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癲癇(epilepsies)是一種以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發突然、短暫且反覆發作的腦部功能失常為特徵的症候群。因神經元異常放電的涉及部位和放電擴散範圍不同,該病可引起運動、感覺、意識和植物神經等出現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功能障礙。
癲癇()是一種以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發突然、短暫且反覆發作的腦部功能失常為特徵的症候群。因神經元異常放電的涉及部位和放電擴散範圍不同,該病可引起運動、感覺、意識和植物神經等出現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功能障礙。神經元出現陣發放電引發的一過性腦功能異常稱為癲癇發作(),每位患者癲癇發作可能是一種或多種形式並存。
病因
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癲癇,特別是大腦皮質的病變。一般認為與下列四種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在一些有癲癇病史或有先天性中樞神經系統或心臟畸形的病人家族中容易出現癲癇。
2、腦損害與腦損傷。在胚胎發育中受到病毒感染、放射線照射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胚胎發育不良可以引起癲癇;胎兒生產過程中,產傷也是引起癲癇的一個主要原因;顱腦外傷也可引起癲癇。
3、顱腦其它疾病。腦腫瘤、腦血管病、顱內感染等。
4、環境因素;男性病人較女性病人稍多,農村發病率高於城市,另外發熱、精神刺激等也是癲癇發生的誘因。
症狀
1、強直—陣攣性發作。過去也曾被稱為「大發作」。患者突然意識喪失,全身肌肉持續強烈收縮,頭後仰,倒地,雙眼上翻,牙關緊咬,四肢伸展或屈曲,持續數秒至數十秒後轉為頻率較快的全身震顫。患者醒後全身酸痛,不能回憶發作過程。
2、失神發作。突然的意識喪失,正在進行的動作及語言停止,雙眼凝視,表情呆滯,持續數秒至數十秒後突然恢復,繼續發作前進行的動作。
3、痙攣發作。多見於小嬰兒,表現為短暫的點頭伴四肢屈曲樣收縮,或四肢伸展、頭向後仰。發作常成串出現,每串痙攣的強度逐漸增加,達到高峰後又逐漸減弱。
4、肌陣攣發作。患者表現為點頭、頭後仰或雙側肩部及手臂抽動,導致患者動作不穩定或掉物,如影響到下肢,患者可能站立不穩或步態不穩、突然跌倒。
5、失張力發作。短暫失張力發作也稱跌倒發作,表現為患者頭下垂或跌倒,之後迅速起來,持續不足1秒,意識喪失不明顯。長時間的失張力發作又稱運動不能發作,患者意識喪失,全身鬆軟,凝視或閉目,無發聲也無運動。
6、局部感覺性發作。
基本感覺症狀:例如:身體局部的針刺感、麻木感;眼前閃光、暗點、黑蒙;聽見蜂鳴音、敲鼓聲、噪音感或感覺外界聲音突然變大、變小、變遠、變近等失真感;聞到令人不愉快的味道等。
複雜感覺症狀:例如:陌生感、似曾相識感,過去的經歷全景式回閃;知覺障礙,如夢樣狀態,時間或空間感覺異常;情感障礙,如恐懼、生氣、抑鬱、欣快等;人格解體感等幻覺或錯覺。
護理
1、心理安慰。作為患者的家屬,應定期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使他們能夠保持一個好心情。理論證明,肉體慌張,絕望,可促進癲癇發作。癲癇反覆發作的一些人和社會的歧視和絕望的患者多數。有一個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堅持長期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通過相同的基本正常生活治好。
2、注意休息。癲癇患者應該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由於過度的體力或腦力勞動可以引起癲癇,癲癇患者要注重勞逸分離,對癲癇兒童學習的學校,社會要求不要太高,成年病人的研究也不要過度緊張和疲勞,以免使發作。
3、合理飲食。癲癇患者應注意除以上兩點,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合理搭配飲食。節日或飢餓和一次性大量飲水可誘發癲癇。因此,必須合理營養,飲食,避免過飽或過飢或一次性大量飲水。此外,喝茶,吃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如巧克力可使癲癇發作的食物。
預防
1、足夠的睡眠:確保有足夠的睡眠;如睡眠太少會增加癲癇發作的可能性。
2、勿大量飲水及多鹽:癲癇病人進食過多的水和鹽有可能誘發疾病,因鈉離子可導致神經元過度放電而誘發癲癇發作。因此,減少食量,勿一次喝下大量的液體和過多的鹽是癲癇病人的飲食原則。
3、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酒精飲料、動物蛋白質、咖啡因、人工甜味劑、尼古丁、糖、精製食品,忌食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4、保持腸胃通暢。如果腸子未每天蠕動,可在睡前喝些檸檬汁(2粒檸檬加2.3升的水),每天還可以服用2湯匙橄欖油潤滑疏通腸胃。
5、勿勞累。
6、適當運動: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是很重要的,運動對患者良好,但要適量,並避免太過劇烈的運動,並應儘量避免情緒緊張及壓力。
7、識別選擇:如煩躁或興奮,而在立刻發作前出現一些警告「先兆」,可能是一種味道或氣味,出現這種先兆時你可以及時地躺倒以免摔傷。如果開始表現為抑鬱、易激惹或頭痛等。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