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講一講日本的衝繩,衝繩給我的感覺,當地講英語的人就不多,會講英語的更少,有的時候就要指手畫腳的說,我去買遊戲機,去跟店員指手畫腳了半天,用翻譯軟體聊天,居然最後他還給我來一句,你是第一次買遊戲機嗎!我說是的,我心裡有多火你知道吧,我在想,那地方連服務意識都不說了,就是語言溝通能力它都是大問題啊,我本來就是說你這有沒有搭配著賣的,我想買瑪麗奧的奧德賽!對吧,有就一塊買了,然後這哥們居然問我一句遊戲你是第一次買嗎?你怎麼都搞不清楚狀況的,有搭著賣的,也有不搭著賣的等等。反正他給我的那個意思就是說遊戲沒有搭著賣的,後來我自己去找出來的就是這款遊戲機。(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但是第二點我得誇誇日本,現在中國的海底撈是24小時營業的,日本很多店都是24小時營業的。但是回來之後我看海底撈的24小時營業,我突然明白了一點,其實就在於說一家店的平效,特別是便利店,就是美國人的星巴克,日本人的711。但是換句話來說,中國的外賣和日本的外賣不一樣的原因是什麼?日本的年輕人少,老年人多,老年人普遍從事於服務性行業,但是日本人的年齡50歲以前你是看不出來到底30還是50了,所以這玩意兒也存疑!
不過去衝繩有一個有意思的是,就是路邊都有石敢當三個牌子,特別是在那種打地基的這種房子都貼著泰山石敢當,就這麼一個鎮宅,就是中國福建帶過來去的習慣,原來叫琉球國,咱們還是說回到外賣,我在外國不適應的地方就在於他配送的成本太高,物流的成本太高,你都得自己去拿,很少在網上點外賣!對了,我在電器店裡面看到很多年輕人都是那種懶洋洋的愛答不理的狀態,你跟他聊也行不聊也行,服務態度很好,但是缺乏創新力,缺乏真正為用戶著想的那顆心。都是流程式的那種。日本的社會階層是分化的非常厲害的,頂級的精英,這些人有的是屌絲逆襲,但是日本屌絲逆襲故事也不多,你比如說像豐臣秀吉這種,後來當到了幕府,阿泰格本來還想當個徵西大將軍,但這位子沒給他對吧?所以他就當了個太閤,他又是最低級的武士出身,但是平民百姓這種意識就很弱,他們就是把日子過好眼前的這點小幸福給過好就行了。這可能是美軍在日本帶來的這個習慣,反正美國人對日本影響很大。我去看衝繩縣立博物館的時候居然看到有大統領所謂的大統領就是美國的麥克阿瑟!
將軍早上居然吃生的蔬菜包菜,然後蘸點千島醬或者沾點什麼醬,之後拌一拌就吃這個蔬菜。這種生活方式挺健康的。我是支持的,特別愛喝黑咖啡,咖啡機到處都是,早上起來喜歡喝一杯咖啡,過上西式的生活也是比較多的。我們中國其實現在營養結構跟上了的話,年輕人的身高普遍也還可以還蠻高的,像文博這種家族比較異類的。父母就已經1米七幾,一米八幾了,所以像文博這種大高個兒到日本它就顯得沒那麼突出,日本和韓國的年輕人的身高就普遍還可以。
最後講一點去衝繩感覺就是暮氣沉沉的,死氣沉沉的,大家都是早上起來跑步晚上跑個步,然後年輕人去小酒館裡面坐坐,也沒怎麼見到什麼酒吧,我去那邊反正感覺八九點鐘就已經什麼都差不多了,店裡面也就三三兩兩的人了,排隊去吃拉麵就跟杭州可能有點像。
這種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你老是問國家拿錢,國家對你的支配力就非常強,反過來說如果是加泰隆尼亞地區,西班牙,他由於有錢,我還補貼你馬德裡政府,所以導致到他的獨立意識就非常強,畢竟人都是自私的,我給你錢多當然我說了算,不管怎麼樣我總得有話語權,所以說像衝繩這種地方,我覺得這輩子就只去一次就得了,我下次也不會再去了,墨守成規然後死氣沉沉,百聞不如一見,出門轉千遍才發現還是家裡的好!
(本文素材部分來源於網絡,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