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每所高中幾乎都在舉行成人禮,不管是充滿傳統韻味的儀式,抑或是時尚西化的儀式,套路都差不多。學校一般都會安排家長參與,讓家長見證孩子「成人」這一幸福時刻。應該說這是一個勵志教育的大好時機,也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契機。而學生在感受到這樣一個神聖時刻的同時,還有一點點心心念的希冀(有些甚至是期盼已久的),即家長的禮物。那麼,家長應該送給孩子什麼禮物呢?房子、銀行卡、金手鍊,名牌衣服、鞋子、包包?過於物質的禮物會在學生中間產生攀比心理,也會讓那些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產生深深的自卑心理。
那麼,學校應引導家長送給孩子怎樣的成人禮物?筆者認為,我們更應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這,才是最好的禮物。
年幼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感恩、責任和擔當,這需要師長們的教育。
比如,我校最近舉行了很隆重的成人禮。有位學生在活動前對班主任說:「我爸媽在外地打工,來回一趟的路費相當於3天工資。我可以不讓他們來嗎?」班主任回答:「沒關係,你知道了父母的艱辛,其實你已經成人了。」
「成人」,不就是有責任和擔當,懂得感恩嗎?既然學生已經懂得,又何必一定要拘泥於形式?教師應考慮到那些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或因各種原因而不能參加自己孩子成人禮的家長,在成人禮上由教師代替家長給孩子一個擁抱。成人禮中還有一個環節就是讓家長給自己的孩子寫封信。對於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我校不少教師在和家長們溝通後幫其代寫,這樣既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感受到了學校的溫暖。
成人了就意味著要有責任和擔當,但在家長眼裡孩子不管多大都是孩子,捨不得放手。
捨得放手,就是在讓孩子成長。因而,教師要引導家長,在每一件具體的事情面前,不要控制,要引導,並且要不著痕跡。不懷疑孩子的能力,讓孩子獨自去做好一件事,並相信他(她)的能力。萬一沒做好,也要先接納,然後幫助他(她)一起分析問題,對症下藥,這樣他們就會慢慢學會如何做事,直至獨當一面。
除極個別情況,現在的孩子都不缺錢,但如何恰當花錢確實是一個值得引起家長重視的問題。在成人禮上給孩子送銀行卡,絕對不能培養起孩子正確的金錢觀。過分的節儉和土豪式的花錢都不是正確的方式。心理健康的孩子總會得體地處理一切生活問題,內心豐盈的孩子不會對亂花錢上癮。
如果家長有正確的金錢觀,那麼孩子也會學著家長的樣子去處理與金錢的關係。讓孩子內心擁有豐足感,他(她)才會擁有更多的幸福和安全感,更有利於形成健康的金錢觀。
家長之間總是有差別的,但這個差別不是身份、地位或文化程度的差別,而是教育手段的差別。只要有心、用心,家長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給孩子——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作出良好的表率——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給孩子的財富,也是孩子生命中得到的最美饋贈,是孩子生命成長過程中最豐盈的滋養。
成人禮中的「成人」與「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