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觀察 | 阿姆斯特丹出臺禁令,希望限制旅遊業危害

2020-12-13 澎湃新聞

招搖過市的啤酒自行車一度是荷蘭的獨特街景 Wikimedia Commons

對很多人而言,荷蘭是個自由之地。它是歐洲唯一一個大麻合法化的國家,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供性工作者合法營業的「紅燈區」,蓬勃發展的設計行業讓這裡變得充滿趣味,這些都吸引著來自全球的遊客。

但近些年,荷蘭卻在逐漸收緊這些「自由」。

比如「啤酒自行車」(beer bike)。這原本是一個荷蘭人在1997年的發明——將啤酒和自行車這兩樣本地人熱愛的元素拼在一起,多人共同乘坐的車上搭載一個啤酒吧檯,供應喜力或是多種多樣的精釀,車上還配備音響,人們能夠邊騎車邊暢飲。

但這件具有狂歡熟悉的交通工具很快招來了本地人的反感。

2016年,6000多名阿姆斯特丹居民聯名上書,要求市議會出臺法律,驅逐啤酒自行車

。他們的理由是,這些招搖過市的年輕人太過喧鬧,醉酒後還會在公共場合便溺,而體型巨大的啤酒自行車也時常造成交通堵塞。

幾家啤酒自行車運營公司提出了反對意見,但沒有效果。2017年10月底,阿姆斯特丹出臺禁令,啤酒自行車不得出現在市中心。

包括啤酒自行車禁令在內,阿姆斯特丹和荷蘭陸續出臺了多個大大小小的禁令,這被認為是官方對於近些年旅遊業過度膨脹的反思。

以首都阿姆斯特丹為例,

2017年,這裡的過夜遊客人數增長了13%,2018年增長了7%,接近1700萬人次

,這對於一座常住人口只有83萬的城市而言意味著巨大的壓力。

去年底,地標性的「I Amsterdam」被拆除 視覺中國 圖

你或許會對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廣場上的一組紅色字母有印象,「I Amsterdam」,這或許是荷蘭除了風車、羊角村、鬱金香節之外最著名的打卡聖地。自從2004年被放置在廣場外,這組紅色字母吸引了成千上萬慕名而來的遊客,甚至有人統計,每天它被拍攝的次數超過了6000次。但去年冬天,阿姆斯特丹最終拆除了這處地標,本地人抱怨它「太紅了」,造成遊人聚集,堵塞交通。

2016年,阿姆斯特丹還提出過一個

「酒店禁令」

,不再對新增的酒店發放營業執照。同時,官方還縮緊了Airbnb,原本Airbnb的房東每年可以最多對外出租60晚,但收緊後最多只能營業30晚。

去年冬天,阿姆斯特丹對進港的郵輪旅客徵收8歐元的「留宿費」,今年又對參觀「紅燈區」的遊客提出了限制,官方特別出臺了一項專門針對旅遊團隊的禁令。

據本地媒體統計,此前每周有超過1000個旅遊團在紅燈區的中央廣場上停留,最高紀錄是一小時內48個團。這使得該區域交通癱瘓,清掃困難,也影響了性工作者的正常工作。市議員Udo Kock曾在採訪中表示,「我們禁止這樣的參觀隊伍,不僅是為了減輕市中心人流堵塞造成的交通負擔,也是為了提高對性工作者的尊重。」

除了禁止旅遊團入內,官方還提出了多種整改措施,比如鼓勵性工作者去別處就業,或是在夜晚關閉街道,留出時間讓人們清掃街道,或是增收遊客稅。

從這些禁令看來,阿姆斯特丹似乎正面臨旅遊業的一處拐點,官方正竭力將遊客和旅遊業的膨脹控制在一定程度內。

官方之外,阿姆斯特丹本地也有多個民間力量試圖調和遊客和本地人之間的矛盾。

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是又一個吸引遊人駐足的地方 視覺中國 圖

Amsterdam & Partners是一個半官方的NGO,總監Geerte Udo最近接受了

CiyLab的採訪

,大麻和色情產業的合法化讓人誤以為荷蘭百無禁忌。「但本地人不會在大街上抽大麻,甚至拎著一瓶啤酒在路上邊走邊喝都很少見」,Udo表示,「無論在阿姆斯特丹、巴塞隆納或是泰國,你都需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

去年起,這個NGO發起了一系列活動,名為「Enjoy and Respect」(「享受並尊重」),致力於向遊客宣傳當地的文化習俗和禁忌。

CityLab的撰稿人Feargus O』Sullivan

採訪

了當地一個旅遊智庫Amsterdam in Progress的創始人Stephen Hodes,後者比較了不同的遊客類型。

「有一類遊客對旅遊目的地城市充滿好奇心,想要獲取新知識……但很不幸,這種類型的人數不斷下滑。新到來的遊客總是那些『地位追求者』(status seeker),他們旅遊只是為了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己的生活。到了一個景點,最先發自拍,表示自己到那兒了,其他的漠不關心。」

