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AI推出端到端純語音翻譯技術,有望成為未來的「機器同傳」

2020-12-12 DeepTech深科技

我們先來聽一下三段語音:

三段語音說的是同一句話:「你好,我是 Guillermo,你怎麼樣?(How's it going, hey, this is Guillermo. How are you?)」

只不過第一段是西班牙語原聲(Qué tal, eh, yo soy Guillermo, Cómo estás?),第二段是標準的人類英語翻譯,而第三段則是AI合成的英語翻譯,來自於谷歌 AI 最新的語音翻譯模型 Translatotron。

該模型是一個基於注意力機制(Attention)的端到端語音翻譯神經網絡。它不同於傳統語音翻譯技術,在翻譯的過程中省略了中間步驟,完全不需要進行語音轉文字和完成翻譯的文字轉語音,而是根據翻譯內容,嘗試匹配不同語言的語音頻譜圖(speech spectrogram),直接完成語音之間的轉換。

換句話說,我們剛才聽到的第一段西班牙語和第三段英語片段,AI在翻譯的過程中,沒有使用到任何語音轉文字的技術,也沒有使用西班牙語和英語的文字翻譯技術,只有純粹的語音轉換。

雖然從翻譯的準確率來看,Translatotron 模型還比不過傳統翻譯技術,但這種端到端的聯合優化思路確實打破了主流語音翻譯技術的基本原理,具有很強的啟發性和拓展性。

目前谷歌只使用了西班牙語和英語語音作為概念驗證,研究成果以預印本的形式發表在 Arxiv 和谷歌 AI 博客上。

打破常規思路

不同語言之間的語音轉文字和翻譯,是近年來機器學習領域的熱門研究方向,尤其是語音到語音的直接翻譯。

通常來講,語音翻譯過程可以分解成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語音識別,就是將英文語音內容識別出來,並且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比如聽到「How are you?」這句話,就寫出 How,are,you 三個單詞和問號。

第二步是文字翻譯,就是將上一步拿到的文字翻譯成目標語種,比如寫出「你好嗎?」這句話。

最後一步是語音合成,也就是將翻譯好的文本組合成一段語音,然後播放出來。

圖 | 不同模型從西班牙語到英語的語音翻譯對比

谷歌翻譯等當下常見的語音翻譯軟體都遵循了這一思路,並且對每一步驟進行了很多優化,比如引入端到端模型(End-to-end model)。這是一種將三個步驟結合起來,比如建立語音信號到文字映射,進而實現整體優化的模式。

在谷歌研究人員看來,他們提出的 Translatotron,是之前很多端到端研究成果的進一步延伸,可以直接拋棄文字翻譯這一中間步驟,成功在神經網絡的幫助下,實現了不同語言語音片段的直接轉換。

圖 | 不同語音的聲音頻率VS時間熱圖

他們使用的是一套序列到序列模型(Sequence-to-sequence model),即訓練 AI 將有關聯的連續數據視為一段整體(英文句子),然後直接轉化為另一段不同的整體(中文句子)。

在 Translatotron 中,研究人員選擇了語音片段的頻譜圖作為序列,上面描述了語音頻率隨時間變化的熱圖。它們會作為輸入值進入到神經網絡中,隨後經過8層堆疊雙向長短時記憶網絡(BLSTM)編碼器,頻譜與自動語音識別特徵結合,多頭注意力和頻譜解碼器等多個模塊,完成對語音頻譜特徵的提取,轉換和生成等任務。

經過上述一系列轉換後,西班牙語語音頻譜就變成了對應的英語語音頻譜,最後可以通過聲碼器(vocoder)合成我們聽到的語音。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使用額外預訓練好的 Speaker 編碼器捕捉語音源的聲音特點,添加到合成語音當中,讓兩者聽起來更加相似。

