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一場關於「新時期工匠精神的傳承」的主題沙龍正在中天鋼鐵員工活動中心熱鬧舉行,這也是企業今年組織的第六場工匠精神大討論。
每4輛奔馳、寶馬車就有1個「中天智造」,全球70%的汽車輪胎裡都有"中天牌"簾線鋼......創業16年,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小鋼廠成長為全球特大的優特鋼棒線材生產基地,工匠人才是推動中天鋼鐵駛上轉型升級快車道的重要引擎。目前各類技術人才已超過1500名,每8個員工中就有一名技術型人才,大專以上學歷員工超過50%。中天鋼鐵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黨委書記董才平表示,鋼鐵行業如今已是名副其實的人才密集型、科技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行業,鋼鐵匠人正依託先進裝備技術優勢支撐起「中國製造2025」的脊梁。
通訊員 朱元潔
工匠精神支撐企業家精神:不忘初心,哺育社會,產業報國,實幹興邦
今年9月5日是中天鋼鐵集團掌門人董才平興鋼創業20年的日子。從當時的臨危受命,到每次危機前的從容以對,20年來,董才平帶領中天鋼鐵一路走來,完成了一次次的裂變和飛躍,將原先瀕臨倒閉的企業打造成常州第一家千億級企業。
2010年4月董才平當選全國勞動模範,並在2017年當選常州市勞模協會會長。回顧興鋼創業歷程,董才平感慨,鋼鐵行業過去的20年是跌宕起伏的20年,有過紅紅火火的「吃肉行情」,也有過長時間的寒冬低迷,「很多人看到賺錢就一哄而上,所以才會有產能過剩、『地條鋼』橫行,這些都是投機行為,遇到寒冬低谷就會半途而廢。如今堅守下來的企業大多都是規範企業,企業家都有一顆實業報國的雄心,紮根本土,依法納稅,不忘初心,哺育社會,這才是真正的企業家精神,也是鋼鐵匠人應有責任擔當。」
2017年,伴隨著行業整體向好,中天鋼鐵預計鋼產量突破1100萬噸,營業收入突破1100億元,各項財務指標都較去年大幅增長。「企業家也是匠人,是領導型匠人,作為匠人就應該潛心練內功,抓管理,謀發展,產業報國,實幹興邦。」董才平說。
匠心智造更是創造:每4臺奔馳、寶馬汽車裡有就有1個「中天智造」
34歲的高宇波2009年從中南大學冶金學院畢業後,獲得美國猶他大學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不到兩年便獲得冶金工程理學雙碩士學位。五年前他從美國學成歸來進入中天鋼鐵,已先後參與了38個新品特鋼的研發。
今年初,高宇波從集團內部公推公選中脫穎而出,成為技術中心主任助理,談起對工匠精神,他感觸頗深,「工匠精神對於研發人員來說,意味著精益求精,更意味著開拓創新。」他說,「科研開發永無止步,要時刻關注鋼鐵發展前沿,要時刻想著創新,讓鋼材更堅固,更綠色。」
如今的中天鋼鐵,擁有「一站一室一院一基地一中心」的五大科研平臺,即幹勇院士工作站、國家級認可實驗室、東北大學中天鋼鐵研究院、「鋼鐵研究總院-研究應用基地」、省級技術中心,配套全流程的臺灣中冠ERP信息化系統,為企業創新提供源動力,同時,企業從2008年開始規劃十年人才規劃,每年從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專業本科招了近300名學生,並「借智」高校院所,與東北大學、上海大學、鋼鐵研究總院等開展產學研合作。