「這或許讓人厭煩,但你不能說那些打卡型的遊客就犯法了。即便是當地文化探秘者也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冒犯禁忌。」Udo表示,他們能做的只是更好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比如「I Amsterdam」APP就試圖提供一些改進思路,比如推薦一些非高峰時期和地區的活動。

今年五月,荷蘭旅遊局發布了一份報告,其中談到了一個重要的

政策轉向

:認識到「更多並不總能更好」,旅遊局決定不再一味地推廣荷蘭作為旅遊目的地,相反,官方的工作中心將轉為分流旅客,控制旅遊業對城市造成的危害。

相關焦點

  • 泰國入境禁令至今未解除 重啟旅遊業舉步維艱
    泰國當局希望藉助旅遊業推動經濟復甦,但入境旅遊禁令至今未解除,該如何重啟旅遊業是一大難題。6月12日,泰國曼谷帕鳳裕庭路一家商場外擺著地攤。隨著泰國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泰國各地街頭「地攤經濟」重新活躍。 中新社記者 王國安 攝泰國政府自5月初起逐步放寬限制措施,解除宵禁,並允許大部分國內企業復工,但自4月份就實施的入境旅遊禁令尚未解除。
  • 荷蘭阿姆斯特丹2030年禁行燃油汽機車
    為了降低空氣汙染,荷蘭阿姆斯特丹將逐步減少車輛使用汽、柴油,並鼓勵民眾使用電動車及氫動力汽車作為替代。2030年起,將全面禁止燃油汽機車輛駛進市區。荷蘭阿姆斯特丹2030年起,將全面禁止燃油汽機車輛駛進市區。
  • 英國最嚴禁令出臺,衣服被限制購買,男子只穿內褲逛超市表抗議
    想當初還在進行群體免疫不對疫情進行控制的英國,近期也發布了一些禁令。 38歲的克利斯從汽車中出來,全身上下只有一個口罩,一條內褲以及一雙鞋子。這是為什麼呢?是沒有衣服了嗎?顯然並不是,這是克利斯來對新禁令表達抗議的一種方式。
  • 全球旅遊業「暫停期」 阿布達比等待重啟
    (F1阿布達比站比賽) COVID-19疫情從年初開始給全球旅遊業按下了「暫停」鍵,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雖然一些局部地區旅遊市場開始重啟,
  • 特稿:小吸管大危害,全球多地說「再見」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 特稿:小吸管大危害,全球多地說「再見」新華社記者塑料吸管雖細小,但難以循環利用,會給我們的環境以及其他生物帶來嚴重危害。在歐盟禁令正式出臺前,德國多家超市已紛紛推出「限塑」計劃。德國雷韋集團和連鎖超市「利德爾」7月宣布,將在銷售門店全面停止提供塑料吸管制品。連鎖超市「埃德卡」也表示要開發可重複使用的物品,以替代一次性塑料製品。
  • 阿姆斯特丹:一個能包容你所有的稜角的城市
    來往荷蘭的城市交通工具主要是火車以下是幾個我經常購買優惠火車票的網站:城市卡阿姆斯特丹城市卡價格:60-115歐(根據時長劃分)阿姆斯特丹城市卡可以去大約50多個景點,也可以坐公交,只是限制在GVB的公司的公交
  • 老佛爺閉店、各國旅遊禁令頻出、航班停運……疫情下全球旅遊消費...
    基於此,有業內人士預測,在2020年5月前,澳大利亞旅遊業將會因中國遊客的減少而損失23.1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06億元)。此外,當地時間3月11日,美國也已宣布將對歐洲實行為期30天的旅遊禁令。三天後,美國白宮又宣布將英國和愛爾蘭加入歐洲旅行禁令國家名單。至此,歐洲申根區國家受美國旅行禁令影響的數量從26增至28個。
  • 國際半導體協會發聲:希望美國將華為晶片禁令寬限期延長120天
    導讀: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聲明稱,希望美國商務部將華為禁令延長120天。SEMI中國區總裁居龍表示,很遺憾地看到一些用行政手段幹預、影響產業鏈的措施,這不是SEMI願意看到的,但也不是SEMI所能夠控制的。
  • 南京最嚴禁令出臺,所有小區封閉式管理
    01 小規模門診部全面停診,全面封閉式管理,南京最嚴禁令出臺! 如今,全國防疫工作進行到關鍵時期,南京最嚴禁令這幾天陸續出臺! 昨天早上,南京本著信息透明化的原則,將確診患者的情況通報具體至小區,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同時也希望大家「不信謠,不傳謠;善待患者家人,不要追查、發布、傳播確診患者隱私。」 02 出入門票制,倡導2天1人出行採購,限制車輛出行,全國行動起來!
  • 歐盟擬開放內部邊境拯救旅遊業
