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明清古鎮 植家國情懷——淅川縣滔河鄉小研學旅行走進荊紫關

2020-08-16 滔河鄉小

8月16日,在淅川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的積極協調和組織之下,淅川縣滔河鄉小100多名師生在經過精心準備,如期踏上了探尋明清古鎮的研學之旅。

上午八點,在經過簡短的出發前的動員之後,師生準時乘坐兩輛大巴向著目的地——荊紫關古鎮挺進。一路上同學們心情激動,神採飛揚。經過一個小時的車程師生們順利抵達目的地。一下車古色古香的明清古鎮便展現在師生們的眼前。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穿越到了明清時代的街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偉的的牌坊上書金光閃閃的幾個大字——明清古街?經過門樓就進入到了真正的明清古街 。青石板鋪成的路面,兩邊是充斥著古代氣息的各類門店,一個個設計各具特色的門店招牌讓師生仿佛進去到了古裝劇裡邊了。大家邊走邊感嘆著這條街經過幾百年的歷史變遷如今能保存的這麼完好真是不簡單啊!隨後師生們參觀了平浪宮,講解員給大家講解了平浪宮名字的由來,及宮門口的鐘鼓樓,同學們知道了鐘鼓樓是按著左鍾右鼓建造的,也知道了晨鐘暮鼓的又一個含義,同時還知道了人們建造平浪宮的目的就是祈福風平浪靜,平安吉祥。參觀過平浪宮繼續順著石板路向前來到了禹王宮。這是一座廟宇,供奉著堯舜禹三個帝王。據說當時的人們每逢外出做生意都要來廟裡燒香拜佛,祈求禹王保佑出入平安。看過了禹王宮,大家又來到了山陝會館,當時的荊紫關古鎮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雲集了豫鄂陝商賈。這座會館是山西和陝西兩地的商人聚會交流的地方。這座會館也是兩地商人共同建造的。在這裡每年的元宵節,中元節等重要節日都會舉行唱大戲。

荊紫關古鎮不僅有明清古鎮的氣息,還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在這裡,在這條古街上還有荊紫關鎮革命紀念館,現在被淅川縣人民政府命名為荊紫關鎮紅色文化廉政教育基地。據史書記載李先念王震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荊紫關指揮過解放淅川,解放中原的戰鬥。同學們懷著虔誠的心瞻仰了這些老一輩革命家的塑像。在陳列館裡同學們還參觀了戰士們在戰爭中所使用的各種物品。為先輩們的付出而肅然起敬,並紛紛表示一定要繼承先輩遺志,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發奮學習,長大好報效祖國。

不知不覺時間已接近中午,同學們在老師的催促下才依依不捨的離開。下午師生們又來到了三省友誼廣場和一腳踏三省碑亭。雞鳴三省荊紫關便是由此得名。同學們親身體驗了同在一條街不是一省人的真實情景。在這裡三省人民和睦相處親如一家,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下午五點,師生們在參觀完了預定的景點之後,安全順利的踏上歸途,在回家的路上同學們爭先恐後的交流著一天來的見聞和感受。大家都一致認為通過一天的研學旅行從中受益匪淺。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不僅對荊紫關古鎮的風土民情有所了解,同時也對荊紫關古鎮的演變進程有所認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研學旅行感受到荊紫關古鎮的紅色革命文化傳承。這一切都必將激勵著大家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更加努力,更加賣勁。

