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標、糕點盒封、澡票 這些藏品記錄下老鄭州人過年的喜悅

2021-01-12 網易河南

春節臨近,老鄭州收藏愛好者王懷民展示了他收藏的糧票、布票、肉票、油票、糖標、糕點盒封、澡票、電影票、公園門票,講述40年前老鄭州人過年的喜悅與憧憬。

鄭報全媒體記者 汪永森

實習生 劉地

通訊員 王保喜 文/圖

父親帶著糧票、油票、肉票採購年貨

20世紀70年代人民生活還不富裕,老鄭州人的家裡連收音機也沒有普及,大家精神生活比較貧乏。父親在過年時總會帶著王懷民去看幾場電影,讓貧瘠的日子泛起藝術的光芒。

「那時碧沙崗公園還叫勞動公園,紫荊山公園叫東方紅公園,門票都是三分錢一張。」王懷民回憶,父親在春節前帶他去國營理髮店和國營浴池,理髮洗澡乾乾淨淨地迎接新年,春節假期父母還會帶他逛公園,一家人享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那時大米、白面被稱為細糧,玉米、高粱、紅薯等被稱為粗糧,一般市民全年的主食都是粗細糧摻半,平時吃的饃是黑白兩摻的花卷饃或窩窩頭,過年時才能吃上純白面饃。

到了過年的時候,父親總是會帶上糧票、食用油票、肉票、副食品票等票證,跑前跑後地想把春節期間的飲食做得豐盛些,平常省吃儉用的母親過年時也不再「小氣」,她會包頓餃子、弄幾個小菜,讓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歡歡樂樂過新年。

春節那幾天,一聽說要串親戚,王懷民總是高興得歡蹦亂跳,因為到了親戚家裡少不了也是一頓好吃好喝。

過年穿新衣大人小孩臉上全都笑開花

一年裡頭,春節是人們最重視的一個節日。父輩們認為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就應該吃點喝點歡樂歡樂,而過年最關心的除了吃,還有穿的問題。

王懷民拿出幾張家裡保存下來的布票,這些布票曾經是按人口定量發的,由於數量有限,家家戶戶根本不夠用,那時候買衣服也好、買布料也罷,都得憑布票購買,離開花花綠綠的布票,想買到稱心如意的衣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講述,20世紀70年代過年的時候,母親不管家裡如何窮,總會想盡辦法給他做一套新衣服,而穿上新衣服常常讓他開心好長時間。那時藍色、灰色、綠色布料曾經流行一時,他的衣服也是在這幾種顏色中變來變去。

當時市民生活困難,市場上布料缺乏,老百姓的要求也不高,穿衣戴帽不求美觀,只要保暖就行。

那時候「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句話也流行多年,而過年能夠穿上件新衣服,便成為一件應景的喜事,大人小孩換上新衣服都會眉開眼笑。

龍蝦糖曾是

鄭州市民過年時的標配

王懷民的藏品中有一張鄭州食品廠(後更名為國營鄭州食品總廠)生產的龍蝦糖包裝紙,方寸之間,留存著珍貴的記憶;另一張什錦糕點盒封上面印著二七紀念塔圖案,看到它童年過年時吃糕點的幸福記憶就會浮現在眼前。

祭灶過後,王懷民的母親會帶著錢和糧票到國營糖菸酒食品商店,買上幾盒什錦糕點準備串親戚用,再買上一斤鄭州產的龍蝦糖和一斤瓜子擺在家裡讓客人吃。對於老鄭州人來說,鄭州食品廠出品的火車牌龍蝦糖,是甜蜜記憶的象徵。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龍蝦糖由於口感好,被視為鄭州的拳頭產品。龍蝦糖作為鄭州當時知名度最高的糖果,是鄭州市民過年的標配。

「那時一盒什錦糕點售價是6兩糧票0.87元,龍蝦糖每斤一塊二也得憑票買。」王懷民說,龍蝦糖雖然好吃,但是只有等到過年的時候才能獲得幾粒,春節兜裡裝一把龍蝦糖,孩子們就像擁有了全世界,那份惹人羨慕的快樂和令人陶醉的香甜,幾乎成為那個時代孩子們的集體記憶。

