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中國美術館感受美和溫情

2020-12-24 騰訊網

60集《中國美術館藏經典作品》講解視頻

寒冬來臨,中國美術館卻溫暖如春,撒滿美的種子。臨近元旦,中國美術館推出了「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展」「藝心同音——國際視野下的中國美術館藏作品研究展」等數個大型展覽,以及位於六層「藏寶閣」和位於中國美術館雕塑園的館藏雕塑陳列展,向廣大觀眾送去美的新年祝福。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雖然來館觀眾的數量受到預約參觀量的限制,常常滿員,卻仍然擋不住觀眾的觀展熱情。特別是以家庭為單位的預約觀眾特別多,帶小朋友來接受藝術薰陶的觀眾特別多,青少年相約來館參觀的也特別多。這恰恰實現了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的期望,他表示,要把中國美術館建成老年人享受美的「福堂-幸福之堂」 ,中青年研討美的「客堂-會客之堂」 ,青少年兒童學習美的「課堂-美育課堂」 。吳為山說:「這三『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要做好公共文化『福』務,造福人民,希望人們不僅能從中感受到美、感受到新時代的陽光,更能感受到溫情脈脈的人際關係。 」

每逢周末,許多小朋友在家長或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中國美術館參觀、臨摹,用多彩的畫筆勾勒出一個個雖然稚嫩卻非常美麗的藝術世界。12月6日是一個普通的周末,與往常一樣,吳為山來館巡廳,在美術館一層展廳他偶遇了幾位小畫家。其中一位小朋友剛剛用畫筆臨摹了一群鵝,見到一位戴著帽子的藝術家爺爺俯身觀看她作畫,便大方地向他展示作品,並交流起創作心得。吳為山懷著欣賞的目光,詢問了小朋友們的「創作經歷」 ,並表示將為他們準備一批中國美術館愛心坐墊,讓他們在美術館畫得更自由、更溫暖。

類似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中國美術館上演。翻看館內的觀眾留言冊,處處可以感受到童趣和溫情。一位名為鄒宇涵的小朋友在留言冊畫了一幅名為《仙hè的腳去哪了? 》的作品,張馨元小朋友畫了一組趣味盎然的動物大家庭,還有一位匿名的小朋友用簡單樸拙的大字寫下了「美術使我快樂」……小小的留言冊承載了大大的藝術夢想。

12月5日是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 ,中國美術館喜獲兩份沉甸甸的榮譽,「中國美術館藏經典作品鑑賞項目」從1000個全國賽終評入圍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由共青團中央、中央文明辦、民政部等7部委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並榮獲文化和旅遊部頒發的「2020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項目線上大賽」二等獎。

吳為山表示,這份榮譽既是對中國美術館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肯定,也是激勵中國美術館人繼續前進的動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美術館在文化和旅遊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應對疫情,關閉了線下展廳,但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能沒有停擺,本著「一塊手機屏幕就是一個美術館」的理念,落實「全館一盤棋」的要求,中國美術館召集本館具有高級職稱的青年專家學者作為志願者為館藏經典作品撰寫講解詞、錄製導賞視頻。從前期策劃,到後期配樂,舉全館之力打造了60集主題鮮明、內容豐富、製作精良的《中國美術館藏經典作品》 ,成為「雲」美育、「雲」志願服務的代表性項目。該項目一經上線,便獲得熱烈反響,經「學習強國」等平臺發布,總閱讀量高達817 . 4萬,好評如潮。大家紛紛表示這是中國美術館工作上的創新之舉,體現了中國美術館的人文關懷。

位於中國美術館三層展廳的「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度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該展自2020年11月3日開展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反響熱烈。展覽在5個展廳的空間中呈現近300件珍貴展品,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一級文物青銅器欒書缶、故宮博物院藏《蘭亭八十刻》 、中山大學藏《金文編》手稿等。據各受捐機構不完全統計,容庚及其家屬先後共捐出青銅器近200件,歷代書畫1200餘件,古籍善本1萬餘套冊,金石拓片、叢帖、名人信札近千件,以及大量的著作手稿、刻本及抄本。其捐贈之精,數量之多,世所罕見。

「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方面展覽項目代表、容庚家屬羅兵表示,從反饋的信息來看,此展已超越了專業圈子,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容庚捐贈展』已由一個個人捐贈展,上升成為體現國家文化形象的展覽。容庚先生保藏的不僅是文物,更是文脈,展覽所呈現的文化自信、精神財富與家國情懷符合當前國家文化戰略。 」羅兵說。

一篇篇觀眾留言情真意切,無論是青年學生,還是古稀老者,他們的留言都感人至深,一位名為陳喆的觀眾寫下:「真的無比感動,全程眼眶溼潤,謝謝老先生,謝謝展覽! 」一位名為胡舜騏的小朋友用稚拙的筆跡寫下:「我愛每一件國寶,謝謝容庚爺爺」 。吳為山表示,容庚先生收藏的不僅是物質更是精神,這種精神存在於文化之中,存在於創造之中,存在於生生不息的世世代代的延傳中。作為中國美術的最高殿堂,中國美術館有責任通過展覽、收藏、研究、美育來弘揚、傳播這樣的愛國情懷和文化擔當。考慮到展覽關注度持續不斷、熱度居高不下,經多方協商,中國美術館將展期延長至2021年1月3日,以饗觀眾。

