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應對我國面臨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從國家層面系統性地、全局性地作出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免費向群眾提供。
那麼,大家知道
什麼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此項服務包含了哪些內容?
哪些人能享受此項服務呢?
今天,小編化身講解員
帶著大家走進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預防接種篇
什麼是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傳統項目之一,接種疫苗可預防相應傳染病暴發、流行。例如,脊髓灰質炎疫苗能預防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接種百白破疫苗可以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等等。
為什麼要開展預防接種服務?
預防接種的目的是控制針對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最終消除或消滅所針對的傳染病。
預防接種服務的對象是哪些人?
轄區內0-6歲兒童和其他重點人群。
預防接種服務的內容有哪些?
(1)預防接種管理。及時為轄區內所有居住滿3個月的0-6歲兒童,建立預防接種證和預防接種電子信息檔案等兒童預防接種檔案。採取電話預約、線上預約等多種方式,通知兒童監護人,告知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地點和注意事項。每半年對轄區內兒童的預防接種電子卡整理1次,查缺補漏,並及時進行補種。
(2)預防接種服務。根據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程序,對適齡兒童進行常規接種。
(3)發現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簡稱AEFI)按《全國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方案》等要求進行報告和處置。
什麼是國家免疫規劃?
國家免疫規劃是指根據國家疾病預防控制的需要,由國務院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制定的免疫規劃項目,包括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種類、覆蓋人群、免疫程序以及接種率目標等,其他任何部門和個人無權制定和發布國家免疫規劃的具體內容。
怎樣建立預防接種證?預防接種證有什麼用?
新生兒出生後一個月內家長儘早攜帶《新生兒首次B肝疫苗接種登記卡》,以及《出生醫學證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理接種證和建立兒童預防接種檔案。接種證是預防接種的憑證。
當兒童的預防接種程序全部完成後,家長要長期保管好接種證,以備孩子入託、入學或將來出入境的查驗,千萬不要丟失。
兒童怎樣接受預防接種服務?
(1)家長或監護人按照兒童居住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通知上所指定的時間、地點,帶領兒童並攜帶預防接種證,接受預防接種服務。
(2)接種前,接種人員要核對兒童的預防接種證,詢問兒童的健康狀況,告知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所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 、禁忌、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
(3)在接受規定疫苗的預防接種前,醫務人員會再次核對信息之後才可以給兒童注射。
(4)接種後留觀30分鐘,無異常方可離開。
(5)醫務人員與家長或監護人預約下次注射的疫苗種類、時間、地點。
什麼是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如何發現和處理?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簡稱AEFI)是指在預防接種後發生的懷疑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反應或事件。這種反應僅在個別人中發生,需要嚴密觀察。如果出現高熱、全身性皮疹等過敏反應以及其他異常情況,請及時向接種人員諮詢,必要時需要到醫院就診。
原標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預防接種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