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蒼井空為什麼被稱為「蒼老師」呢?如果簡單搜索下,就會發現有無
數人問過這個問題,也答過這個問題。
有的說是「老溼」的引申,有的說是「經常站在黑板前」,有的則說是「性啟蒙」、看過「視頻公開課」的學生多,有的還認為AV女優拿工資拍片比較純粹,比很多道貌岸然的「老師」更有道德。
既然並無定論,那麼就還值得說道說道。在我看來,上述答案都有合理的地方,但也有問題。
比如,「老師」與「老溼」的說法到底哪個先出現?
蒼井空教師、校園主題的片子不過幾部,和浴室主題差不多,為什麼沒有成為「蒼技師」?
至於「性啟蒙」,哪個AV女優不是如此?
而與國內某些道貌岸然者的比較,就更明顯是後來的引申了。
AV女優爭奪「老師」冠名權的大賽
不如換個問法:AV女優這麼多,為何蒼井空率先成了「老師」。也就是說,我們要想盡辦法,在「爭奪老師冠名權大賽」中,給蒼井空漲分,給其他AV女優扣分,才能解釋這一現象。
先決條件當然是名氣,沒有出色的業績和聲望,蒼井空就無法「晉級」。這基本上也能將絕大部分AV女優排除在外了。
其次就是語言差異,日語三個字的,符合中國人的取名習慣,可能更容易成為「老師」。當然,要把「複姓」蒼井,改成「蒼」。
相比之下,波多野結衣,人們可能更容易稱為「波多野老師」,而不是「波老師」,但這樣就叫不響亮,即使有人率先叫了,也不可能像「蒼老師」那樣傳遍大江南北。
松島楓如果變成「松老師」,就有點怪怪的……
再者,還要有一定的辨識度。在日本人名中,似乎「蒼」這個字不多見,一說蒼老師,大家都知道是誰。如果我們把愛田由叫成「愛老師」,還可能和福原愛混起來呢,那肯定不行。
有趣的是,蒼或倉,在中國都是小姓,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cang這個讀音的字能作姓,卻不影響「蒼老師」這個稱呼的傳播。
話說回來,更早一批,也就是70年代初出生,90年代出道走紅的AV女優/三級片女優裡,明明有很多可以變成相對較大的姓,似乎更順口。比如飯島愛,可以稱為「範老師」;白石瞳當然是名正言順的「白老師」,但都沒有拔得頭籌。
或許蒼老師這種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的「異國情調」,也是傳播的重要因素,但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網絡時代的到來。
時機不對,光有名氣也沒用,像飯島愛這樣的絕對屬於影響力巨大,能夠進入李宗盛《最近比較煩》的歌詞,也沒有被稱為「範老師」。
從淺倉舞、飯島愛、朝岡實嶺、白石瞳,到夕樹舞子、小澤圓、鈴木麻奈美、川島和津實,雖然VCD機變成了電腦,但網絡還不夠普及,本質上還是在「看碟」,沒有進入下片的大時代。
而1983年生的蒼井空在2001年底出道,2003年至2004年蟬連日本《Video Boy》雜誌年度AV女優第一名,此時中國網絡也逐步進入高速發展期。
這不僅是傳播力的變化,起關鍵的作用的是,網絡文化的潮頭湧起了。
雖然我們現在可以坦然大方地聊AV女優,但這畢竟是個「不入流」的職業,與正兒八經的教師職業聯繫在一起,具有極強的顛覆性。只有在網絡惡搞文化隨著網絡普及而興起的時代,才能獲得普通人的接納。蒼井空的前輩們沒有時代的助力,只能與「老師」絕緣了。
但勝過老一輩,不稀奇,也不能解釋「蒼老師現象」的全部。
比如蒼井空以童顏巨乳著稱,並不符合通常意義上的「教師形象」,教師片也很難說超出其他女優的同類作品。
在這裡,有必要引出在時間、名望、姓名習慣上綜合考慮,對蒼井空可能最有「威脅」的對手——武藤蘭(朝河蘭)。
她出生於1980年,也是在2001年出道,2002年、2003年勤勉工作,創下世界紀錄。
與蒼井空的風格相比,後期(其實也就兩三年,這裡是相對於最初出道的風格清純的作品而言)更能表現冷豔、熟女的武藤蘭,明明很適合當「武老師」,以「武」為姓也很「妥帖」。
明明各方面都不輸蒼井空,難道只差沒幾年,就不能當「老師」了?
