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政服務企業可以不領營業執照了
家政服務企業可以不領營業執照了
南京試行部分行業工商登記豁免制度,家教、陪護等都在其中
工商新規
想開家政服務不需要再去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了,可以先當起老闆後想辦再辦。揚子晚報記者昨天了解到,南京市正在試行部分行業工商登記豁免制度,包括家政服務、家庭教育、病患陪護等行業都將免於工商登記,這意味著這些行業的經營者沒執照也可以輕鬆當老闆。
揚子晚報記者陳鬱
這些行業可不用領照
家政服務家庭教育
病患陪護照料服務
開家政公司被告知可以免辦執照
市民王女士做了七八年的家政服務工作,對這個行業既熟悉也有了一些客戶資源,於是時間一長,她就尋思著想開個家政服務公司。昨天她來到所在轄區的工商部門諮詢辦家政服務公司的要求,結果讓她感到意外的是,工商局的工作人員告知,她可以先不辦工商營業執照,而以後覺得公司做大了,再來辦也不遲。
「當時我聽到工商的這一說法時很是吃驚,但工作人員很確定。」王女士說,在去工商部門之前,她問過身邊開公司的朋友,很多人都告訴她,開公司的程序很複雜,不僅需要起個不重複的名字,而且還得要有公司辦公地點、註冊資金等,就算是註冊個個體工商戶也得名稱核准、地點註冊等,來回也要跑個好幾趟。但是這次去了工商部門,對方的回答讓她真切感受到辦企業似乎變得容易了不少,不過王女士也表示,如果以後做大了,領個營業執照也是需要的,這樣看起來更正規些。
不用領照是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在以往,無照經營可是工商部門日常監管打擊的重點,但是王女士所說的開家政服務企業不需領照的說法是真的嗎?揚子晚報記者昨天先後撥打了南京市雨花臺區、鼓樓區、秦淮區等工商分局的諮詢電話,電話那頭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該行業確實可以在不領取工商營業執照的前提下進行經營活動。
南京市工商部門的一位人士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試行部分行業工商登記豁免制度,是該部門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之一,其實不僅僅是家政服務企業可以不領照經營,包括家庭教育、病患陪護以及照料服務等行業都可以在不領照的情況下進行經營活動。
由於不再需要領取營業執照,因此在工商部門的日常巡檢過程中,這些「無照經營者」將不再納入工商部門的監管範圍之內,那麼不領照的「企業」會不會增加對於消費者的服務風險?
「風險是否增大目前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降低從業門檻反而會加劇這些行業的市場競爭。」南京市工商部門相關人士直言,從表面上看在這些行業當老闆已經是零門檻,但實際上這種優勝劣汰的殘酷性將更加明顯,你沒有啥絕活,只是憑著一間房、幾張桌子就想換來消費者對你的信任,欣然付錢,這顯然不切實。
在他看來,今後主動領取營業執照將會是這些行業中做大做強企業的必然選擇,因為企業做大了,在各方面都需要正規,按章納稅都需有營業執照的,因此大企業無照經營的狀況並不會出現。
只要不擾民,大學生創業可在住宅內當老闆
除了豁免部分行業的工商登記制度讓很多創業者可以輕鬆當老闆外,揚子晚報記者還了解到,南京市工商部門在助力小微企業時,對於大學生和在「紫金科技創業特別社區」投資的企業都放寬了住所登記條件。
剛畢業的大學生小呂就對南京市工商部門降低大學生創業門檻的做法予以了肯定。他說自己準備成立一個小型軟體公司,而「住宅禁商」的政策對於像他們這種經濟薄弱的大學生創業者來說確實設定了較高的創業門檻,因為相比於高昂的租金而言,在住宅辦公對初期創業的他們是一種很好的過渡,假以時日,待公司發展壯大,實力增強,就可以搬到正規的寫字樓裡,這樣對公司形象也是一個提升。而去南京市工商部門了解政策後他發現,南京對於應屆畢業生和兩年內畢業的大學生創業者都有創業政策扶持,只要其申報的行業不擾民,就可「開綠燈」在住宅內當老闆。這種「區別對待」的做法讓小呂感到很貼心,他的小軟體公司也就這樣順利開張了。
除了大學生可以放寬住所登記條件外,在「紫金科技創業特別社區」投資的企業,從事電子信息、服務外包、創意產業以及投資小、確無汙染和安全生產隱患的輕工、手工等行業的小微企業,允許創業者利用現有房屋作為企業住所創業。
業內專家觀點
老闆越來越多了誠信監管體系要跟上
「經營門檻的降低讓更多人可以輕鬆當老闆,同時對於誠信的要求也更高了。」南京市江寧區工商部門相關人士在接受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時就提出,一定要強化「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
這位工商部門相關人士這樣向揚子晚報記者表示,首先是要建立信用聯動機制,加強信息互利共享。積極推進相關行政部門間的信用信息共享應用,建立市場主體信息資源共享與應用服務平臺,根據社會需求探索逐步為社會公眾提供查詢服務,暢通公眾查詢市場主體誠信狀態、優良誠信記錄或相關監管部門對其發出警示信息的渠道,形成監督效應,體現信用信息服務社會的價值。
其次是建立信用培育機制,注重督促企業自律。積極倡導市場主體誠信經營的理念,強化企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注重信用的意識。
再次需要建立信用制約機制,發揮信用制約效應。將信用制約機制建立在「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原則上,著重圍繞拓展信用信息在證券、金融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健全並落實對失信企業及相關責任人的懲戒措施。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