展覽期間,中國美術館籌劃組織了多場豐富多彩的美育活動。11月28日,邀請陳英傑以「中國美術館藝術講堂:容庚先生金石學成就漫談」為題講座,系統地介紹容庚金石學成就,並提出「容庚之學」的當代意義,社會反應熱烈。12月5日,中國美術館「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藝術沙龍邀請孫華、朱萬章、邵曉峰、羅兵多位專家從容庚的學術成就、治學理念、社會交往和展覽解析等多方面展開分享與交流,讓聽眾更全面地了解容庚的學術造詣與藝術成就,將圍繞展覽展開的美育活動推向高潮,以踐行中國美術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典藏大家藝術精品、打造美術高原高峰、惠及公共文化服務的文化職責。

吳為山表示,作為國家館,我們不僅要典藏經典,推動當代藝術創作走向世界,更要把美育做成弘揚愛國主義偉大精神、提高全民藝術素質、體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活動,不斷創新服務形式,讓美育融入公共生活,盡最大可能發揮其社會價值,真正實現「以文化人,以美育人,造福人民」的使命。特別是要針對少年兒童開展一系列美育的活動,提供美育的場所,把美育工作做好,通過美術館的平臺,塑造好人的靈魂。

「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展覽現場

作者:楊子

來源:《中國藝術報》

相關焦點

  • 感受四季之美:箱根腳下的雕刻森美術館
    感受四季之美:箱根腳下的雕刻森美術館 2020-04-20 1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美術館:活化典藏,打造國家美術殿堂
    作為藝術殿堂和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美術館不僅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形象,也是這個城市詩意和溫情所在。今天起,本版推出《美術館巡禮》欄目,聚焦全國各地有特點有亮點的美術館,介紹有影響的展覽,講述美術館的故事,敬請關注。
  • 「美在耕耘 ——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
    「美在耕耘 ——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喜迎瑞牛」近日在中國美術館對外展出。展覽以牛的形象為主體,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的膾炙人口的名作及部分邀約作品近600件。
  • 全北京顏值最高的美術館,199棵松遇上梵谷和畢卡索,美得驚豔
    這座美術館在北京郊區的私人領地上。199棵形態各異的青松,環繞著一座雪白的建築,宛如一張巨大的中國山水畫,在等待有緣人的到來。它是華誼老闆王中軍的私人美術館,名為松美術館。他說,希望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能夠感受到這是一家中國人建造的美術館。」在這間美術館裡,有著中國人才懂的美學語言:留白。1山水初相逢,無色勝有色留白的第一重感受,是「白」,是松美術館宛如山水畫的白:與君初相逢,青松喜迎客。
  • 美在耕耘 ——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喜迎瑞牛
    1月12日上午,中國美術館舉辦「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新年展」新聞會,館長吳為山介紹展覽美在耕耘牛年到了。這種定力和韌勁,鋪陳了一代代耕耘者的生命底色。過去的2020年,極不平凡,又激動人心。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共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奮鬥,鑄就了偉大的抗疫精神,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大師名作薈萃 中國美術館新年大展「美在河山」開展
    本報記者 饒強攝   昨天,中國美術館一樓大廳,幾十名小朋友正在老師的指引下,欣賞齊白石的一幅水墨畫。在己亥新春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國美術館策劃並主辦的「美在河山——中國美術館藏風景題材作品展(1949—2018)」開展,為京城觀眾送上一場藝術盛宴。   齊白石、賀天健、李可染、黃賓虹、傅抱石……這些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風景畫創作,觀眾都能在此次展覽中看到。水墨畫大師賀天健1952年創作的金碧山水名作《錦繡河山》,是此次展覽的封面藏品。
  • 「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啟幕
    原標題:「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啟幕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王珺)「這個展覽,千言萬語融為四個字——美在耕耘。」在1月12日舉行的「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新聞發布會上,吳為山館長這樣詮釋該展的主題。
  • 隆飾豆康板|自然之美。予人舒適安心的溫情感受
    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房間,天然的木紋在陽光的襯託下更是多了幾分自然的氣息,讓你身處繁華也能找到與自然相系的元素,木色家居帶你感受清新雅致,為你打造溫馨之所。純木色的空間色彩都算比較統一的,要在視覺上給人留下高低的錯落感;然後是木質家具的材質,表面的肌理感較重,才會拉開層次感。
  • 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喜迎瑞牛
    近日,「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新年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之年。在這個重要時間節點上,中國美術館舉全館之力,力推經典,以激揚、飽滿、向上、充滿精氣神的精品力作,致敬每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者,為廣大觀眾獻上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精神盛宴。本次新年大展定位為「耕耘」。