相關焦點

  • 走進魅力古鎮 傳承紅色基因———淅川五小紅色文化研學旅行活動紀實
    為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傳播弘揚紅色基因,重溫家鄉革命歷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12月14日上午,淅川縣第五小學組織四、五、六年級部分優秀少先隊員到荊紫關鎮開展以「走進魅力古鎮 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
  • 荊紫關傳奇
    此時此刻,我就站在淅川縣荊紫關鎮的制高點上,俯瞰著腳下的這座小鎮。在深秋透明的陽光裡,在野菊花和黃姜的馨香中,這座地處南陽盆地西部的小鎮顯得越發神秘而幽遠。  荊紫關是什麼?它只是一道關口嗎?它只是一座小鎮嗎?它詩一般的名字後面有著多少傳奇故事?  丹江河自西向東繞過荊紫關鎮奔流而下,毗鄰河道的是一條彎彎的長街。
  • 淅川縣荊紫關鎮第一中心小學2020年暑期舉行豐富多彩的夏令營
    近期,根據淅川縣教體局德育夏令營文件精神,淅川縣荊紫關鎮第一中心小學的學子們踏上了暑期夏令營的徵途。在8月中下旬期間,每天千名學生走進了學校的大門進行豐富多彩的夏令營活動。中醫藥文化及保健、茶藝茶道、水槍大戰、科技製作、餐桌禮儀、海量閱讀、趣味運動會等等,每天校園內不是朗朗讀書聲就是陣陣「加油!」聲!
  • 淅川縣荊紫關鎮一初中:重視教師培訓,追求課堂實效
    9月16日下午,淅川縣荊紫關鎮一初中利用一個下午的時間,集中全校數學教師進行課改示範引路課培訓,校長時新芳同志和該鎮中心學校業務校長麻慶洲同志、數學教研員程振濤同志參加培訓並做指導性要求。據悉,淅川縣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近幾年大量選拔補充教師。
  • 淅川縣荊紫關鎮第一小學2020暑期德育夏令營圓滿結束
    8月28日下午5點,淅川縣荊紫關鎮第一小學在縣教體局的要求下,圓滿結束了為期半月的暑期德育夏令營任務。本期夏令營按照上級要求創新基礎上,分為室內戶外和校內校外相結合,並注重學生在德育的深度體驗。最後,負責德育工作的副校長王中宣讀此次荊紫關鎮第一小學「百佳優秀德育夏令營學員」名單。(王中)
  • 河南一古鎮,素有「一腳踏三省」稱號,是成語「朝秦暮楚」的由來
    古鎮,一般是指擁有著百年以上歷史、至現代仍保存完好的較大規模古代居住性建築的商業集鎮。中國歷史悠久,廣闊土地上有著很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其中以江南和西南地區分布最多,保存最為完好。我國最為出名的古鎮像周莊、烏鎮、西塘等等,我國還有一處古鎮,一腳踏三省,「朝秦暮楚」一詞的由來地,你知道在哪兒嗎?這處古鎮就是荊紫關鎮,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位於淅川縣西北部,地處豫、鄂、陝三省結合部,素有「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荊紫關」之稱。荊紫關古鎮歷史悠久,有著豐厚的商業文化和絢麗的古建文化遺存。
  • 河南哪個古鎮景點最好 這3個古鎮適合春遊 人少景美
    歷史悠久的中國,遺留了很多珍貴的文化古蹟,古鎮便是其中的一種。在河南古鎮也有很多,那麼河南哪個古鎮景點最好,這3個古鎮適合春遊,人少景美。河南哪個古鎮景點最好很多人都很喜歡去當地的古鎮走一走,觀賞其古樸的建築民居,體驗古鎮獨特的文化。馬上五一小長假,去看看河南久負盛名的這些古鎮,內斂含蓄不張揚,自然樸實、不雕琢。
  • 河南古鎮的這兩座「宮」,名字古怪,內地少見,很有文物參觀價值
    而就在河南省的這座古鎮,不遠的幾百米距離之內,竟藏有兩座「宮」,而且宮的名字都很怪異,在內地很少見到。這座古鎮就是位於河南省南陽市下轄淅川縣的荊紫關古鎮。荊紫關古鎮位於河南、陝西、湖北交界之處,素有「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之美譽。
  • 河南最適合自駕的7大古鎮,人少景美,還全部免門票!
    交友︱生活︱旅行︱相知 最適合自駕旅行愛好者群體閱讀的自媒體 玩轉自駕遊 旅行心體驗 歷史悠久的中國
  • 炎炎烈日擋不住師生激情 淅川縣滔河鄉直小學德語夏令營開營了
    正值三伏天,淅川縣滔河鄉小為深入貫徹淅川縣教體局提出的德育深化年活動,把磨練學生意志,塑造學生品行作為出發點,於2108年8月15日上午舉行了隆重的德育夏令營開營儀式。 這次夏令營學校緊緊圍繞教育部、縣教體局下發的圓夢蒲公英活動通知要求,以經典國學的誦讀背誦為主要內容,通過組織學生研學旅行進一步了解家鄉的新變化
  • 厚植家國情懷 承擔時代使命 戴樹勝走進學校講授思政課
