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那句「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集團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言猶在耳,現實卻來得「很殘酷」。
8月7日,小米集團(1810.HK)股價為每股8.65港元,創下上市以來新低,相較於其17港元的發行價已經幾乎折半。
這或許與其二季度手機銷量下滑相關。近日,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公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國內手機銷量情況。其中,小米手機2019年第二季度的總銷量是1150萬臺,同比下滑了20%。
其實,在小米集團以539億美元的估值登陸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的6個月後,等來了基石投資者的解禁,小米股價從17港元的發行價跌至9港元,幾乎腰斬。自此,小米股價一直處於破發狀態,徘徊在折半的邊緣線上。至今,小米集團共耗資11.75億港元,分21次回購了1.23億股,試圖穩定股價,但效果並不理想。
即使雷軍親自接管中國業務,依然沒能改變小米持續下行的股價。
網際網路分析師丁道師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表示,小米股價持續下跌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外部因素,即智慧型手機整體大環境並不好,絕大部分的科技網際網路企業在過去的一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另一個是內部因素,小米給業界的印象仍然是一個賣硬體的公司,而非網際網路企業,一旦這個印象根深蒂固,還會影響他的估值。
事實上,小米一直處在「是硬體公司還是網際網路公司」的爭議之中。梳理小米上市以來的財報可以發現,小米的網際網路收入佔比始終較低。小米2018全年財報數據顯示,其網際網路收入佔比僅有9.1%,而智慧型手機收入佔比為65.1%,IoT與生活消費品收入佔比為25.1%。財報顯示,IoT與生活消費品主要包括智能電視、小米手環、米家電動滑板車以及米家掃地機器人等若干生態鏈產品。
這也就意味著,其IoT產品仍然以硬體產品為主。IoT產品與智慧型手機收入佔比相加高達90.2%。
業內人士認為,小米是硬體公司還是網際網路公司,不在於小米自己,而在於在投資人眼中是如何定位的。投資者對小米公司的定位,影響著小米的估值。
除了定位之外,丁道師還談到,小米的競爭對手例如華為、蘋果、三星都取得了晶片或者作業系統或者其他方面核心技術的突破,而小米目前無論是晶片還是作業系統、攝像頭、屏幕等都是使用第三方企業提供的產品,自己並沒有取得大的技術性突破。在他看來,如果小米在核心技術上沒有取的突破,只有談出貨量,無法與華為、蘋果、三星等相提並論,它的股價是不可能有大的改善的。
為了拉動出貨量,雷軍可謂煞費苦心。在小米CC發布之際,為了宣傳這款新機,雷軍在6月21日註冊了小紅書帳號,並為小米CC寫下了第一篇筆記。定位於女性手機的小米CC,需要一個專門面向女性的宣傳平臺,而小紅書面向女性客戶的屬性,正好滿足了小米CC的需求。雷軍成為了小米CC最好的KOL。
但「人算不如天算」,正當雷軍希望能夠通過小紅書為小米CC向廣大女性客戶滲透,實現「種草」時,小紅書遭到下架,至今仍未恢復。
《商學院》記者就雷軍入駐小紅書、遭遇小紅書下架風波等事採訪小米方面,截止發稿,並未得到回應。
「小米在成立之初,雷軍就是小米最大的公關總監,充分利用各種平臺來為小米宣傳。」丁道師說道,「雷軍最擅長的就是利用這種社交網絡媒體,免費的給公司做廣告、宣傳,而最近更是如此,這也透露出雷軍的一種焦慮。」
雷軍不能不焦慮。在上述canalys公布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數據顯示,儘管在中國市場上OPPO、vivo、蘋果分別下滑18%、19%,14%,均有不同成都的下滑,但只有小米下滑最嚴重。
這也就意味著,小米正在失守自己的大本營。
這也許就能夠理解即使小紅書存在爭議,雷軍依然義無反顧的開通了小紅書帳號。
實際上,自從雷軍《Are you ok》在B站走紅之後,雷軍一隻腳踏入網紅界。
「仔細觀察雷軍會發現,他是什麼火就利用什麼平臺,譬如微博最火的時候,雷軍就是一個微博大V,發表一些針對小米手機的觀點和言論。小紅書火了,就使用小紅書。」在丁道師看來,雷軍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消費者在哪裡,消費者使用什麼平臺,他就利用什麼平臺來宣傳品牌。
正如丁道師所言,雷軍在為小米的宣傳上可謂不遺餘力,然而為了宣傳親自上陣肉搏的雷軍,在接手中國區業務之後,依然沒有為小米的出貨量帶來改觀。在丁道師看來,小米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小米缺乏核心技術。「在全球手機出貨量連續幾個季度停止增長的背景下,大部分企業的出貨量在下滑,如果企業在核心技術上沒有突破,消費者為什麼要買單。」
華為有自己的麒麟晶片,三星有自己的屏幕、獵戶座作業系統、蘋果的IOS系統讓用戶換機成本大大提高,而小米並沒有真正的核心技術來提高用戶粘性。「你總得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但是小米有什麼呢?」丁道師表示。
(文章來源: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