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範燕瑩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案例選」叢書《戰鬥堡壘》責編劉海湘(左)、《先鋒引領》責編郭召志(中)和《第一書記》責編何羽。
黨建讀物出版社 供圖
聚焦脫貧攻堅,紮實做好主題出版。結合自身出版定位和出版優勢,黨建讀物出版社對此領域有著自己的深入思考和具體實踐。由中共中央組織部組織二局組織編寫、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的「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案例選」叢書目前已推出3本,該叢書入選中宣部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案例選」叢書出版以後,讀者普遍對書稿給予較高評價,認為這套叢書不僅具有重大政治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現實指導意義。談到脫貧攻堅主題圖書策劃與出版心得,《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案例選:第一書記》責任編輯何羽認為,如何實現重大主題的創新性闡釋,使主題有溫度地「落地」,在指導實踐中發揮作用,這是當前主題出版面臨的難題。「尤其是脫貧攻堅主題出版,首先就要用實踐去反映主題、豐富主題。」
用實踐反映主題、豐富主題,優秀案例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為此,中央組織部組織二局與黨建讀物出版社成立聯合項目小組,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特別是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精神的基礎上,共同做好方案制定、框架設立、徵求意見等工作。另外,全國各省區市黨委組織部以一線扶貧團隊的經驗為素材提供一手案例,從而確立本書的三大特色:權威性、指導性強;現實性、針對性強;生動性、可讀性強。
何羽介紹,為了提升編寫效率和對整套叢書的把控力,黨建讀物出版社在收集案例之前,專門撰寫了案例模板,請地方按照模板的體例和文風提供相關材料。那什麼樣的體例和文風是合適的呢?出版社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各地緊密結合本地實際選取最具特色的案例;案例觀點要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最新精神相一致;案例素材要做到內容真實、數據準確、表述客觀,經得起歷史檢驗;要剖析點評準確到位,有借鑑參考意義;案例形式要活潑,圖文並茂。
做好優秀的脫貧攻堅讀物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贏得脫貧攻堅這場戰役「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儘管在案例徵集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但依然有著非常艱巨的編輯加工任務擺在出版社面前,具體體現在:這套叢書的案例體量大,由各省區市分別提供。各地寫作特點和寫作質量差異很大,如何將這麼多的案例統一起來,形成統一的體例、較高的可讀性和相對統一的文風,其背後的工作量很大,難度也很大。
出版方介紹,在編寫叢書的第一本《第一書記》時,由於還處在摸索階段,問題比較集中。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責編做了大量細緻工作,三審三校結束後,出版社領導又帶領編寫團隊,用整整一周時間逐字逐句審讀推敲,對文字進行修改增色,使該書的可讀性大為提高。之後的各分冊也都延續了同樣的高標準。
「今天有件特別高興的事,由六七個小學生給我做的千紙鶴和畫的畫,都是畫和寫美好生活的,很讓人感動,每一個小學生都祝我身體健康,都叫我吳奶奶,都說很愛我,童心無邪,我深信他們是真心的。人世間只要你真心對他們,他們也一定會真心對你。每當想到孩子們對自己的好,我都感到十分欣慰,不論自己負(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這是河南確山縣西王樓村第一書記吳樹蘭的一段駐村日記。翻閱「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案例選」叢書,書中樸實無華的語言、生動感人的細節,呈現了脫貧攻堅的鮮活場景,自然也走進了讀者的心中。
「案例類圖書最重要的是要權威、可學、可讀。」何羽說,黨建讀物出版社在案例圖書策劃出版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記者注意到,除了書稿文風樸實、接地氣,在具體編排呈現上,出版社也下了不小的功夫,扶貧感言、個人簡介、事跡材料、現場圖說、扶貧真招等內容,全面立體地反映了黨員在帶領致富、扶貧助困等方面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經驗。
出版方介紹,「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案例選」叢書一共5本,目前已經出版3本:《第一書記》《先鋒引領》《戰鬥堡壘》,接下來即將出版《強化保障》和《扛起責任》。目前,這兩本書正在進行編輯校對工作,預計將於10月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