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範大學歷史學考研
1、簡介
東北師範大學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是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教育部直屬的六所綜合性師範大學之一;國家師範生免費教育和卓越教師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歷史文化學院原名歷史系,始建於1949年。學院現有教師67人,教授33人,博士生導師19人,外籍教授3人,副教授16人,其餘為講師和助教。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8人,有12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世界史系是由原來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的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當代史4個教研室、東北師範大學美國研究所以及一些研究日本問題的學者組成的。
本系有現有教師16名,其中博士生導師7名,教授10名(含博導),副教授2名,講師4名。近年來,由我系教師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7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4項,其他項目30餘項,在人民出版社、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等各級出版社公開出版學術專著20餘部,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光明日報》、《美國研究》、《日本學刊》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在科研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00年,由於我系世界史研究獲得了巨大成就,由我系教師組成的&34;被確定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之一。2001年,我系成為國家&34;,成為全國6個世界史重點學科之一。現在,我系招收的博士專業有:西方文化史、美國社會史、美國外交政策史、日本史、現代國際關係史、歐洲中世紀史、拜佔廷史等多種專業方向,碩士生有學歷碩士、教育碩士和高師碩士等多個系列。
中國史系是在原來的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和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分別成立於1950年)基礎上於2004年3月組建的。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先後有徐喜辰、陳連慶、張亮彩、李洵、吳楓、薛虹、孫守任、趙矢元、常城、王維禮等國內外著名學者在系內任教。現今本系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人員為24 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3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15人。系內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有先秦史、先秦諸子研究、秦漢史、遼宋金元史、明清史、中國古代思想史、明清經濟史、東北邊疆史;晚清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外關係史、國際移民史、近現代思想文化史、中國近代經濟史。目前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項目、國家《清史》編纂工程項目、教育部&34;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吉林省社科規劃項目以及法國查裡·梅耶基金會項目、日本東京大學合作研究項目等40個項目的研究。系內現有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兩個二級博士點和碩士點,每年招收博士生15人,碩士生40-50人。
古典文明系研究所每年招收10-12名碩士生、2-5名博士生。
東北師大古典文明史所在1982年成立的宗旨是開創三個國內從未有的國際新學科:亞述學及其分支西臺學、埃及學以及西方古典學。當時這些學科的教學特點和科研模式對於我們來說是嶄新的:既把學習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希臘文、古拉丁文作為基本課程;在掌握古代文字的釋讀之後,根據第一手的資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重新理解和解釋古代世界的文明和歷史。當我國學者可以直接閱讀古代世界各文明區出土的文字材料後,中國學者就可以改進我國當時的以翻譯和介紹西方和蘇聯學者的研究成果(包括他們對原始史料的解釋)為方法的、以編寫通史教材為主要形式的低層次的科研和教學現狀,可以在這些我們的前人所未知的國際人文科學新領域中發表論文、寫專著,進行創新式的科學研究,第一次步入以研究世界人文遺產為宏大宗旨的各個古代文明學科的神聖國際講堂。我們中國學者要為這些長期以來一直是西方學者獨霸的傳統人文科學領域做出貢獻,要在世界人文科學研究領域中樹立起我國的強勢形象。
19世紀首創於歐洲的、至今已碩果纍纍的亞述學、埃及學和研究西方經典的古典學長期以來一直是歐美大學府的專利,當時國內無人能釋讀兩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而能讀希臘語、拉丁語的學者也寥寥無幾。因此,在國內建立或發展這三個學科必須向西方學習,充分掌握他們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借鑑他們的研究經驗,利用他們的研究成果。因此,&34;和&34;:請西方學者來華傳授真經並同時派我國學子去西方學府取經,就成了古典文明史研究所開展填補國內空白學科亞述學、埃及學和發展古典學教學和科研之世紀工程的必由之路
內容來源:微.信.公.眾.號.:歷史學考研網
更多院校信息,請點擊:
↓↓↓