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人通過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觀事物的能力。觀察,是人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不是盲目的、隨意的。人學習知識的過程,從觀察開始。
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發展他的智力,不提高他的觀察力是不行的。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經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成績落後的原因縱然是複雜的,但普遍的特點之一是觀察力差。 提高孩子的觀察力,既是教師的任務,也是父母的任務。父母應該怎樣做呢?
1.缺乏穩定性:幼兒一般很少會自覺地為某一目的而進行觀察,常容易受到身邊事物的突出外部特徵及當時的個性情緒、興趣所支配,並且常會在過程中忘記觀察下去或頻繁更換觀察對象。
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提出一些具體的觀察目標,任務描述得越具體,孩子觀察的目的越明確,觀察的效果就越好。
星媽—曦曦媽:觀察力我首先覺得不要打擾孩子,不管現在急於讓孩子做什麼,都不要打擾他們的專注力,一個好的專注力是觀察的基礎。其次觀察應該是融合在生活中,而不是在特定時間特定環境。帶寶寶出門,就可以告訴她一起找找春天的痕跡,一些小小的任務並且有父母的參與會是特別好的培養。最後我個人覺得大人不要怕麻煩,多和孩子講是什麼事物,讓他們去摸去試,只有這樣感官上的接觸多了,隨著積累他們會有很多驚喜帶給我們。我們家的小傢伙在兩歲多一點的時候告訴我水母像媽媽的面膜,是不是很精彩,而且出乎我們意料?
2.持續時間短:一般來說,3歲左右的幼兒持續觀察圖片的時間大約只有5-6分鐘,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會有所延長,6歲時大約能達到12分鐘。對於他們不感興趣的對象,觀察時間會更短,有時不到一兩分鐘。
建議:家長儘可能選擇能引起他們足夠興趣的,或者在某一方面有顯著特點的觀察對象。
星媽—陸心怡媽媽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學習觀察。比如春暖花開時,可帶孩子到公園或田野裡,觀察樹木花草的變化,引導孩子去「尋找」春天的到來,夏天,可讓孩子去觀察花草的姿態、顏色,秋天,領著孩子觀察花草葉子變黃結籽的變化,去動物園看動物等等。記得寶寶2歲時,有一次在動物園裡看大象,剛好大象在拉尿尿,她就把這一幕記到腦裡了,當在電視上看到有大象的節目出現,她很自然地說「大象拉尿尿」。
3.缺乏系統性和概括性: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3歲幼兒在觀察圖形時,其眼球運動的軌跡是雜亂的,4-5歲幼兒的眼動軌跡越來越符合圖形的輪廓,也就是說,幼兒在觀察物體時尚缺乏系統性;同時,幼兒觀察時往往也發現不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和本質特徵,缺乏概括性。
建議:家長可以教給孩子一些有效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遵循一定的規律和線索,更有效地觀察事物。比如在尋找兩幅圖畫的不同點時,可以引導孩子遵循一定的方位順序來觀察並做適當標記,而不要毫無順序地胡亂比較。
星媽—Kevin媽咪:要讓孩子把觀察力和計測力、觀察力和想像力、觀察力和造型力結合起來,以促進觀察力的發展。例如,你可以種一株牽牛花,讓孩子看著花的發芽、長大,在小竹竿上做些尺度的標誌,插在花盆裡,盤牽牛花每天的生長,讓孩子繪出圖表,做下記錄。也可以用石塊、樹枝、泥、貝殼等讓孩子製造些自己想做的東西,發揮孩子自己的想像能力和造型能力,使孩子的觀察逐漸教銳起來。
教孩子回憶口述觀察到的事物現象。一般來說,只看看、說說,與用筆記錄下來,效果是不大一樣的。不過,這時孩子不會識多少宇,你可以讓他對你說,讓他回憶觀察到的情形,你幫他記錄下來,這也是很有意義的。