  • 中國美術館攜手藝滴共同推出創意生活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曾提出:「美在生活,藝術家創造的美來源於生活,同樣,將美帶回生活,美美相融,美美共生,構成生活與藝術的永恆對話。」秉承這樣的理念,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和藝滴醞釀良久,聯手推出以藝術設計、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自有品牌文創活動「人人都是創意家」。
  • 打卡重慶羅中立美術館 感受豐富多彩的藝術魅力
    專題:2020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   中國旅遊新聞網9月23日訊 (記者 周淮民) 抽象的人物、變幻的雲彩、重慶的建築……在重慶羅中立美術館的外牆,滿滿覆蓋著鮮豔、跳躍、靈動的色彩和圖案,如同一幅巨大的藝術作品展示給市民
  • 萬家星城幼兒園教師走進浙江美術館,感受木雕藝術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通訊員 陳滋倩 實習編輯 周沈君)2018年12月5日,杭州市萬家星城幼兒園「玩•美」館教師組織走進了浙江美術館,欣賞了由浙江美術館與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聯合主辦,義大利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處支持的「沉默的情感——布魯諾•瓦爾波特作品展」。
  • 「共同體——唐暉個人作品展」在壹美美術館開幕
    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其中唐暉以壹美美術館一層為「地基」,創新性地採用數字繪畫及3D列印技術,通過矢量圖、雕塑及綜合裝置構造了一個「異想世界」,並命名為「共同體計劃」。藝術家從竹節、卡通、紀念碑、機械、太空、科技等諸多視覺譜系中擷取與童年夢想和生活體驗相關的元素,像駕馭大型玩具一樣,在壹美美術館一層空間構建了一個「共同體」王國。
  • 中國美術館內215件精品繪就山河之美,老舍夫婦捐贈的這畫也在這
    每年新春之際,中國美術館都會拿出「壓箱底」的館藏精品,策劃一場主題大展,為廣大觀眾奉上一份豐盛的文化大餐。「美術館裡過大年」已經是許多市民新年出行的首選。己亥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國美術館拿出一層全部11個展廳,為觀眾精心策劃了「美在河山——中國美術館藏風景題材作品展(1949—2018)」。
  • 200家美術館構築成都之美的詩性體驗
    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全市包含美術館、畫廊、私人美術館、藝術館等在內的「藝術空間」,總量超過200家。對成都人而言,美術館已成為城市的「生活美學」,去美術館是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事情。「想要感受一個城市,就應該去看這座城市的美術展覽。」藝術家何多苓說,成都生活美學是滋養藝術的沃土,用其包容性接納了眾多藝術家,「每個人來了,落下腳,就是成都人。」
  • 茜茜的Vlog | 展至12月27日 來長沙美廬美術館感受孩童的天真稚趣!
    (12月19至27日,來長沙美廬美術館感受孩童的天真稚趣。視頻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攝製)(12月19日上午,「童年的天空」第四回展——「稚」·2020年兒童原創書畫藝術展開幕式在長沙美廬美術館舉辦。)
  • 水墨畫全國名家邀請展走進唐山,美術館邀您來逛展→
    唐山市美術館藝美中國——第二屆水墨畫全國名家邀請展為進一步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書畫藝術,「藝美中國——第二屆水墨畫全國名家邀請展」於12月10日在唐山美術館隆重開幕。藝術家們用作品來升華藝術創作的內涵,肩負起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責任,增強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自信。主辦方表示,「藝美中國」未來將裝載更多豐富的藝術形式,讓其成為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期待不久的將來為大家呈現更多、更豐富的展覽活動。也希望更多人走進美術館,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舉行
    近日,「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新年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中國美術館舉全館之力,淘盡家底,力推經典,以激揚、飽滿、向上、充滿精氣神的精品力作,致敬每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者,為廣大觀眾獻上一道精神盛宴。
  • 美術館在你心中是什麼樣的存在呢?山東美術館又有哪些好玩的呢
    米黃色幹掛洞石裝飾於美術館建築內外,溫和、靈動且富有質感,稀釋著鋼筋水泥結構的尖銳和冷硬,傳遞出更多溫情。美術館建築主體是以正方體為代表的「城」和以正方體變體為代表的「山」的巧妙融合,建築頂層的天窗設計象徵著「泉」,將「泉城」濟南的特色融入其中。內部功能設施,不僅考慮實用,還要確保視覺構圖的藝術效果。
  • 9月中國美術館最新展覽
    進入9月中國美術館全新主題的「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和「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正在熱火如荼的展映。先說說「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這個展覽藝術家以繪畫的形式展現了70年來我國人民在脫貧致富、生產勞動、建設、教育、醫療、救災、新貌、抗疫與復工等主題的550餘件(套)作品,其中大部分為中國美術館藏品。特別喜歡描繪少數民族的繪畫作品和農民畫。描繪少數民族的繪畫作品,原汁原味的再現了民族服飾和生活場景,特別有帶入感;農民畫作品色彩豔麗,整幅畫給人喜氣洋洋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