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本博司的故事,開始於伊豆之海——
幼時每逢夏季,杉本博司就會同家人一道前往伊豆消夏。在東海道本線列車上所看到一望無際的相模灣的海平面,令他心中升起了一個奇妙的念頭:
「數百萬年前的人們,也和我望著同一片海嗎?」——出自杉本博司演講會「少年スギモトはいかにしてHiroshi Sugimotoとなったか」 從這一刻起,他就與海結下了不解之緣。
*杉本博司「SEASCAPE(海景)」系列 與對海的熱愛一道喚醒的,還有他對人類對哲學的思考。時間與光線的哲學杉本博司初出茅廬之際,正是1970年代——一個現實主義失去效力,畫意攝影主義死灰復燃的時代。人們為了充滿奇思妙想荒誕無稽的後現代主義而瘋狂,貶斥一切寫實的屬於現代主義表達的真相。杉本博司一度抗拒這種意識,最終卻未能免俗。他會用最畫意攝影主義的方式,利用精準的構圖和光線的計算去實現一個完美畫面。但與此同時,他也會自稱為「一個經歷後現代主義的現代主義者」,堅守著「相片不會說謊」的現代主義攝影的絕對倫理守則。
*「放電場130」——巴黎個展「人類滅亡的30個故事」 令他一炮而紅的巴黎個展「人類滅亡的30個故事」很好地展示了他的矛盾與哲學理念。「人類滅亡的30個故事」以加繆的小說《異鄉人》為靈感,以一系列的攝影作品展示了人類滅亡之後的情景,並藉由形形色色架空人物之口訴說人類滅亡的秘密。例如,某養蜂人訴說著蜜蜂集體自殺之後荒漠化加劇使得人類滅絕;另一邊的作品裡,基因研究者卻承認人類的同質化引起了文明的消亡。
時間與光線的哲學,賦予了他的作品穿越時空的共感。
*「最後的晚餐」——巴黎個展「人類滅亡的30個故事」 儘管巴黎個展中的作品無不展現出一些明顯後現代主義的特質,但杉本博司並不將它看作是現代主義向後現代主義的屈服: 「我並沒有用攝影技巧去拍攝一些令人誤解的東西,或者說不現實的東西,我所做的只是用絕對真實的相片,去描繪一些不那麼真實的幻想。」——來自訪談『杉本博司、空虛の番人』
回歸伊豆之海生於1948年的杉本博司,如今已經功成名就。
兩年前,他再度登上了伊豆的大地,回顧他的原點。「這裡是我對人類的起源滅亡進行『測量』的地方。」他說。
*被收藏於小田原藝術館的「SEASCAPE」系列
這一次,他的第一件系列作品——記錄了伊豆之海的「SEASCAPE」系列,時隔半個世紀回到了伊豆,被小田原藝術財團收錄於旗下藝術館內。自然,本次故地重遊也有一些新收穫。高懸於伊豆之海上方的紅色豔陽讓杉本博司重新思考起太陽的存在意義,還有太陽與海、與人類、與時間的關係。
*hiroshisugimoto_12:從光學硝子舞臺看到的相模灣冬至日出
對此,杉本博司在故地重遊的系列作品中這樣寫到:「太古之際,古代人擁有意識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太陽與大海之間確認自己的位置與歸屬,這就是藝術的起源。」
或許太陽的加入,讓杉本博司的哲學成為了完成態。
*hiroshisugimoto_13:穿越隧道的冬至陽光
在2020/5/26~10/4期間,美術館將舉辦開館記念展『杉本博司瑠璃の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