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年1月1日起,北京市300多萬名專業技術人員想申報職稱,就不必再辛苦地去背英語單詞、學職稱計算機課程了。北京市人社局宣布為人才鬆綁,外語和計算機考試將不再作為職稱評審必備條件。(12月2日《京華時報》)
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需要通過職稱英語考試,這是全民英語時代的產物。受拘於時代背景,廣為民眾詬病,已經成為職評的「闌尾」。職稱評定砍掉外語是為專業技術人員鬆綁,讓他們騰出精力和時間提高自身技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全民英語的糾偏。
眾所周知,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對英語教育都非常重視,把它列入高考必考項,列入職評必選項。從初中乃至小學就開設了英語課程,而且作為學生的三大「主科」之一。所以,無論是學生還是成年人,都必須花大力氣學習英語,不然則會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文盲。
英語作為世界流行廣、使用人群多的語種,當然需要我們重視。然而,在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科技發展帶動翻譯軟體不斷優化的當下,我們有必要全民學習英語嗎?這個話題應當好好反思。要知道,很多人學習了英語之後,一輩都用不到英語。
三年前,騰訊手機網曾有一份15萬網友參與的調查,大家一刀切地認為高考中英語的比重較大,超過八成的人覺得英語在其工作中「基本沒用」或「完全沒用」;近6成的人認為高考應取消英語。
顯然,舉國學英語是勞民傷財,是對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
最近幾年,不單單是民眾在反思,國家也意識到全民英語已經不合時宜,所以在慢慢地糾偏。表現在教育上的是:高考英語的150分降到了100;各地教育部門也對英語課程的權重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表現在技術人才職稱評定上的是:從2014年前,一線地方開始了中級以下職評不需要考英語的改革。而從今年開始,不少地方陸續把英語和計算機水平考試剔除職評必選項。
不可否認,職評英語束縛了專業人才的成長,且滋生了灰色的利益鏈。割掉英語職評考試這個「闌尾」是眾望所歸。職稱評定砍掉外語,是我們反思全民英語和糾偏全民英語的一部分。理性看到英語的重要性,調整並優化對英語教育的投入,才是最為合理的選擇。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