答案可能真是這樣,換言之,從AV女優「名望」的更替,也能感受到網絡時代「一日千裡」的氣勢。
武藤蘭雖然贏得了「看片不識武藤蘭,閱盡A片也枉然」的名聲,但2004年就不再拍片。
在大陸流傳的這句關於她的戲語,頗有「武俠範」,還殘留了很多前網絡時代的影子,而「蒼老師」的惡搞名號隨後興起,文化風格切換之快,令人唏噓。
武藤蘭成名之時剛好錯過了微妙的網絡文化湧動的時期,與「老師」失之交臂。
至於其他主打熟女類型的AV女優,如2006年出道的白石小百合(後改名北條麻妃)等,看似也趕在網際網路大潮上,但本來就偏小眾,其實在第一道人氣關就被攔下了。
說回人氣,這對「蒼老師」名號的發揚光大至關重要。畢竟,如果她也草草引退,「蒼老師」可能火個一兩年,就很快消失,或者被別的什麼老師取代。
但蒼井空始終堅持奮鬥在一線,直到2011年,而且在考慮未來出路時,將重點放在大陸市場,絕對是有眼光的。她在玉樹地震時,在twitter上用日文號召捐款,確立了「德藝雙馨蒼老師」的「固定搭配」。開通微博後,又學中文、練書法,贏得好感。
這才有之後釣魚島爭端時,中國網友的ps作品。原圖是蒼井空寫的「李娜加油」,也夠「親中」了。
相比之下,武藤蘭引退後,「選擇臺灣作為海外演藝事業發展的起點」,這「愛臺」的眼光就比蒼井空差很多了。
蒼老師「辱師」了嗎?
最後,不得不談談如何看待詞語的變化。有很多人對語言變化「痛心疾首」,覺得「蒼老師」這樣的詞,就是褻瀆神聖的「老師」,包藏禍心,中國這樣傳統上「尊師重道」的國家,放任AV女優「當老師」,國將不國。
其實,語言的變化是常態,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哪怕政治性詞彙的異化,都不僅是「禍心」的問題。
比如「同志」,現在很多人第一反應認為這詞指的是同性戀,其次才是革命夥伴,歸根結底,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用原意的人少了,而不是有禍心的人用得多。
「老師」也是自己首先異化,才給了蒼井空「可乘之機」。一方面至少主課老師走向市場化,談到這一職業,「背小豬玀」(課後輔導)成了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部分;另一方面,網絡時代老師體罰、性侵等醜聞,就算發生率在下降,其曝光也遠比前網絡時代要多。
同時,作為一個「專家型」的、「知識分子」主導的行業,它也不可避免地隨著網絡時代的扁平化,遭到降維打擊。「專家」都成了「磚家」,老師隊伍裡多一個「蒼老師」,實在算不了什麼事。
降維打擊的另一效果,則是「老師」一詞的泛用。我認識某中年生意人,不管是上家下家的員工,還是辦理事務時遇到的公務員,都以「老師」稱之,對方也都欣然接受,這種社交手段無往不利。
對於仍耿耿於懷的人,再提醒兩句吧。
一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真要按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論,AV女優當老師,並不出格。
二是最近有位笑星的緋聞,在網際網路上給「一日為師」這句話,注入了新的活力。這還真怪不得「蒼老師」與她的粉絲們。
轉載聲明:本文系轉載,原文地址:http://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