與此同時,注意讓孩子各方面知識都得到發展。見多識廣,孩子的視野開闊了,對同一種現象,就能說出許多許多來。知識的融會貫通,能互相促進、提高。
星媽—可可媽媽:比如說帶孩子出去玩,可以由近至遠,由簡單到複雜,局部到整體,不同角度去觀察不同的事物。讓孩子口敘述看見的事物,這樣還可以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家長可以在一旁提醒孩子怎樣分辨出不同點,共同點,關注細節,區別假象,排除錯覺。讓孩子回憶,記錄看見的有趣的事物,最重要是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第一步:從保護感覺器官開始
大腦所獲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過視覺、聽覺輸入大腦的。因此,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要從保護感覺器官開始,尤其以眼睛的保護最為重要。如果任由寶寶在電視機前一連呆上幾個小時,對眼睛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步:感覺訓練全方位展開
視覺
1.帶寶寶到大自然中多看美麗的風景;
2.把房間布置得色彩柔和而又漂亮。
3.讓寶寶多聽些動人的音樂;
4.每天父母和寶寶對話多一些。
星媽—康媽:我發現我家兒子很愛觀察外邊的東西,並且每次都會把出去觀察到的東西,轉化成他自己見過的東西告訴我,比如:有一次外出看到在一個大煙叢裡冒出好多的煙,他跟我說那形狀像甜筒冰激凌一樣,還有就是坐過一次飛機以後他回到家就會用積木搭建一個飛機的小造型,諸如些類的我認為應該慢慢培養,當孩子很高興的做好一做事情後,既使他做的再不好,我們也要先給予肯定和鼓勵,然後再說出我們自己的想法。還有就是孩子有特別專注的作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去打擾他。
觸覺
1.給寶寶洗澡時,用不同柔軟度的刷子摩擦寶寶的身體。
2.把寶寶包在床單裡做大搖船的遊戲,會使寶寶的平衡能力、方位和距離知覺能力得到培養。
第三步:提醒和肯定寶寶的觀察
寶寶最初的觀察活動,是無意識的。如果這時能得到你的肯定,他的觀察行為就會得到強化。比如:你帶寶寶到街心花園玩耍,寶寶在草地上發現許多好玩的東西,他的眼前有:綠綠的草、幾朵小花、一小堆土、一群螞蟻,還有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大媽。這個時候,寶寶可能會興奮地扭來扭去,歡快地叫起來!你就可以問他:寶寶,你在看小螞蟻嗎?小螞蟻好可愛啊!對小螞蟻的強化,就有可能使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螞蟻上更多的時間,增加注意的深度,觀察得更認真、更細緻。
星媽—丫丫媽媽:我家孩子比較小,我平時觀察她特別願意研究身邊的事務,而且還特別願意鑽研。所以我在平時就特別注意潛移默化的培養,覺得孩子天生應該就有點小小的逆反心理,應該怎樣我不用語言去說,而去多在她面前操作幾遍,不能泯滅孩子的天性。加上一歲左右的孩子願意去模仿,別看她小她也願意聽到表揚的語言。而且遇到問題可以激發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比如今天中午我回家,孩子姥姥說多了項新技能。她踮腳想爬上床去取玩具但是不夠高上不去動作也不太會。她就自己想著了先把一個小臉盆翻過來她坐在上面玩,姥姥沒有阻止,不一會她踩到盆底往床上面爬,幾下就上去把玩具取下來了,然後下來看看姥姥的臉色,姥姥沒有表情。她把玩具放下把小臉盆翻回來放回原處,這回姥姥給了個肯定的手勢和語言,她就開始自己手舞足蹈了。
第四步:引導寶寶進行有序觀察
當你和寶寶在看一本大開本的圖畫書時,寶寶看到鮮豔的圖片很開心,但他往往一眼看過去就著急地想翻到第二面看有什麼更新鮮的。這個時候,需要媽媽細心地指引他注意:畫書上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大的是什麼?小的是什麼?藏在房子後露出一條尾巴的是什麼?引導寶寶注意到局部和整體。
第五步:培養寶寶多感官化觀察