圖 | Translatotron的工作原理

在訓練過程中,Translatotron還使用了多任務學習技巧(multitask learning),引入了四個長短時記憶網絡解碼器。

上圖的輔助識別任務區域(Auxiliary recognition tasks)就是負責在生成目標語種頻譜圖的同時,也順便學習一下如何預測語音的因素和文字內容。只不過它們沒有被用來進行推理,否則就不是純語音翻譯了。

為了測試翻譯質量,研究人員使用了機器翻譯評估算法 BLEU,最好成績達到了基準表現的76%。

他們認為,這一成績雖然不及主流的傳統語音翻譯技術,但 Translatotron 作為一個概念驗證,足以證明拋棄機器翻譯和文字轉換的思路行得通,而且可能還在還原音色等方面擁有更大的潛力。

下一步,谷歌團隊將嘗試降低訓練過程中的監督水平,擴大合成數據和多任務學習的規模,並且探索其他可以轉移的聲音元素,改善合成語音的質量。

不得不說,直接在不同語言之間轉換音頻的想法還是很有創意的,而且極富挑戰性,對特徵提取質量,語音頻譜繪製和噪聲抵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足以啟發其他團隊,成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如果你還想聽聽更多語音的翻譯效果,可以訪問Demo網站:

https://google-research.github.io/lingvo-lab/translatotron/

相關焦點

  • 重建「巴別塔」:谷歌推出全新端到端語音翻譯系統
    要將一個外國人說的話翻譯成本國文字,通常需要兩種機器學習模型:語音識別和文本翻譯。最近,谷歌提出的 Translatotron 模型創造性地實現了單一模型端到端(End-to-End)的直接語音翻譯。不僅如此,它還可以保留說話人的聲音特徵輸出語音,實現最直接的翻譯。
  • 谷歌提出首個端到端的直接語音翻譯模型
    由於這三類模型的發展都各自比較成熟,現在市面上如谷歌翻譯這樣的軟體產品、如科大訊飛翻譯機這樣的專用硬體設備都能達到很好的多語互譯效果,準確率和延時都讓人比較滿意。但技術研究的探索並不會就此止步。谷歌的研究人員們做了一次大膽的試驗,嘗試把語音轉文、文本到文本翻譯、文本轉語音這三個步驟合併到同一個端到端模型中完成!
  • 語音翻譯也能端到端?深度學習這條路有戲!
    IWSLT中,獲得了語音翻譯端到端模型評測的冠軍,還成為英德口語翻譯任務中唯一受邀做Oral report的參賽團隊。端到端技術是當前語音翻譯的研究前沿,科大訊飛聯合優化語音識別和機器翻譯的新技術路線,理論上更具前景,一旦技術研究成功,將為翻譯機器性能的提升帶來極大促進。提問:語音翻譯涉及哪些步驟?你或許會說,語音識別和機器翻譯——沒錯,傳統的語音翻譯通常採用語音識別和機器翻譯級聯的方式實現,對輸入語音先進行語音識別得到文本結果,然後再基於文本進行機器翻譯,這也是當前語音翻譯採用的主流方法。
  • 年中最頂尖AI論壇4天19場!百度翻譯同傳堪稱「超級翻譯官」
    機器同傳成研究熱點,百度翻譯提出多項創新近年來,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綜合進步,結合語音技術和機器翻譯技術的機器同聲傳譯成為國際前沿研究的熱點。機器同傳面臨一系列國際公認的難題,如語音識別錯誤傳遞、翻譯質量與時間延遲難以平衡等。
  •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搜狗秀AI 實時機器翻譯秒殺同傳
    「黑科技」——機器同傳,展示了實時機器翻譯技術,將演講嘉賓的中文講話實時語音識別並同步翻譯為英文上屏顯示,引起轟動。這是全球首次基於神經網絡的實時機器翻譯技術在大型活動上的展示,效果可靠、準確率已接近人類同傳翻譯結果。
