。
現場提問環節,專家就各類空間類型中應用效果最好、活躍度最高的空間以及評選出的優秀教師空間發揮的作用進行了提問。馬海燕副局長結合疫情期間教師利用空間開展「五步線上助學」的做法、經驗和收穫,以及天橋區名優骨幹教師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引領教研團隊發展,帶動青年教師成長的典型案例,向評審專家介紹了天橋區網絡學習空間與教育教學實際融合的具體做法及所產生的效果。
近年來天橋區教體局圍繞「讓天橋的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的目標,全面推進區域內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工作,積極探索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模式,以信息化引領全區的教育改革與創新。天橋區在全市率先建成教育城域網,開通智慧教育雲平臺。區域統一規劃建設,統一基礎數據管理,統一部署運行,區管校用,各學校「一點接入、體系共享」。天橋網絡學習空間覆蓋了「教、學、研、管、評」五大需求,實現了資源共享、教學支持、學習交互、決策評估、數字校園等多種應用服務,並可提供教學、教研、學情、應用等多種數據分析服務。全區開通網絡學習空間14.5萬個,實現了全區教育管理者、教師、學生空間100%覆蓋。
天橋區的網絡學習空間已形成普遍用、經常用、創新用的可喜局面,在重構學習環境、優化資源供給、變革教學模式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確立了「區校為本、緊密對接、因地制宜、技術助推」的資源建設應用思路。樹立起了教師在用中建、建中用的資源建設意識。目前,平臺對接市級以上資源197萬餘份,本地資源78萬餘份。面對今年疫情防控,天橋區教師整合開發資源近2萬份,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空間採取「五步線上學習」策略進行教學,有效緩解網絡與終端支撐問題、學習時間過於集中問題、教師作業批閱統計反饋問題。探索出具有操作性、實效性的在線學習方式,惠及全區所有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受到師生及家長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