買菜回來,你不妨拿出一棵小菜給寶寶玩耍,讓他仔細摸一模、看一看、嘗一嘗、嗅一嗅、舉一舉、折一折。其實,寶寶天生就是個能運用各種感官去探索新事物的小天才。
第六步:給寶寶一份意外的驚喜
只要父母肯動腦筋,就給寶寶的觀察增加神奇的樂趣!小寶寶都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每當爸爸媽媽從一塊毛毯後面探出頭來說"喵!"寶寶總是開心地大叫。所以,在引導寶寶觀察時,給寶寶一份意外的驚喜是增強寶寶觀察力的好方法。寶寶觀察色塊時,當他發現一隻藏在色彩中的小狗輪廓,他會從中體會到發現的快樂,從而能夠長時間津津有味地進行觀察活動。但是,父母切記:不要給寶寶"觀察的成果"以外的獎勵,那樣反而會影響寶寶喜歡觀察這一愛好的培養。
第七步:讓我們一起觀察吧
爸爸媽媽如果和寶寶一起觀察,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但是寶寶眼睛移動的速度、注意的轉移、注意的寬度是不如爸爸媽媽的,如果爸爸媽媽捷足先登,一下子就把東西看好看準了,然後開始指導,這不但會影響寶寶觀察的興致,也剝奪了寶寶觀察的權利。如果你要做寶寶觀察的夥伴,最重要的是:留一點時間和空間給寶寶,面對觀察對象,讓寶寶仔細地看一看,從中得到快樂。
星媽—兜兜媽:良好的觀察力是孩子學習、工作、解決日常問題的基礎。在學習活動中,有70%的信息都通過視覺獲得。如果孩子視覺能力發育不足或不平衡,在學習中就出現各種困難,如寫字出格、偏旁部首顛倒、分辨物體異同困難、從背景中找出指定圖形困難、字母及數字混淆等。 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
視覺精度訓練
視覺精度是指在視野範圍內看到並且有意地、準確地區分物體的能力。對於小學生來說,主要表現為不費力地看。
1.視覺探索訓練:
家長可以將孩子喜歡的一些食物、玩具放在離孩子一定距離的地方,讓孩子看這些東西,並按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的順序說出這些東西的名稱。如果孩子說對了,家長可以獎勵孩子一點兒小禮品。
2.視覺描述訓練:
家長可以讓孩子看窗外的景物,然後描述他所看到的景象。還可以把一些物體放在離孩子不同遠近的地方,然後家長描述一件物品,例如有一樣圓圓的、綠色的東西,請孩子指出來。逐步提高難度,可以讓孩子看圖畫書,然後根據書裡的圖畫講述故事。
3.視覺理解訓練:
家長事先想好一種動物如大象或一種活動(如洗碗,然後不說話,只用動作表現出來,讓孩子猜家長表演的是什麼。如果孩子猜對了,雙方交換,由孩子來表演,家長來猜。
視覺協調和追蹤訓練
視覺協調和追蹤能力是指以協調的眼動跟隨和追蹤物體的能力。要求孩子在頭不動的情況下,眼睛可注視一個活動的物體。協調的眼動對閱讀活動十分重要。孩子必須正確地掌握用眼睛掃讀文字的方法,才能提高閱讀效率,增強閱讀水平。
1.一般協調訓練:
讓孩子安靜地坐好,家長拿一隻球在孩子面前的地上滾動,要求孩子頭不動,只依靠眼球的轉動來追蹤球,同時嘴裡數數,數到球停下來為止。家長也可以將球做前後左右等不同方向的滾動。
2.方向訓練:
讓孩子坐好,家長將一支鉛筆放在孩子鼻子前面約1米遠的地方。先將鉛筆沿水平方向移動,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注意孩子追視時頭不能動,如果孩子頭動了,就在孩子頭髮上掛上一張窄長紙條。待孩子能水平追視後,再進行垂直追視,也是先將鉛筆放在孩子鼻子前1米遠處,再上下移動。接著進行斜線移動、旋轉移動。孩子每動一次就掛一張紙條。這樣遊戲會變得十分有趣。當然,家長也可以與孩子交換角色來玩,在玩中不僅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又可以密切關注
寶寶聰明可愛,自然是每位爸爸媽媽的希望。但是你知道嗎,聰明寶寶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如果你在寶寶的日常飲食、運動和教育上早做規劃、多加注意,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培養出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