  • 百度領銜舉辦首次機器同傳講習班 詳解機器同聲傳譯技術演進
    近年來,隨著語音處理、機器翻譯等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進步,機器同傳成為學術研究前沿課題,既取得了很大進步,同時也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基於此,由百度聯合Google主辦的前沿講習班圍繞機器同傳展開了深入剖析,從機器同傳的發展背景、面臨挑戰展開,詳細介紹了機器同傳的發展現狀和技術演進,同時介紹了實用系統研發麵臨的實際問題以及目前同傳的多種產品形式,最後對機器同傳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據悉,這是國際上首次舉辦的有關機器同聲傳譯的學術講習班。
  • 百度全新發布語音到語音的同傳AI小程序
    翻譯為人類重新建立交流的巴別塔,機器翻譯則讓無障礙溝通的門檻降得更低。5月26日,2019自然語言處理前沿論壇上百度人工智慧技術委員會主席何中軍博士帶來「機器同傳:進展與展望」的主題演講,並現場使用了「百度翻譯AI同傳」這一語音到語音的全新同傳產品。
  • 從智能語音到機器翻譯,解讀搜狗的人工智慧進擊之路
    搜狗機器翻譯團隊的獲獎代表搜狗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最新進展,而王小川此前也曾提到今年是搜狗人工智慧技術從前沿科技到走向實用的重要一年。那麼搜狗前沿技術應用到了哪些領域?在語音交互大入口下又有哪些布局?未來,搜狗知音也將會成為一個開放平臺,輸出一整套軟硬體相結合的語音交互方案,並將逐漸把搜狗知音OS的能力標準化,輸出到最適合的場景。依託數據優勢構建機器翻譯技術壁壘而本次WMT比賽中獲獎的機器翻譯團隊也在語音技術部下。
  • 搜狗推出錄音翻譯筆,連接手機端可實時語音轉文字
    原標題:搜狗推出錄音翻譯筆,連接手機端可實時語音轉文字 >硬體——搜狗錄音翻譯筆,據了解,搜狗錄音翻譯筆集合了搜狗最新的語音識別技術,售價398元,是第一個實現同傳功能的消費級翻譯產品。連接手機錄音翻譯APP,在手機端可實時將語音轉文字,每分鐘達到最快400字高速識別,同傳翻譯準確率達到90%,目前僅支持中英互譯。
  • AI同傳效果媲美人類,百度翻譯出品全球首個上下文感知機器同傳模型
    魚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AI同傳領域又有新進展,這次突破來自百度。  百度機器翻譯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全球首個感知上下文的機器同傳模型,並基於此發布了最新的語音到語音的機器同傳系統:DuTongChuan(度同傳)。
  • 揭秘搜狗同傳黑科技:它憑什麼成為國際會議標配?
    據了解,搜狗同傳不僅能流暢地記錄、翻譯內容,還能很好地識別詞語和句子的停頓。這種複雜的同傳工作難度極大,需要覆蓋語音斷句、語音識別、文本斷句、機器翻譯等多個技術維度,才能構成穩定可靠的臨場表現。不同於傳統的機器翻譯,實時翻譯技術包括語音識別、機器翻譯兩個大方向,還有一些細節優化與系統調優。搜狗同傳將語音識別與機器翻譯技術結合在了一起,希望提供從聽到說、能理解會思考的能力。
  • 打破語言壁壘,百度翻譯同傳為智源大會構建跨國溝通橋梁
    機器同傳成研究熱點,百度翻譯提出多項創新近年來,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綜合進步,結合語音技術和機器翻譯技術的機器同聲傳譯成為國際前沿研究的熱點。機器同傳面臨一系列國際公認的難題,如語音識別錯誤傳遞、翻譯質量與時間延遲難以平衡等。