    旅遊業是歐洲多國重要產業,經濟產出大、就業人口多,因新冠疫情遭遇重創。負責經濟事務的歐盟委員保羅·真蒂洛尼預估,今年歐洲旅遊業恐損失40%收入。【建議保持一致】依據多家媒體披露的方案草案,歐盟委員會建議各成員國政府取消全面旅行禁令、改用有針對性的限制措施,並隨著疫情消退而逐步取消內部邊境檢查。方案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最終決策權在各國政府。
  • 奇異荷蘭,走進阿姆斯特丹
    任意城市到達阿姆斯特丹;Day2,阿姆斯特丹到達桑斯安斯風車村;Day3,阿姆斯特丹 遊玩藍橋、倫勃朗廣場、鹿特丹;Day4,鹿特丹——海牙——鹿特丹;Day5,鹿特丹——小孩堤壩 堤壩風車村;Day6, 布魯塞爾;Day7,安特衛普;Day8,布魯日。關於機票,多數需中轉,中轉時間約為3小時,需辦理入境手續。
  • 最新,日本將取消對中國等旅行禁令!曾是限制最嚴格國家之一!
    根據環球時報8日援引日媒報導稱,日本政府計劃在11月取消對中國以及澳大利亞、新加坡、紐西蘭、韓國等其他11個國家和地區的旅行禁令。在新冠疫情期間,很多國家都實施了旅行禁令,但日本是限制最嚴格的國家之一。目前,日本政府已發布的旅行禁令覆蓋了159個國家和地區,建議本國遊客如非必要或是緊急情況,不要前往這些地方旅行。在放寬出境旅行的同時,日本也在不斷放寬入境限制。
  • 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荷蘭首都同姆斯特丹(Amstenlam)的名字就是由Amstelrin(阿姆斯特河)和Dam(水壩)串聯而成,這也是對阿姆斯特丹乃至荷蘭圍海築堤、擴展國土的生動註腳。阿姆斯特丹是一座水味,有「北方減尼斯」之稱,這座城市有條貫穿市區的阿姆斯持丹河,還有100多條運河和1000多座石橋。
  • 中國「洋垃圾」禁令全球衝擊波
    事實上,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調查了解,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也在趁此加大對本國環保問題的整治,出臺了大量積極的應對措施。換句話說,這一波中國「洋垃圾」禁令衝擊波,對全球環境治理而言或不失為一件好事。
  • 曼谷數千民眾酷熱中排隊申請援助,沒了中國遊客泰國旅遊業有多難
    在「泰國國家旅遊局2020年行動計劃」中,泰國政府曾希望2020年將旅遊業收入同比提高10%,達到3.71萬億泰銖(約合8305億元人民幣),如今,這個計劃已成泡影。入境國際航班禁飛令一延再延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迅速的擴散,確診人數不斷的增加,使得泰國的禁飛令也是一延再延。泰國於3月26日開始實施緊急狀態法,一系列包括宵禁、禁飛、封鎖邊境在內的嚴格防疫措施也陸續出臺,力求內控傳播,外防輸入。
  • 鹿特丹,阿姆斯特丹一個美麗的城市
    與許多其他荷蘭城市不同,鹿特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徹底摧毀。但它把戰爭的結束變成了重建自己進入現代城市的機會,並擺脫了17世紀的舊貌。現在鹿特丹充滿了鋼結構建築,寬闊的街道,高樓大廈以及荷蘭許多其他城市所缺乏的其他現代化跡象。如果在荷蘭有一個城市,我相信鹿特丹就是這樣。
  • 阿姆斯特丹,一座特立獨行的城市,2020歐洲杯主辦城市巡禮2
    阿姆斯特丹,荷蘭的首都,一座特立獨行的城市。在這裡,歷史、文化、藝術、自然和世俗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讓你感到驚詫的同時卻又一點也不違和,絕對刷新你的三觀。博主本人是2016年去法國看歐洲杯的時候造訪阿姆斯特丹的,從法國和比利時坐火車去阿姆很方便。
  • 阿姆斯特丹大學回應「限制中國等國留學生」:沒有削減計劃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校長日前在該校校慶演講中表示,該校國際化推進過快,留學生數量激增帶來一系列問題,需要平衡荷蘭學生與留學生的比例。有媒體指出,如果阿姆斯特丹大學限制外國留學生,德國和中國留學生將成為受影響最大的群體,這引發了外界的關注。
  • 全球創新創業會議在阿姆斯特丹大學​召開
    【海外網】由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和吉林大學聯合主辦,吉林大學中以創新創業合作研究中心、阿姆斯特丹商學院、荷蘭中國文化中心等機構共同承辦的第五屆全球創新創業會議10月11至12日在阿姆斯特丹大學成功召開。在11日上午的大會開幕式上,首先由本屆大會主席、阿姆斯特丹大學斯維·萬寧教授致辭。他簡要回顧了全球創新創業會議的歷史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並就當今時代科技創業在經濟和商業中的重要驅動作用,及其對教育的影響進行深入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