    厚植家國情懷 承擔時代使命 戴樹勝走進學校講授思政課 2020-12-17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淅川縣滔河鄉小召開六年級線上教學研討會
    疫情發生以來,淅川縣滔河鄉小積極響應省市「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組織教師開展線上教學,學校一邊組織學生通過空中課堂開展網上學習,一邊組織教師通過釘釘平臺給學生進行具體輔導。網上學習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淅川縣滔河鄉小為了進一步提高網課效率,更好地指導學生在家學習,學校於3月31日組織召開了六年級老師線上教學研討會。
  • 一次考試兩次檢閱——淅川縣滔河鄉直小學舉行段考誠信宣誓
    11月13日早上八點,從淅川縣滔河鄉直小學的校園裡傳出同學們鏗鏘有力的聲音「嚴守考紀,誠信考試,拒絕作弊」。這是淅川縣滔河鄉直小學正在開展的「誠信考試,拒絕作弊」宣誓大會的現場。同學們有力地宣誓聲表達了他們將在這次考試中自覺守紀,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的決心。這是該校勵志誠信教育月活動的一部分。
  • 古鎮「一腳踏三省」,成語「朝秦暮楚」故事發生地
    荊紫關為戰國時期秦楚兩國交界。公元前312年,秦國佔據荊紫關,憑藉險要地勢,擊潰了強大的楚國強。不久,秦楚兩國修好,荊紫關被劃給楚國。於是「朝秦暮楚」局面再次出現。如今,這個地方歸屬於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有一條商業古街,形成於唐,興盛於明清,坐落在丹江岸邊。2015年的時候,我曾經遊歷到此。
  • 淅川縣136戶貧困戶喜遷新居 告別茅草屋住新房
    「沒想到這輩子還能走出窮山溝,沒想到還能把家搬到城市裡,沒想到咱的房子蓋得這麼寬敞漂亮!」5月4日,走進位於淅川縣上集鎮東方社區B區13棟5層的新家,貧困戶崔吉恩興奮地連說了三個「沒想到」。
  • 淅川縣滔河鄉:烈日下,微信群裡「曬」培訓
    8月10日上午,淅川縣滔河鄉第三輪教師暑期培訓班——教師全員業務培訓拉開序幕。上午7點半,滔河鄉政府三樓會議室裡,能容納200人的大會議室幾乎座無虛席。在該鄉紀委為全體教師上了一堂紀律課後,當場對全體教師進行了酒精測試,督導教師落實「禁酒令」情況。
  • 厚植家國情懷,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走進華渝實驗學校
    2020年9月7日下午,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紀念中國抗戰勝利75周年」公益研學進校園活動走進華渝實驗學校,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學生通過了解戰時兒童的生活與學習,踐行熱愛學習、珍惜糧食的美好品質;用看視頻、觀察圖片、教師引導等方式,了解抗戰時期重大事件以及重慶在抗戰時期的重要地位,通過製作「我的戰機」來表達學生的報國情懷。
  • 化「抗疫精神」為「教育契機」,厚植家國情懷!
    10月17日,「弘揚抗疫精神 厚植家國情懷活動中,援鄂醫療隊隊員的一段段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伴隨著娓娓講述走進在座每個人的內心一個個溫暖、真實、感人的戰「疫」故事,讓每個人感受到抗疫英雄們不忘使命、恪盡職守、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的堅強信念,以及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出的「家國情懷」。通過開展抗疫人才沙龍活動,強化鞏固了防疫知識,更向每個人傳遞了向上的能量,營造出了愛國愛家的濃厚氛圍。
  • 徐洪剛委員:厚植青少年家國情懷
    樊錦詩是全國「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她因深居大漠,守護敦煌而受到國人的景仰,她的精神偉大而可貴,筆者認為其精神底色正是家國情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至關重要。
  • 詩山詞海競風流——滔河鄉首屆詩詞大會完美落幕
    …… 這是淅川縣滔河鄉舉辦的首屆中小學生詩詞大會決賽「飛花令」環節,參賽選手們在「水」主題的激烈對抗中的一個場景。 8月2日下午,在滔河鄉小賽區內,來自滔河鄉中、兒郎崗和滔河鄉小三個賽區的選手們匯集一堂,進行決賽,激烈爭奪到淅川縣中片賽區參賽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