如今,鄭州過年的內容已經與40年前有了巨大變化,但老物件依然像一面鏡子見證著時代的變遷,見證著改革開放以來鄭州日新月異的發展,也見證著市民曾經的喜悅與憧憬。

相關焦點

  • 你還在原價買澡票?太原這些洗浴中心搞活動,很多隻要9.9元
    你還在原價買澡票?太原這些洗浴中心搞活動,花的少洗得好,很多隻要9.9元!元限量搶購洗浴汗蒸毛巾品牌用品通票悅享水匯,很多人洗澡要搓背,大多數洗浴中心單搓背就要30元左右,這個地方洗浴+搓背才29.9元,相當超值,因為限量,所以來旅行APP上庫存不多【悅享水匯】29.9搶洗浴+毛巾+全身精搓+洗浴用品 +免費停車+散座休息通票健龍洗浴中心,健龍是有很多分店的,老洗浴品牌
  • 澡堂老闆被央視"點名"後:一周賣了10萬澡票,連開了9家店
    走下舞臺的安樹堂,也消失在大眾視野中。或許在他的世界裡,自己不屬於任何一個舞臺,回歸到那個熱氣騰騰的澡堂,才是他最好的歸宿。時隔多年後,央視再次找到安樹堂,他依然在瀋陽做澡堂生意,而且已是9家店的老闆。故事的開頭——稀裡糊塗籤了合同安樹堂,生於吉林舒蘭,十五六歲便獨自前往長春謀生,如今已年過5旬。
  • 回農村老家過年,年前什麼東西最愛漲價呢?主要都有哪些?
    回農村老家過年,年前什麼東西最愛漲價呢?主要都有哪些?春節作為我們最大的一個節日,也是一個消費的節日,春節前後的消費開支,確實是不小的數目,尤其是在春季前夕,很多我們常見的東西都會「自熱而然」的會抬一抬身子,漲一下價格,有的還算可以接受,有的這就是顯得有點趁火打劫了,都有哪些主要看到的會在春節前夕漲價呢?
  • 記錄廣州十三行的博物館,1600件藏品一人捐贈
    收藏的近1600件(套)文物,記錄著清代中國對歐美重要貿易口岸十三行的百年輝煌。 而這些文物中,屬於王恆捐贈的就有1500多件。 這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心願,捐出自己的藏品。 博物館籌備了三年。 「荔灣區非常重視此事,領導親自來到我這裡看藏品,找專家鑑定。包括文物的保管、記錄等,工作量很大。當時博物館還沒建好,他們還特地找地方去存放這些東西。」王恆第一批藏品捐出是在2014年。 三年中,王恆除了捐出的藏品,還遠赴全球各地,忙著「補貨」。
  • 淄博市民大潤發買椰子糖標倆生產日期 廠家:工人打錯標了
    淄博市民大潤發買椰子糖標倆生產日期淄博市民小李告訴記者:「我買出來以後,看到生產日期, 有兩個生產日期,第一個生產日期是2016年1月2號,隱約的在下面還有一個2015年8月
  • 上海首席會館,珍藏著三百多件老上海藏品
    這些都是當代,包括38家世界500強公司的CEO、21個國家駐滬領事館的總領事,以及美國《商業周刊》資深記者等等。香風陣陣間,聽得樂聲也柔柔。《玫瑰玫瑰我愛你》、《蘇州河畔》、《夜來香》的歌聲伴隨著鋼琴、小提琴的絮語在公館內迴蕩。正在表演的是著名作曲家陳鋼、前傑出外交官章含之以及著名旅德藝術家王小慧。
  • 李保田趙麗蓉《過年》豆瓣8.7分,非常有年代感充滿年味的老電影
    又到一年春節時,不由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一部老電影《過年》,1991年拍攝的,黃健中導演,裡面眾星雲集,都是老戲骨,不僅有實力派老演員李保田、趙麗蓉擔任主演,還有葛優、六小齡童等知名演員出演。該電影講述了中國北方的一個小鎮上,一家團聚在一起過年時,發生的一些瑣碎故事。
  • 一位老鄭州收藏了很多相片袋,記錄著鄭州發展史,有你的記憶嗎?
    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讓我們走進鄭州一位普通市民家裡,看看一位普通老鄭州人家裡有關鄭州的歷史記憶。一個個相片袋,見證鄭州歷史在鄭州市民王懷民的家裡,收藏著數十個幾十年前老鄭州的的相片袋。中州照相館、東風照相館的、工農兵照相館、革命照相館、鄭大照相服務部、建設照相服務部、京士照相館、北二七照相館……仔細看這些老相片袋,與現在的相片袋有很大的不同,那時的相片袋上印有修底、油彩著色等服務項目,現在的照相館已經沒有這樣的業務了。
  • "藏品的記憶"引來新國潮青年集體懷舊 老物件和K coffee 都愛啦
    「藏品的記憶」引來新國潮青年集體懷舊 老物件和K coffee 都愛啦 二八自行車、兒童三輪車、磁帶、鐵爐子、老照片、三鬥櫥櫃、煤糕模子等,這些老物件曾經是人們生活當中重要的必需品,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老物件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 鄭州硬核說唱MV震撼首發,唱出鄭州人的freestyle
    鄭州硬核說唱MV震撼首發,唱出鄭州人的freestyle 2020-05-28 0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雞監獄」戰「疫」日記.封監14天,我在一線記錄