「中天牌」產品現已形成建築用鋼、工業棒材、工業線材、熱軋帶鋼四大產品系列,涵蓋軸承鋼、簾線鋼、彈簧鋼、機械用鋼、高壓鍋爐管、錨鏈鋼、焊絲鋼、冷鐓鋼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鋼種300餘種,廣泛用於大型電廠、油田鑽井、汽車軸承、鐵路轉向架、船用錨鏈、跨海大橋等領域,遠銷全球四大洲50餘個國家和地區,並通過英國、韓國、印尼等10餘國認證。發電爪極用鋼進入寶馬、奔馳等高檔汽車零配件產業鏈,每4臺奔馳、寶馬汽車裡有就有1臺「中天智造」;軸承鋼代替瑞典SKF軸承,實現軋機自用;彈簧鋼廣泛用於高鐵、地鐵等重要軌道交通項目;卡特彼勒、鐵姆肯、貝卡爾特等國際知名客商慕名而來。
2017年中天優特鋼方面再進一步。素有「皇冠上的明珠」之稱,屬於超潔淨鋼代表產品的鋼簾線已穩定供應,鋼簾線是線材中的極品,「中天牌」鋼簾線最細的被拉至0.15毫米頭髮絲一般細並製成繩,拉拔成細絲100公裡都不會斷。「這是線材中的標誌性產品,是線材製品中質量要求最高、生產難度最大的鋼種之一。我們就是要做到100公裡不斷,一釐一毫都不能疏忽」高宇波說。據了解,中天簾線鋼已成為興達等單位指定產品,全球70%的汽車輪胎裡都有「中天牌」簾線鋼。
匠心智造源于堅守:技術能手、勞動模範超過120人
在中天鋼鐵同創公司的「夏萍技能大師工作室」,38歲的焊工高級技師夏萍正在培訓一批新來的焊工,她手把手帶著新員工進行實操,講述操作要領。這是以她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今年培訓的第7批新焊工。
「我認為工匠精神就是踏踏實實做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夏萍說,焊工是一個良心活,像行車、起重機等重型機械設備,稍一疏忽就會產生焊縫,這種連肉眼都看不清的焊縫卻會大大縮減設備壽命,造成重大安全隱患。所以她在培訓中說得最多的是,「舉起焊槍要專注,放下焊槍要問心無愧。」
而來自山東菏澤的員工孟凡挺則認為,工匠是眾多產業工人中經過歲月洗禮脫穎而出的人才,工匠沒有快速成才的捷徑,只有多年的付出,鑽一行精一行才有所成。15年前,23歲的孟凡挺來到中天鋼鐵,如今已從一名普通鉗工成長為鉗工技師,並擔任第一燒結廠維修工段工長,今年5月,「孟凡挺技能大師工作室」掛牌成立,以他為核心的10人技師團隊為企業鐵前設備的順行培育人才,提供保障。
像夏萍、孟凡挺這樣的技術能手、勞動模範,中天鋼鐵有超過120人,他們活躍在生產、技改第一線,以匠心智造為企業轉型保駕護航。
匠心智造貴在傳承:培育工匠,也是對工匠精神更好地傳承
一個人就是一面旗幟。依託勞模、技術能手,近年來,中天鋼鐵已搭建了4個勞模工作室、18個創新工作室、36個六型班組,「這些既是技術交流的平臺,更是工匠精神傳承的陣地」,中天鋼鐵集團執行董事、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李軍介紹,近年來集團黨委一直致力於扶持培育這些播灑在基層的創新載體,鼓勵基層以支部、工作室、工段、班組為單位開展技術攻關、比武、沙龍、論壇、課題研究。
在中天鋼鐵,每年超過300場技術比武在企業內部火熱進行,涵蓋生產全流程行業與通用工種,參與人數近5000人,員工在技能比武中對表找差,比學趕超,獲勝員工可享受公司相應等級的技能津貼,今年7月,集團決定每年再增加1650萬元,用於提高員工工齡工資和技能津貼。
技術比武比拼的是崗位技術,也是比拼一股精氣神,我們要讓尊重勞動,崇尚技術,崇敬匠人的理念貫穿生產經營各環節,暢通"想學就有機會、想幹就有舞臺、幹好就有前途"的成長通道,讓每位員工都能成為行家裡手。李軍表示,「培育工匠,也是對工匠精神更好地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