  • 透視科大訊飛「同傳造假」:機器翻譯之困
    王謨告訴記者,「語音識別」是指把聲音轉換成文字的過程,不包括後續的理解、翻譯等。而「同傳」(同聲傳譯)指的是在(識別)一個人說話的同時翻譯成另一種(語言)。  業內普遍認為AI同傳比語音識別更難,只有先識別才能進行翻譯。據了解,搜狗機器同傳技術系統需要將語音預處理、語音識別、文本預處理、機器翻譯、語音合成五項技術模塊進行結合。
  • 第二屆北京智源大會拉開帷幕 百度翻譯同傳助力國際溝通無障礙
    機器同傳成研究熱點,百度翻譯提出多項創新  近年來,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綜合進步,結合語音技術和機器翻譯技術的機器同聲傳譯成為國際前沿研究的熱點。機器同傳面臨一系列國際公認的難題,如語音識別錯誤傳遞、翻譯質量與時間延遲難以平衡等。
  • 百度發布AI同傳,詳解人工同傳與機器同傳優劣勢
    不過,這件事顯然並沒有影響到AI同傳技術的發展,今天,百度正式公布自家的AI同傳。在10月19日的百度大腦行業創新論壇上,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編輯在現場就發現了百度的AI同傳。百度AI技術生態部總經理喻友平在演講時,左右兩邊的屏幕上實時呈現了中英文字幕,從現場效果來看,語音識別的準確率很高,實時的機器翻譯也做得不錯,順利支持了整個演講。
  • 第二屆北京智源大會拉開帷幕,百度翻譯同傳助力國際溝通無障礙
    機器同傳成研究熱點,百度翻譯提出多項創新近年來,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綜合進步,結合語音技術和機器翻譯技術的機器同聲傳譯成為國際前沿研究的熱點。機器同傳面臨一系列國際公認的難題,如語音識別錯誤傳遞、翻譯質量與時間延遲難以平衡等。
  • 國際首次同傳學術講習班舉辦 百度聯合谷歌共推同傳技術進步
    EMNLP由國際計算語言學學會(ACL)旗下SIGDAT組織,會議涵蓋語義理解、文本理解、信息提取、信息檢索和機器翻譯等主題。會上,由百度聯合Google舉辦的首次機器同聲傳譯學術講習班(Tutorial)召開,圍繞機器同傳的背景、挑戰、模型、數據集、實用系統和產品、未來研究方向等展開報告和研討,吸引了數百位國際學者參會。
  • 搜狗「知音」推實時翻譯 實現語音識別與機器翻譯融合
    據介紹,搜狗語音實時翻譯技術是搜狗自研的機器同聲傳譯技術。基於大數據和深度學習,該技術涵蓋了搜狗自主研發的語音識別、機器翻譯兩項重要技術,其準確率能夠達到97%,支持最快400字每秒的高速聽寫,語音輸入日頻次可高達1.9億次。
  • 科大訊飛陷AI同傳造假疑雲:從機器朗讀到機器翻譯還有多遠?
    科大訊飛沒有提到AI同傳,並沒有造假吹牛,目前的情況是一個誤會。」  他進一步解釋道,科大訊飛的智能會議系統有兩種工作模式,一種是全自動翻譯,系統識別中文並轉化成英語、日語、韓語等同步顯示在屏幕上;另外一種就是在專業的會議上,直接獲取現場同傳的聲音,再同步到大屏幕上。「科大訊飛沒有做混淆,而同傳的對接是由會議主辦方聯繫的。」
  • 百度聯合谷歌主辦同傳學術講習班 創新技術+產品助力跨語言交流
    EMNLP由國際計算語言學學會(ACL)旗下SIGDAT組織,會議涵蓋語義理解、文本理解、信息提取、信息檢索和機器翻譯等主題。會上,由百度聯合Google舉辦的首次機器同聲傳譯學術講習班(Tutorial)召開,圍繞機器同傳的背景、挑戰、模型、數據集、實用系統和產品、未來研究方向等展開報告和研討,吸引了數百位國際學者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