    當肆虐的疫情徹底打亂節日的喜悅,有一群人已整裝出徵。寶雞監獄黨委一聲令下,120餘名參與第一批封監值班的警察職工緊急集結。他們中,有的接到命令,驅車幾百公裡從家裡趕來;有的剛值完監控班,還未來得及休息;有的幾個月大的娃娃發著高燒,正在住院;還有的或是家裡老人需要照顧,或是自己才剛剛出院……然而疫情當前,防控任務緊迫,組織一聲召喚,他們毅然決然奔向與家相反的方向,投入到監獄疫情防控的狙擊戰鬥中來。
  • 收集數萬藏品 鐵路迷「博物館」見證京津冀速度
    承載記憶  穿越時光的老物件  「啤酒飲料礦泉水,香菸瓜子火腿腸,前面的同志,麻煩腿收一下」,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火車留給我們的記憶。那麼再之前呢?趙聯忠向記者介紹書房陳列的藏品——「毛澤東號」列車模型。  收藏故事  一件藏品花了半年工資  從百年前的老物件兒到高鐵時代紀念藏品,火車模型、信號燈、列車時刻表、鐵路規劃圖、專業圖書,最多的是各種票證,火車票、月臺票就有兩三萬張,分門別類地裝在了一個個冊子裡。
  • 這些詭異瘮人的博物館藏品,看完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話說,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世界各國的博物館也被迫暫時閉館,然而有些閒得蛋疼的英國約克郡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突發奇想,在網絡上發起了一場「館長之戰」,主題就是曬出各個博物館裡最詭異的藏品,PK一下誰家的藏品更恐怖……這一下不得了,吸引了無數不甘寂寞的博物館和圍觀網友,「戰況」可謂異常激烈!
  • 老鄭州人記憶裡的美食小吃,幾經波折後,分散於鄭州各個角落!
    最近幾年因為鄭州的高速發展,許多地方都進行了拆遷,很多老鄭州人記憶裡的味道都被迫離開原址,搬往別地。老一廠夜市的很多小店都經歷了很多次的搬遷,在這裡給大家總結一個合集,也希望更多的小夥伴能多多補充~讓大家找尋找記憶裡的小吃!
  • 臨近年底,這些事過期不候!鄭州人抓緊時間辦!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臨近年底一些有時效的事情快到截止時間了需要抓緊辦理年休假、醫保繳費、車輛年檢……這些事項事關切身權益千萬別忘記辦理~也希望大家都能在今年餘下的日子裡完成之前定的小目標存夠過年錢找到你的那個Ta一起跨年!原標題:《緊急提醒!臨近年底,這些事過期不候!鄭州人抓緊時間辦!》
  • 再度封帝的黃曉明,臉上卻無一絲喜悅,婚姻真相「藏」不住了!
    再度封帝的黃曉明,臉上卻無一絲喜悅,婚姻真相「藏」不住了!金雞獎頒獎典禮上黃曉明再次獲得最佳男主,這是很多觀眾都沒有想到的,他在之前沒多久才拿了百花獎最佳男主,兩次獲獎,而且他還是第一個連續兩次拿下金雞獎最佳男主的男明星,這是新的記錄了,這個獎對於黃曉明來說應該是相當的重要的,畢竟同臺一起競爭的演員都很優秀。
  • 迎雞年,看看這些雞藏品
    藏品:民國景德鎮窯粉花卉公雞瓷帽筒 (現藏於寧波博物館,未定級) 瓷帽筒有什麼用?寧波博物館副研究員陳明良介紹說,上年紀的寧波人可能會有點印象:老房子裡,一張靠牆的八仙桌上,放著一對帽筒,主人晚上回家後,隨手把帽子擱上邊,第二天出門時再取下來戴上。一般認為帽筒的出現是在清嘉慶年間,慢慢就盛行起來了,在清末幾乎成了各家各戶的標配。瓷帽筒最初是實用性的物件,後來慢慢地裝飾功能超過了實用功能,成為桌子上的裝飾品。 瓷帽筒一般是成對出現的,上面都繪有吉祥圖案。
  • 李家天然小磨香油走進76人燴麵——讓您吃出老鄭州燴麵的味道
    對鄭州人來說,湯湯水水、熱熱乎乎的燴麵,是一日三餐的習慣,是幾天不吃就饞得慌的念想,是融進了骨子裡戒不掉的癮。所以,在美食風水輪流轉的鄭州,唯獨一個燴麵這一名吃幾十年屹立不倒,如今,鄭州成為中國人心中約定俗成的「燴麵城」。
  • 過年了,給遠方的親人寫封信
    春節前夕,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裝步十連發動官兵回歸傳統,開展「過年了,給遠方的親人寫封信」活動。一封封或長或短的家書中,官兵們通過質樸的語言,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與祝福,與親人分享在軍營的成長與收穫。我們徵得官兵同意,摘選其中部分家書推薦給《解放軍報》,感謝一直以來默默支持我們的親人。
  • 痴迷老物件 自辦博物館!葉世海收藏2000餘件民俗物品記錄城鄉變遷
    生活老物件在一些人看來是「破爛兒」,卻是梅縣區白渡鎮悅來村村民葉世海眼中的「寶貝」,它們可以見證歷史、勾起回憶。他長期收藏這些「寶貝」,並辦起了粵海民俗博物館。  館內展出藏品逾500件  粵海民俗博物館位於白渡鎮芷灣路一棟並不起眼的民房二樓。金秋時節,記者來到這裡參觀,一股滄桑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